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黃河流域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62%,水土流失較為嚴重。從1986年開始,山西省持續不斷地實施黃河水保生態工程,到目前,已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48公頃,每年可減少入黃泥沙2000多萬噸。
隰縣城南鄉柴家溝村由三個自然村組成,過去由于水土流失嚴重,僅有的50畝土地畝產超不過300斤,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山西省在這里實施黃河水保生態工程,打壩淤地、上山栽樹,根治了水土流失危害,土地面積翻了三番。
隰縣城南鄉柴家溝村黨支部書記王建新說,打壩以后,由過去的“三跑田”現在變成“三保田”,保水、保土、保肥,過去一畝地二、三百斤,現在一畝地一千五百到一千八百斤。
據了解,像柴家溝一樣得到治理的生態壩系小流域在隰縣共有15條,共建成150多座大中小型淤地壩,建設高效園林5000多畝,新增和改善溝壩地3萬多畝。| 隰縣水利水保局局長王玉武說,全縣溝壩地面積占到全縣糧食作物面積的三分之一,而溝壩地的糧食產量占到全縣糧食總產量的一半以上,項目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由過去的658元增加到現在的1980元。
山西省黃河水保生態工程點多面廣線長,分布在忻州、呂梁、臨汾等7市45個縣,實施22年來累計投資38億元,共修大中型淤地壩1060座,淤積壩地3800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48公頃,近年每年可減少入黃泥沙2000多萬噸。
山西省水利廳副廳長張健說,當前,我們水保工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興水戰略的總體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爭取國家和社會更多的支持,使全省淤地壩建設有一個更好更快的發展。||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