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5 共1頁
一、簡答題 |
1.圖為某縣級市城市用地發展布局和省道改線的兩個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該市西距人口65萬的地級市40km,東距人口5萬的縣城30km,用地條件較好,西部為山丘坡地,東部較為平坦,水資源充沛。雖現狀人口不足10萬,但近些年國家鐵路通車后,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省域城鎮體系規劃中已確定其為重點發展城市。 試評析,哪一個方案對城市今后的發展更為有利?說明理由。 (注:不考慮人口規模預測及各項用地比例。) ![]() |
正確答案: (此題共計15分,7個得分點) 方案二更為有利(3分)。 理由如下。 1.用地布局方面:主要用地布局合理(倉儲和工業用地沿鐵路線布局,有利于產業發展和貨運交通組織;而大部分居住用地遠離鐵路布局,有利于避免噪聲干擾)(2分)。 2.拓展方向方面:有利于城市發展(主要用地沿對外交通干線和可用地潛力方向平行布置)(2分)。 3.農田保護方面:少占良田(城市西部為山丘坡地,較東部貧瘠,有利于城市建設盡可能少占良田)(2分)。 4.區域銜接方面:城市向西發展有利于接受西部地級市的輻射作用(2分)。 5.交通體系方面:省道的改線方式既能使城市的長遠發展用地完整(2分),又便于組織城市路網(2分)。 |
|
2.某城市擬在市中心地段新建一座集公寓、辦公、賓館、商業為一體的綜合性建筑,用地朝向為南偏東13°,用地情況如下。 1.東側為城市支路,道路紅線寬度20m,退紅線設10m寬綠帶。 2.南側為城市次干道,道路紅線寬度30m,退紅線設15m寬綠帶。 3.北側為現狀居民區,全部為6層磚混住宅。 4.西側為現狀辦公樓。 城鄉規劃部門提供的規劃設計條件如下。 1.低層、多層建筑退綠線不少于5m。 2.高層建筑退綠線不少于15m。 3.建筑高度100m。 4.綠地率不少于15%。 5.停車車位:按照規范要求。 6.日照要求:板式建筑間距系數為1.51,塔式建筑間距為遮擋面面寬的1.2倍。設計單位提供的圖紙詳見附圖。 請按照我國相關規定及規劃管理部門的規劃設計條件提出設計圖紙中存在的問題。 ![]() ![]() |
正確答案: (此題共計15分,9個得分點) 1.新建建筑南側未滿足設置15m綠化帶的要求(2分)。 2.不應該占用綠化帶布置機動車停車場(2分)。 3.沿街建筑物長度超過150m時,應設消防車道(2分)。 4.高層辦公樓與高層公寓之間的間距不符合消防要求(2分)。 5.高層公寓、賓館裙房距北側住宅之間的間距不足(2分)。 6.高層建筑下部全部被裙房包圍,應該有部分高層外墻直接垂直落地(2分),并應該有直接對外出入口(1分)。 7.地下出入口距城市干路交叉口過近(1分)。 8.地下車庫出入口位置設置不當,出入不方便(1分)。 |
|
3.下圖為某市市區總體規劃示意圖。該市位于我國中部丘陵地區,為人口規模約70萬的大城市,某河流該市將分為南北兩個組團,其中南組團為城市中心區,北組團為城市新區,重點是教育科研產業。河流兩岸有大片濱河綠地,河流中有一小島(D),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試評析道路網結構的不合理之處。 ![]() |
正確答案: (此題共計10分,7個得分點) 1.城市路網結構不清晰(1分),北部組團城市干道路網密度過大(1分)。 2.D橋選址不合理,破壞風景名勝資源,建議另行選址(2分)。 3.南北組團橋梁布置不合理,東西部分布不均(1分);支路跨河橋梁B可取消(1分)。 4.北組團沿河安排的東西向快速路影響城市南北聯系,且對濱河景觀帶的環境造成破壞,建議在城市外圍另行選線建設(2分)。 5.路網安排沒有考慮與濱河綠地關系,應沿濱河綠地增設支路和步行道路系統,方便市民充分利用良好的環境與景觀(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