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造價員考試復習指導―我國的招標投標制度及中外比較3

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1.2.2 基本建設項目招標

  基本建設領域推行招標投標制度,是作為投資體制改革的一項措施提出來。對建設項目實行招標投標,是國家投資計劃實施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是投資概算能否控制得住的一個關鍵措施。早在1984年,國家計委就與有關部門聯合發布了《建設工程招標投標暫行規定》,此后發布了《工程設計招標投標暫行辦法》(1985年6月)、《關于加強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及大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的通知》(1991年2月)等,規定:建設項目的設計、設備采購、施工除有特殊原因不宜招標外,都要創造條件招標投標;可根據工程的性質、規模、復雜程度及其他客觀條件,分別采取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的議標等方式。1997年,國家計委在系統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順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要求,制訂并發布了《國家基本建設大中型項目實行招標投標的暫行規定》。《暫行規定》規定,建設項目主體工程的設計、建設安裝、監理和主要設備、材料供應、工程總承包單位以及招標代理機構,除有特殊情況或要求外,都應實行招標投標;在條件允許下,建設項目及其項目法人的規定、不涉及特定地區或不受資源限制的項目建設地點的選定、項目前期評估咨詢單位的確定,也應當通過招標投標進行。這個規定,是我國基本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的具有基本規范和指導意義的法規性文件。此外,在國家計委頒發的《關于實行建設項目的管理辦法》(1996年6月)以及有關部門的有關招標投標規定中,也都對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的有關程序及實體問題進行規定。

  按照上述規定,國家基本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工作逐步鋪開,并已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經國務院和國家計委批準的國家計劃內基本建設大中型項目招標來看(如三峽、二灘、小浪底工程等重大項目),盡管項目個數不多,年度投資僅占全社會總投資的10%左右,但這些項目的招標投標,對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管理和投資效益的提高產生了重大影響。從全國范圍內的國家投資建設項目招標來看,由于每年國有經濟的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0%以上,所以,這些項目的招標所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都是無法估量的。

  然而,由于建設項目的招標投標工作起步較晚,體制不順,法制不健全,因此,招標投標中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招標面不大,推廣力度不夠,地區發展不平衡。如設計招標難以開展,項目咨詢、項目法人、建設地點等招標尚未進行,監理招標剛剛起步,有的地區施工的成套設備材料采購公開招標少,邀請招標、議標成份大,應該招標而實際直接發包的還為數不少等等。

  (2)政出多出,管理混亂。目前,建設項目招標工作按照項目性質分別由不同的部門管理,中央項目由中央單位直接管理,城建和房建項目由建設部門管理,專業工程項目由行業部門管理,國家重點和大中型項目由計劃部門管理,等等。由于管理各方所掌握的原則不同,依據的辦法各異,使項目法人難以適從。甚至有的部門搞行業壟斷,有的招標辦法和招標文件明顯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但得不到及時解決。

  (3)對招標工作缺乏有效監督制約措施。招標投標活動中,常常出現這樣的問題:有的未經招標就開工建設,有的招標中存在著人情標、關系標、先定后招、走過場等情況,但對這些問題因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及制裁措施而難以得到糾正處理。

  (4)政企不分,以招代管,行政干預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某些行業或地區還比較嚴重。有些部門既代表政府監督管理招標,又行使中介組織的職權組織招標,收取招標管理費,甚至修改標的和合同價格,既侵犯了投資方的利益,又影響了社會中介組織的發育和招標工作的健康發展。

  1.2.3 科技項目招標

  1996年4月,國家科委首次對國家重大科技產業工程項目――“高清晰度電視功能樣機研究開發工程項目”實行公開招標。這一招標活動所產生的影響及意義已超出了項目本身,不僅在我國科技界產生了積極的反響,而且也為進一步推動我國科技計劃項目實行招標奠定了實踐基礎。

  長期以來,我國的科技工作主要是領先計劃和行政手段來進行管理和高速的。從科研課題的確定到研究開發,直到試驗、生產,都由國家指令性計劃安排。國家用于發展科技事業特別是科研項目的經費主要來自于財政撥款,并且通過計劃方式來確定經費的投向和分配。科研項目及其經費的確定,往往是通過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封閉方式確定。這種做法,不僅在決策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項目重復、部門分割、投入分散、人情照顧等弊端,使有限的科技投入難以發揮最優的功效。為此,1985年以來,國家有關科技政策法規多次明確,科技計劃項目要實行招標投標制。這些政策法規主要有:

  (1)《中共中央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1985年3月13日)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速科技進步的決定》(1995年5月6日)

  (3)《國務院關于“九五”期間深化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1996年9月15日)

  (4)《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1996年5月15日)

  (5)《國家科委“九五”國家科技攻關任務招標投標暫行管理辦法》(1996年6月17日)等。

  目前,政府對科技的投入,仍在整個科技投入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1995年,國家科技投入中央財政撥款額為301.88億元;由國家科委實施的國家“863”計劃,1987年以來財政撥款額為24.5億元;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由國家科委負責部分的財政撥款額,“八五”期間為13.89億元,“九五”期間計劃撥款23―25億元。此外,國務院其他主管部門、軍工科研管理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國有企事業單位等也對科研項目的研究開發活動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如何更好地使用好這些科技投入,以最低的投入獲得最優的成果,促進科技進步,就成為科技招標投標工作的重要任務。然而,由于體制的限制、認識上的差異、觀念上的陳舊以及科技招標的實際難度等種種原因,科技項目招標投標工作進展緩慢,目前還仍處于試點探索階段。

  目前,科技項目招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科技項目招標范圍較難確定。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種類較多,經費使用方式和目的不一。國家科技投入既包括財政撥款,也有大量科技貸款。除用于開發研究外,還有用于基礎性研究,部分有商業化價值和產業化前景的研究項目還有資金回收等問題。如何確定科技項目招標范圍,是下一步國家法律法規急需解決的問題。

  (2)國家科技財政投入經費部分帶有“事業”性質,與一般的公共采購行為有所不同。因此,對投標人是否應有所有制方面的限制,尚待探討。如1996年國家各部委進行的高清晰度電視功能樣機的招標,在招標公告中即要求投標人為“國有企事業單位”。

  (3)科技項目內容上的特殊性,使科技項目的確定除價格因素外,還有一個技術風險的因素。既要使價格最低,同時又要使技術風險最小,因此標底的確定及評標必須考慮技術上的因素,這是科研項目招標較難操作的一個難點。

  (4)科技項目招標代理機構的建設問題。目前,全國尚無專門的科技項目招標代理機構。這類代理機構亟待發展。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