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二、樁基礎施工
樁基礎是由若干根樁和樁頂的承臺組成的一種常用的深基礎。它具有承載能力大、抗震性能好、沉降量小等特點。采用樁基施工可省去大量土方、排水、支撐、降水設施,而且施工簡便,可以節約勞動力和壓縮工期。
根據樁在土中受力情況不同,可分為端承樁和摩擦樁。端承樁是穿過軟弱土層而達到硬土層或巖層的一種樁,上部結構荷載主要依靠樁端反力支撐;摩擦樁是完全設置在軟弱土層一定深度的一種樁,上部結構荷載主要由樁側的摩阻力承擔,而樁端反力承擔的荷載只占很小的部分。
按施工方法的不同,樁身可分為預制樁和灌注樁兩大類。預制樁是在工廠或施工現場制成各種材料和形式的樁(如鋼筋混凝土樁、鋼樁、木樁等),然后用沉樁設備將樁打人、壓入、振入(有時還兼用高壓水沖)或旋人土中。灌注樁是在施工現場的樁位上先成孔,然后在孑乙內灌注混凝土,也可加入鋼筋后灌注混凝土。根據成孔方法的不同可分為:鉆孔、挖孔、沖孔灌注樁,沉管灌注樁和爆擴樁等。
(一)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施工
鋼筋混凝土樁堅固耐久,不受地下水和潮濕變化的影響,可做成各種需要的斷面和長度,而且能承受較大的荷載,在建筑工程中廣泛應用。
常用的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斷面有實心方樁與預應力混凝土空心管樁兩種。方形樁邊長通常為200~550mm,樁內設縱向鋼筋或預應力鋼筋和橫向鋼箍,在尖端設置樁靴。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直徑為400~600mm,在工廠內用離心法制成。
混凝土預制樁的沉樁方法有錘擊法、靜力壓樁法、振動法和水沖法等。
1.樁的制作、運輸和堆放
(1)樁的制作。長度在10m以下的短樁,一般多在工廠預制,較長的樁,因不便于運輸,通常就在打樁現場附近露天預制。
實心樁宜采用工具式木模或鋼模板支在堅實平整的場地上,用間隔重疊的方法預制。
樁與樁間以皂腳、黏土石灰膏或紙隔開。上層樁的澆灌,待下層樁的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30%以后進行,重疊層數不超過4層。完成后,應灑水養護不少于7d.
(2)運輸、堆放。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應在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70%方可起吊;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才能運輸和打樁。如提前吊運,應采取措施并經驗算合格后方可進行。樁在起吊和搬運時,吊點應符合設計規定。
樁的堆放場地應平整、堅實,不得產生不均勻沉陷。樁堆放時應設墊木,墊木的位置與吊點位置相同,各層墊木應上下對齊,堆放層數不宜超過4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