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案例一:
某新建公路,全長120公里,位于平原地區,路基寬度28米,全線共有特大橋1座,大橋2座,中橋小橋60座,涵洞310道;互通立交11處;分離立交14處,通道281道,天橋9座,項目總投資為60億元。 根據環評現狀調查,公路沿線沒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和文物保護單位,也無國家、省、市級重點保護的稀有動植物種群。公路經過區域為鄉村,無大中型企業,距公路中心線200米范圍內村莊50個,學校5個,在公路K100+70米處距公路中心線220米還有一鄉鎮醫院。 根據以上資料,請回答以下問題: 1、環評報告書中應設哪些專題? 2、說明聲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判定評價等級并說明判定依據。 3、說明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判定評價等級并說明判定依據。 4、若公路特大橋所跨為某水庫,該水庫為規劃的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評價中應提出何種措施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答:總論、工程概況、自然社會環境概況、環境質量現狀評價(含生態、水、環境空氣、聲環境)、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含生態、水、環境空氣、聲環境)、社會環境預測評述、污染防治措施及經濟技術論證、環境監測計劃、環境經濟損益分析、公眾參與、替代方案、替代方案及工程選線的合理性論證、環境影響評價結論與建議。 2、答:聲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為公路中心線兩側200米以內范圍,并包含公路K100+70米處距公路中心線220米的鄉鎮醫院;本項目屬新建的大、中型建設項目,項目建設前后噪聲級預計有較顯著提高(噪聲級增量大于50dB),因此根據《聲環境導則》應按一級評價進行工作。 3、答: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為公路中心線兩側300米以內的范圍,并包括涉及的取土場、臨時用地等,工程影響范圍大于50平方公里。項目為線性工程,路線部分在平原區展布,生物量、生物物種多樣性減少均小于50%,項目的建設不會引起生物量大幅度減少和物種銳減。因此根據《非污染生態影響導則》應按二級評價進行工作 4、答:應提出公路改線避讓水源地的措施。理由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 歡迎訪問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網
案例二:
某大城市規劃建設的高速公路,4車道,全長80 km,設計行車速度80 km/h,路基寬度24.5 m。全程有互通式立交5處,跨河特大橋1座(1 750 m),大橋5座(共1 640 m),隧道4座(共3 800 m),其中單洞長隧道1座(2 400 m)。公路位于規劃未建成區,起點接城市環路,沿線為山嶺重丘區,相對高差50~300 m,線路穿嶺跨河,沿山谷行進,過山間盆地,有支線通向旅游區。該公路征用土地640 hm2,其中農田150 hm2,林地300 hm2,草坡和未利用土地140 hm2,其余為水塘宅基地等,土石方量8 640×103m3,有高填方段2 400 m。項目總投資38億元。該項目所在區域雨量充沛,夏多暴雨。森林覆蓋率約40%,包括人工森林和天然林。公路沿線農業經濟發達,村莊較密集,穿越2個村莊,附近有2個較大鄉鎮,另有山岳風景名勝區和農業觀光區各1處。
根據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1.說明工程概況介紹部分有關生態環境影響的工程分析應包括的主要內容。
2.說明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的主要內容及生態環境現狀調查主要采用的方法。
3.簡要說明該項目評價的重點和評價中需注意的問題。
參考答案:
1.工程分析所要闡明的主要內容是:
(1)隧道名稱、規模、建設點位、施工方式;棄渣場設置點位及其環境類型,占地特點;隧道上方及周邊環境;隧道地質巖性及地下水疏水狀態;景觀影響。
(2)大橋和特大橋的名稱、規模、點位;跨河大橋的施工方式,河流水體功能,可能的影響。
(3)高填方段占地合理性分析,占地類型,占地基本農田情況。
(4)邊坡防護;主要深挖路段,棄渣場設置及其占地類型、數量、環境影響。
(5)主要取土場設置及其恢復設計;公路采石場及砂石料場情況。
2.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的主要內容:
(1)森林調查:類型、面積、覆蓋率、生物量、組成的物種等;評價生物量損失、物種影響、有無重要保護物種、有無重要功能要求(如水源林等)。
(2)農業生態調查與評價:占地類型、面積、占用基本農田數量、農業土地生產力、農業土地質量。
(3)水土流失調查與評價:侵蝕面積、程度、侵蝕量及損失,發展趨勢及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工程與水土流失關系。
(4)景觀資源調查與評價:公路沿線景觀敏感點段,主要景觀保護目標及保護要求,公路建設與重要景觀點的關系。
本項目現狀調查方法有:現有資料收集、分析,規劃圖件收集;植被樣方調查,主要調查物種、覆蓋率及生物量;現場勘察景觀敏感點段;也可利用遙感信息測算植被覆蓋率、地形地貌及各類生態系統面積、水土流失情況等。
3.本工程評價的重點是生態環境影響(含水土流失問題)、噪聲影響(略)。
需要注意的問題有:
(1)生態環境的森林植被影響及可能對重要物種的影響;
(2)森林生態系統切割(森林生境切割)與阻隔導致的野生動物影響;
(3)農業占地和占用基本農田問題;
(4)取土場、棄渣場等非永久占地的復墾與生態恢復(植被重建);
(5)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
(6)景觀美學影響評價;
(7)噪聲敏感點的監測、影響評價及保護措施;
(8)水環境尤其是水源的保護問題(跨河大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