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2.1 氣象要素
2.1.1 氣溫
2.1.2 氣壓
2.1.3 氣濕:應用較多的參數濕相對濕度和含濕量
2.1.4 風向和風速
2.1.5 云:與大氣穩定度相關的是云高和云量
2.1.6 能見度:正常視力的人,在天空背景下能看清的水平距離。級別(0~9級,相應距離為50~50000米)
2.2 地形、地貌對大氣污染物擴散的影響
2.2.1 地形:影響大氣流場
2.2.2 地貌:影響下墊面粗糙度和局部流場
2.3 大氣的熱力過程
2.3.1 氣溫的垂直變化
氣溫直減率
(大氣)
干空氣絕熱繪制溫度遞減率- 干絕熱直減率
(空氣團)
一般滿足,大氣絕熱過程,系統與周圍環境無熱交換
空氣塊
膨脹(做功)
耗內 能
T
定性
空氣塊
壓縮(外氣對它做功)
T
內能
(由壓力變化引起)
溫度層結
2.3.2 大氣穩定度及其判據
外力使氣塊上升或下降
氣塊去掉外力
氣塊減速,有返回趨勢,穩定
氣塊加速上升或下降,不穩定
氣塊停在外力去掉處,中性
大氣不穩定,有利于污染物擴散
判據
• 逆溫:不利于擴散
⑴ 輻射逆溫: 地面白天加熱,大氣自下而上變暖;地面夜間變冷,大氣自下而上冷卻
輻射逆溫層生消過程
⑵下沉逆溫 (多在高空大氣中,高壓控制區內):
很厚的氣層下沉,壓縮變扁,頂部增溫比底部多
⑶平流逆溫
暖空氣平流到冷地面上而下部降溫而形成
⑷湍流逆溫
下層湍流混合達 上層出現過渡層 逆溫
⑸鋒面逆溫
冷、暖氣團相遇
冷暖間逆溫
暖氣上爬,形成鋒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