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結構試驗的觀測設計
1.4.1 觀測項目的確定
在確定試驗的觀測項目時,首先應該考慮反映結構整體工作和全貌的整體變形,如結構撓度、轉角和支座偏移等。通過撓度的測量不僅能了解結構的剛度,而且可以知道結構的彈性或非彈性工作性質,撓度的不正常發展還能反映出結構中某些特殊的局部現象。轉角的測定往往用來分析超靜定連續結構。
對于某些試驗,反映結構局部工作狀況的局部變形也是很重要的,如應變、裂縫和鋼筋的滑移等。例如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裂縫出現能直接說明其抗裂性能。再如,在作非破壞性試驗進行應力分析時,控制截面上的最應變往往是推斷結構極限強度的最重要指標。
1.4.2 測點的選擇與布置
利用結構試驗儀器對結構物或試件進行變形和應變測量時,在滿足試驗目的前提下,測點應是宜少不宜多。任何一個測點的布置都應該服從于結構分析的需要。
測點的位置必須要有代表性,結構物的最撓度和最應力部位上必須布置測量點位,稱之為控制測點。如果目的不是要說明局部缺陷的影響,就不應該在有顯著缺陷的截面上布置測點。
在測量工作中,由于部分測量儀器會有工作不正常,發生故障以及很多偶然因素影響量測數據的正確性,為了保證測量數據的可靠性,還應該布置一定數量的校核性測點。校核測點可以布置在結構物的邊緣凸角和零應力的構件截面或桿件上,也可以布置在理論計算比較有把握的區域,此外我們還經常利用結構本身和荷載作用的對稱性,在控制測點相對稱的位置上布置一定數量的校核測點。
1.4.3 儀器的選擇與測讀的原則
1.試驗所用儀器要符合量測所需的精度要求,一般的試驗,要求測定結果的相對誤差不超過5%也就可以了。為此,應使儀表的最小刻度值不于5%的最被測值。
2.儀器的量程應該滿足最應變或撓度的需要。最被測值宜在儀器滿量程的1/5~2/3范圍內,一般最被測值不宜于選用儀表最量程的80%。
3.如果測點的數量很多而且測點又位于很高很遠的部位,這時應采用電阻應變儀多點測量或遠距測量,對埋于結構內部的測點只能用電測儀表。
4.選擇儀表時必須考慮測讀方便省時,必要時須采用巡回檢測和自動記錄裝置。
5.為了避免差錯,同類參數的量測儀器應盡可能選用一樣的型號規格,而常在校核測點上使用另一種類型的儀器,以致比較。
6.動測試驗使用的儀表,尤其%考\%應注意儀表的線性范圍、頻響特性和相位特性要滿足量測的要求。
儀器儀表的測讀應按一定的程序進行,具體的測定方法與試驗方案、加載程序有密切的關系。可參見《混凝土結構試驗方法標準》(GB50152—92)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