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臂施工
懸臂施工法是在已建成的橋墩上,沿橋梁跨徑方向對稱逐段施工的方法。它不僅在施工期間不影響橋下通航或行車,同時密切配合設計和施工的要求,充分利用了預應力混凝土承受負彎矩能力強的特點,將跨中正彎矩轉移為支點負彎矩,提高了橋梁的跨越能力。
對采用懸臂法進行橋梁結構施工,總的施工順序是:墩頂0號塊的澆筑;懸臂節段的預制安裝或掛籃現澆;各橋跨間的合攏段施工及相應的施工結構體系轉換;橋面系施工。
要實現懸臂施工,在施工過程中必須保證墩與梁固結,尤其在連續梁||橋和懸臂梁橋施工中要采取臨時墩梁固結措施。另外采用懸臂施工法,很有可能出現施工期的體系轉換問題。如對于三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采用懸臂施工時,結構的受力狀態呈T型剛構,邊跨合攏就位、更換支座后呈單懸臂梁,跨中合攏后呈連續梁的受力狀態。結構上的預應力配置必須與施工受力相一致。
懸臂施工法通常分為懸臂澆筑和懸臂拼裝兩類。懸臂澆筑是在橋墩兩側對稱逐段就地澆筑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張拉預應力束,移動機具模板(掛籃)繼續懸臂施工。懸臂拼裝是用吊機將預制塊件在橋墩兩側對稱起吊、安裝就位后,張拉預應力束,使懸臂不斷接長,直至合攏。
綜上所述,采用懸臂施工的主要特點為:
1)從橋墩處開始向兩側對稱分節段懸臂施工,橋梁在施工過程中承受負彎矩,橋墩也要承擔不平衡彎矩;
2)非墩梁固結的預應力混凝土梁橋,采用懸臂施工時應采取措施,使墩、梁臨時固結,因而在施工過程中應進行結構體系轉換。對于帶掛梁的T型剛構橋,主梁在施工中的受力狀態與在運營荷載作用下的受力狀態基本一致,結構的體系沒有改變;
3)采用懸臂施工法的機具設備較多,就掛籃而言,也有桁架式、斜拉式等多種型式,可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用;
4)懸臂澆筑法施工簡便、結構整體性好,施工中可不斷調整標高,常用于跨徑于100m的橋梁。懸臂拼裝法施工速度快,橋梁上、下部結構可平行作業,但施工精度要求較高,可在跨徑100m以下的橋中選用。
5)懸臂施工法可不用或少用支架,施工不影響通航或橋下交通,適合于跨越深水、山谷、海洋等處,并適用于變截面預應力混凝土梁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