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一、問答題:針對相關問題作簡明扼要的回答。 |
1.(四)(20分) 甲企業位于B地區,主要生產A產品。某咨詢公司接受甲企業的委托,完成了下列咨詢服務工作。 (1)A產品成熟度分析:A產品的技術趨于穩定,市場需求迅速增加,生產規模逐步提高,生產該產品的企業數量也在迅速增加,生產成本呈下降趨勢。 (2)A產品銷售量預測:咨詢工程師收集了2005--2009年A產品在B地區的平均銷售價格和銷售量(見表4-1),采用移動平均法預測了2010--2019年A產品在B地區的銷售量(見表4-2)。 ![]() ![]() (3)甲企業的內部和外部影響因素評價:運用評價矩陣對甲企業的內部和外部影響因素進行了綜合評價,評價矩陣見表4-3。 ![]() 問題 1.根據咨詢公司對A產品的市場分析結論,判斷A產品處于產品生命周期的哪個階段。 2.如果B地區2010年A產品的銷售價格下降到7000元/臺,用價格彈性系數-法預測2010年A產品在B地區的銷售量。 3.咨詢工程師選擇移動平均法預測A產品的銷售量是否恰當?說明理由。 4.根據對甲企業的內部及外部因素評價結果,畫出SWOT分析圖;指出甲企業應選擇何種戰略,并說明理由。 |
正確答案: 知識點:本題考點涉及《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中的有關市場分析與市場戰略的有關內容。 1.A產品處于產品生命周期的成長期。 點評:產品四個階段的特點如下。 第一階段是導入期。產品開始逐步被市場所認同和接受,行業開始形成并初具規模,這是產品生命周期的幼年時期,在此階段行業內企業很少,市場需求低,產品質量不穩定、批量不大、成本高、發展速度慢,等等。對企業來說,在該階段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來培育市場,完善產品,隨著企業的發展和行業的發展,可能會在行業中樹立先入優勢。 第二階段是成長期。此階段產品市場需求急劇膨脹,行業內的企業數量迅速增加,行業在經濟結構中的地位得到提高,產品質量提高,成本下降。對企業來說,此時是進入該行業的理想時機。 第三階段是成熟期。此階段產品定型,技術成熟,成本下降,利潤水平高,但是隨之而來的是由于需求逐漸滿足,行業增長速度減慢,行業內企業之間競爭也日趨激烈。這時期,由于市場競爭激烈,企業進入門檻很高,除非有強大的資金和技術實力,否則難以取得成功。 第四階段是衰退期。由于技術進步或是需求變化,可替代的新產品出現,原有產品的市場迅速萎縮,同時由于技術的成熟,各企業所提供的產品無差異,質量差別小。這時,行業進入衰退期。行業內的一些企業開始轉移生產領域,并逐步退出該領域。此時對企業來說,不宜選擇進入此行業。 2.2005-2009年各年價格彈性系數的平均值=(-1.69-1.84-1.71-1.92)/4=-1.79 [(7300-7100)/7300]×1.79=4.90% 因此,2010年A產品的銷售量為:100×(1+4.90%)=105萬臺。 點評:價格彈性就是商品需求的價格彈性。某個商品需求的價格彈性是指當收入水平保持不變時,該商品購買量變化率與價格變化率之比。因此可以把價格彈性表示為: 價格彈性=購買量變化率/價格變化率 沿用收入彈性的符號,如果再設P ![]() ![]() ![]() ![]() ![]() 3.不恰當,理由是移動平均方法只適用于短期預測,而本題是要進行中長期預測。 點評:常用預測方法的特點如下。 ![]() 4.首先,根據甲公司的企業內部及外部因素評價結果計算綜合得分。優劣勢得分為:4×0.20+4×0.25+3×0.15-3×0.10-2×0.10-3×0.2=1.15。 機會威脅得分為:4×0.20+3×0.15+2×0.15-2×0.25-1×0.25=0.80。 然后畫出SWOT分析圖。 ![]() 公司應選擇增長性戰略,理由是該公司處于SWOT分析圖的第一象限,說明企業目前擁有強大的內部優勢和眾多的機會,企業應采取增加投資、擴大生產、提高市場占有率的增長性戰略。 點評:競爭態勢矩陣(CPM,competition position matrix),是通過行業內關鍵戰略因素的評價比較,分析企業的主要競爭對手及相對于企業的戰略地位、所面臨的機會與風險大小,為企業制定戰略提供一種競爭優勢分析工具。分析步驟如下。 (1)首先先確定行業中的關鍵戰略因素。 (2)根據每個因素對在該行業中成功經營的相對重要程度,確定每個因素的權重。 (3)篩選出主要競爭對手,按每個指標對企業進行評分。 (4)將各要素的評價值與相應的權重相乘,得出各競爭者在相應戰略要素上的相對競爭力強弱的加權評分值。 (5)加總得到企業的總加權分,比較總加權分就可以確定處于競爭能力最強和最弱地位的公司以及被評價公司之間的競爭優勢的差異。SWOT。分析方法,即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分析,它是基于企業自身的實力,對比競爭對手,并分析企業外部環境變化影響可能對企業帶來的機會與企業面臨的挑戰,進而制定企業最佳戰略的方法。 SWOT分析圖劃分為四個象限,根據企業所在的不同位置,應采取不同的戰略。SWOT提供了4種戰略選擇。在右上角的企業擁有強大的內部優勢和眾多的機會,企業應采取增加投資、擴大生產、提高市場占有率的增長性戰略。在右下角的企業盡管具有較大的內部優勢,但面臨嚴峻的外部挑戰,應利用企業自身優勢,開展多元化經營,避免或降低外部威脅的打擊,分做風險,尋找新的發展機會。處于左上角的企業,面臨外部機會,但自身內部缺乏條件,應采取想轉性戰略,改變企業內部的不利條件。處于左下角的企業既面臨外部威脅,自身條件也存在問題,應采取防御性戰略,避開威脅,消除劣勢。 ![]() |
|
2.(二)(20分) 甲咨詢公司接受某企業委托,編寫某種礦產資源開發項目的申請報告。通過相關調查,收集整理資料如下:(1)2009年該行業產值為750億元,估計未來2年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長;(2)2009年該行業能耗折合標準煤為1020萬噸(目前該行業單位產值能耗的國際先進水平為0.85噸標準煤/萬元);(3)預測該行業2010--2011年的行業產值能耗彈性系數為0.65。 甲咨詢公司編寫的項目申請報告中包括:(1)申報單位及項目概況;(2)發展規劃、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分析;(3)建設用地、征地拆遷及移民安置分析;(4)經濟影響分析等主要內容。報告后面還附帶了有關部門的審查意見。 項目的政府投資主管部門委托乙咨詢公司對甲咨詢公司編寫的該項目申請報告進行了核準評估。 問題 1.用能源彈性系數法預測2011年該行業的能源消耗量。 2.2009年該行業的單位產值能耗是多少?是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甲咨詢公司編寫的項目申請報告中,除上述內容外,還應包括哪些內容?報告應附帶哪些有關部門的審查意見? 4.乙咨詢公司應該著重從哪些方面評估該申請報告中的資源開發方案? |
正確答案: 知識點:本考題涉及教材《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中的市場分析,教材《工程咨詢概論》中的投資建設各階段工程咨詢服務的有關內容,還涉及了相關文件。 1.2009-2011年能源消耗年均增長速度為:0.65×12%=7.8%。 2011年的能耗為:1 020 ×(1+7.8%) ![]() 點評:能源需求彈性可以反映許多經濟指標與能源需求之間的關系。能源消費可以分解為電力、煤炭、石油、天然氣等消費,反映國民經濟的重要指標包括社會總產值、國內生產總值、工農業總產值、國民收入及主要產品產量等,因此可按這些指標計算不同的能源彈性。 能源的國內生產總值彈性是指能源消費量變化率與國內生產總值變化率的比值。因此可以把能源的國內生產總值彈性表示為: 能源的國內生產總值彈性=能源消費量變化率/國內生產總值變化率 如果設E ![]() ![]() ![]() ![]() ![]() ![]() ![]() 2.2009年該行業的平均能耗為:1020×10000/(750×10000)=1.36噸標準煤/萬元。沒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還應包括:資源開發及綜合利用分析;節能方案分析;環境和生態影響分析;社會影響分析。 還需附有: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環境影響文件的審查意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項目用地預審意見;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城市規劃意見。 點評:編寫核準申請報告應根據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對擬建項目的規劃布局、資源利用、征地移民、生態環境、經濟和社會影響等方面進行綜合論證,以備政府部門核準。核準申請報告包括:①申報單位及項目概況;②發展規劃、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分析;③資源開發及綜合利用分析;④節能方案分析;⑤建設用地、征地拆遷及移民安置分析;⑥環境和生態影響分析;⑦經濟影響分析;⑧社會影響分析。 4.(1)評估報告中應對資源的可開發量、自然品質、賦存條件、開發價值等的勘探情況論述是否全面。 (2)評估開發方案是否符合資源開發利用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是否符合保護資源環境的政策規定,是否符合資源開發總體規劃及綜合利用的相關要求等。 點評:根據發改委2008年第37號公告中的附件《企業投資項目咨詢評估報告編寫大綱》中的第三條資源開發及綜合利用評估中的第一點:資源開發方案評估。對于資源開發類項目,通過擬開發利用資源的可開發量、自然品質、賦存條件、開發價值等的分析評估,對開發方案是否符合資源開發利用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是否符合保護資源環境的政策規定、是否符合資源開發總體規劃及綜合利用的相關要求等提出評估。 |
|
3.(六)(20分) A市擬新建一條高速公路,委托B咨詢公司承擔該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 B咨詢公司通過現場訪談調查和專家調查,獲得了大量的項目基礎信息,編制了項目經濟費用效益相關數據表(見表6-1),項目計算期20年,社會折現率為10%。 根據初步社會評價的結果,B咨詢公司采用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開展詳細社會評價,識別出社會因素并進行了分組排序。 [JZ179_18_6] 問題 1.B咨詢公司進行市場調查時,除已采用的方法外,還可以采用哪些調查方法? 2. B咨詢公司應如何組織實施專家調查法? 3.根據表6-1中的數據,計算該項目各年凈效益流量、經濟凈現值,并判斷項目是否具有經濟合理性。 4.識別出社會因素并排序后,B咨詢公司進行的詳細社會評價還應包括哪些工作? (注: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復利系數表 ![]() |
正確答案: 知識點:本題考點涉及《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中的市場分析、經濟分析和社會評價的有關內容。 1.(1)還可以采用:①文案調查;②實地調查;③問卷調查;④實驗調查。 點評:市場調查方法可分為文案調查、實地調查、問卷調查、實驗調查等幾類。選擇調查方法要考慮搜集信息的能力、調查研究的成本、時間要求、樣本控制和人員效應的控制程度。 文案調查法是指對已經存在的各種資料檔案,以查閱和歸納的方式進行的市場調查。文案調查法又稱二手資料或文獻調查。文案資料來源很多,主要有:①國際組織和政府機構資料;②行業資料;③公開出版物;④相關企業和行業網站;⑤有關企業內部資料。 實地調查法是調查人員通過跟蹤、記錄被調查事物和人物的行為痕跡來取得第一手資料的調查方法。這種方法是調查人員直接到市場或某些場所(商品展銷會、商品博覽會、商場等)通過耳聞目睹和觸摸的感受方式或借助于某些攝錄設備和儀器,跟蹤、記錄被調查人員的活動、行為和事物的特點,獲取所需信息資料。 問卷調查法是調查人員通過面談、電話詢問、網上填表或郵寄問卷等方式,了解被調查對象的市場行為和方式,來搜集市場信息的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是市場調查中常用的方法,尤其在消費者行為調查中大量應用,其核心工作是設計問卷,實施問卷調查。 實驗調查法是指調查人員在調查過程中,通過改變某些影響調查對象的因素,來觀察調查對象消費行為的變化,從而獲得消費行為和某些因素之間的內在因果關系的調查方法。 2.專家調查法實施方案:①建立預測工作組;②選擇專家;③設計調查表;④組織調查實施;⑤匯總處理調查結果。 點評:專家調查法一般包括五個步驟。 1)建立預測工作組 德爾菲法對于組織的要求很高。進行調查預測的第一步就是成立預測工作組,負責調查預測的組織工作。工作組的成員應能正確認識并理解德爾菲法的實質,并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數理統計知識,熟悉計算機統計軟件,能進行必要的統計和數據處理。 2)選擇專家 要在明確預測的范圍和種類后,依據預測問題的性質選擇專家,這是德爾菲法進行預測的關鍵步驟。選擇的專家要與市場預測的專業領域相關,知識面廣泛,經驗豐富,思路開闊,富于創造性和洞察力;不僅要有熟悉本行業的學術權威,還應有來自生產一線從事具體工作的專家;不僅包括本部門的專家,還要有相關行業的來自其他部門的專家。專家組構成包括技術專家、宏觀經濟專家、企業管理者、行業管理者等。一般而言,選擇專家的數量為20人左右,可根據預測問題的規模和重要程度進行調整。 3)設計調查表調查表 設計的質量直接影響預測的結果。調查表沒有統一的格式,但基本要求是:所提問題應明確,回答方式應簡單,便于對調查結果的匯總和整理。比較常見的調查表有:預測某事件發生的時間和概率,請專家進行選擇性預測,即從多種方案中擇優選擇;或是進行排序性預測,即對多種方案進行優先排序。 4)組織調查實施 一般調查要經過2~3輪,第一輪將預測主體和相應預測時間表格發給專家,給專家較大的空間自由發揮。第二輪將經過統計和修正的第一輪調查結果表發給專家,讓專家對較為集中的預測事件評價、判斷,提出進一步的意見,經預測工作組整理統計后,形成初步預測意見。如有必要可再依據第二輪的預測結果制訂調查表進行第三輪預測。 5)匯總處理調查結果 將調查結果匯總,進行進一步的統計分析和數據處理。有關研究表明,專家應答意見的概率分布一般接近或符合正態分布,這是對專家意見進行數理統計處理的理論基礎。一般計算專家估計值的平均值、中位數、眾數以及平均主觀概率等指標。 3.項目經濟凈現值(ENPV=-1500×0.9091-2500×0.8264+461×0.7513+563×0.6830+594×7.6061×0.683+2636×0.1486 =778.75(百萬元) 由于項目經濟凈現值(ENPV)>0,具有經濟合理性。 點評:經濟凈現值(ENPV)是指用社會折現率將項目計算期內各年凈效益流量折算到項目建設期初的現值之和,是經濟費用效益分析的主要指標。經濟凈現值的計算式為: ![]() 其中:B--經濟效益流量; C--經濟費用流量; (B-C) ![]() n--計算期,以年計; i ![]() 4.詳細社會評價還應再進行如下工作。 (1)識別利益相關者并排序。 (2)論證當地社會環境對項目的適應程度。 (3)比選優化方案。 點評:詳細社會評價是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廣泛應用的一種評價方法。其功能是在初步社會評價的基礎上,采用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結合項目的工程技術方案,進一步研究與項目相關的社會因素和社會影響程度,進行詳細論證并預測風險程度,系統地評價社會影響。 (1)識別社會因素并排序。對社會因素按其正面影響與負面影響、持續時間長短、風險度大小、風險變化趨勢(減弱或強化)進行分組排序。應著重對那些持續時間長、風險度大、可能激化的負面社會影響進行論證。 (2)識別利益相關者并排序。對利益相關者按其直接受益或者受損、間接受益或者受損、減輕或者補償受損措施的代價分組。在此基礎上詳細論證各受益群體與受損群體之間、利益相關者與項目之間的利害關系以及可能出現的社會矛盾。 (3)論證當地社會環境對項目的適應程度。詳細分析項目建設與運營過程中可以從地方獲得支持與配合的程度,按好、中、差分組。應著重研究地方利益相關者、當地政府和非政府機構的參與方式及參與意愿,并提出協調矛盾的措施。 (4)比選優化方案。將上述各項分析的結果進行歸納,比選、推薦合理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