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1.以下燃燒定義正確的是物質的( )。
A.氧化反應
B.放熱的氧化反應
C.氧化還原反應
D.同時放熱發光的氧化反應
答案:D.
解析:燃燒的定義是物質同時放熱發光的氧化反應,是一種劇烈的氧化反應。它與生產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其他氧化反應有區別。如鐵在空氣中氧化生銹,食用油在空氣中氧化變質等,都不是燃燒,電燈雖然放熱發光,但不是氧化反應,而是物理反應,所以也不是燃燒。
2.著火源是指具備一定( )的能源。
A.溫度
B.熱量
C.溫度和熱量
D.能量
答案:C.
解析:溫度和熱量是構成著火源必須同時具備的兩個參數,例如從煤爐子飛出的火星,落在油棉絲上,能把油棉絲點燃,但如果落在大塊木板上,雖然其溫度已大大超過木材的著火點(295℃),但由于熱量不夠,火星很快就熄滅了。所以著火源是指具有一定溫度和熱量的能源。
3.下列關于自燃特征的正確說法是( )。
A.無需著火源作用
B.無需明火作用
C.無需加熱
D.無需氧化劑作用
答案:B.
解析:自燃是可燃物質受熱升溫,而無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燒的現象,亦即沒有明火作用的燃燒現象。
4.油脂滴落于高溫暖氣片上發生燃燒現象是屬于( )。
A.著火
B.閃燃
C.自熱自燃
D.受熱自燃
答案:D.
解析:自燃的熱量來源不同,分為自熱自燃和受熱自燃。油脂受高溫暖氣片的加熱,是屬于外界加熱,使油的溫度升高,達到自燃點而發生燃燒現象,這種外界加熱引起的自燃稱為受熱自燃。
5.可燃物質的自燃點越高,發生著火爆炸的危險性( )。
A.越小
B.越大
C.無關
D.無規律
答案:A.
解析:自燃點是可燃物質發生自燃的最低溫度。如黃磷的自燃點為30℃,煤為320℃。當氣溫達到30 ℃時黃磷就會發生自燃,顯然比煤的危險大。所以可燃物質的自燃點越高,發生著火爆炸的危險性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