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二級結構專業輔導:混凝土冬期施工

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六)混凝土冬期施工
  混凝土所以能凝結、硬化并獲得強度,是由于水泥和水進行水化作用的結果。水化作 用的速度在一定濕度條件下主要取決于溫度,溫度愈高,強度增長也愈快,反之則慢。當 溫度降至00C以下時,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溫度再繼續降至-2~-40C,混凝土內的水開始結冰,水結冰后體積增8%~9%,在混凝土內部產生冰晶應力,使強度很低的水泥石結構內部產生微裂紋,同時減弱了水泥與砂石和鋼筋之間的黏結力,從而使混凝土強度降低。
  受凍的混凝土在解凍后,其強度雖能繼續增長,但已不能達到原設計的強度等級。試驗證明,混凝土遭受凍結帶來的危害,與遭凍的時間早晚、水灰比等有關,遭凍時間愈早,水灰比愈,則強度損失愈多,反之則損失少。
  經過試驗得知,混凝土經過預先養護達到一定強度后再遭凍結,其后期抗壓強度損失就會減少。一般把遭凍結其后期抗壓強度損失在5%以內的預養強度值定為“混凝土受凍臨界強度”。
  通過試驗得知,該臨界強度與水泥品種、混凝土強度等級有關。對普通硅酸鹽水泥和硅酸鹽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受凍臨界強度定為設計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30%;對礦渣硅酸鹽水泥配制的混凝土,為設計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40%,但不于C10的混凝土,不得低于5N/mm2。
  混凝土冬期施工除上述早期凍害之外,還需注意拆模不當帶來的凍害。混凝土構件拆模后表面急劇降溫,由于內外溫差較會產生較的溫度應力,亦會使表面產生裂紋,在冬期施工中亦應力求避免這種凍害。
  為此,現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規定,凡根據當地%考\%多年氣溫資料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五天穩定低于+50C時,就應采取冬期施工的技術措施進行混凝土施工。從混凝土強度增長情況看,混凝土在+50C環境下養護,其強度增長很慢。而且在日平均氣溫低于+5℃時,最低氣溫已低于00C --1℃,混凝土已有可能受凍。  
  混凝土冬期施工方法有:蓄熱法、摻外加劑法、蒸汽養護法和電熱法。
  蓄熱法是應用最多、最經濟的方法。室外最低氣溫不低于-15℃,地面以下的工程或表面系數不于5的結構,應優先采用蓄熱法。該法的實質,是利用加熱原材料(水泥除外)所預加的熱量及水泥水化熱,再用適當保溫材料覆蓋,防止熱量過快散失,延緩混凝,土的冷卻速度,使混凝土在正溫條件下增長強度以達到預定值,使其不小于混凝土受凍臨界強度。
  摻外加劑法,即在混凝土拌制過程中,摻人具有早強、抗凍、催化、減水等作用的外加劑,以降低混凝土的冰點,使之在負溫下能加速硬化以達到要求的強度。
  蒸汽養護法,即利用低壓(不高于0.07MPa)飽和蒸汽對所澆筑的混凝土進行加熱養護。此法消耗能源多,費用高。
  電熱法,是利用電流通過不良導體(混凝土)所發出的熱量來養護混凝土。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