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初級會計職稱《會計實務》計算公式巧記法

發布時間:2012-10-29 共1頁

  我們教材當中涉及的公式內容很多,如果只是死背公式或是死記公式,那么記一記就混淆了,對于這些公式應該怎么辦呢?如果是真正理解了公式的含義,你再看見公式你會覺得公式很容易,如果不理解公式的含義,就去看公式會覺得很難。建議大家在學習中一定要先看例題再來看這種定性的內容。以下是針對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初級會計實務》存貨的計價方法及材料成本差異率的計算公式列舉的巧記法,供廣大考生朋友參考: 
  ★存貨的計價方法 
  發出商品有四種計價方法,包括: 
  1、先進先出 
  它是根據先購入的商品先領用或發出的假定計價的。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的期末存貨額,比較接近市價。 
  先進先出法是以先購入的存貨先發出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轉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先購入的存貨成本在后購入的存貨成本之前轉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2、個別計價 
  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各批(次)存貨發出數量×該批次存貨實際進貨單價 
  3、加權平均 
  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月初結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 
  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期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或=期初存貨成本+本期收入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4、移動加權平均。 
  移動加權平均法下庫存商品的成本價格根據每次收入類單據自動加權平均;其計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數量和金額與各次收入前的數量和金額為基礎,計算出移動加權平均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 
  如果都記公式確實不好理解和掌握,建議從理解的角度來記公式,等你真正理解以后公式都不用記了,做題會覺得很容易。 
  在發出商品的四種計價方法中,最愛考的就第一種先進先出法和第三種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不存在公式問題,有公式的就是第三個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實際上它所計算的一個結果就是算一個平均單價,這個平均單價不能用三次貨物的單價相加除以三,我們所說的加權平均就要考慮每個單價中這個數量是作為權重的,在做加權平均的時候可以這樣來掌握,分子是總成本(期初的庫存成本加上本期購入存貨的成本),分母是總數量(期初的庫存數量加上本期購貨的數量),總成本除以總數量就能得到平均單價。 
  【例·先進先出法】 
  單項選擇題 
  ◎某企業原材料按實際成本進行日常核算。2009年3月1日結存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為20元;3月15日購入甲材料28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為25元;3月31日發出甲材料400公斤。如按先進先出法計算3月份發出甲材料的實際成本,則其金額應為( )元。 
  A.4 000 
  B.8 000 
  C.8 500 
  D.10 000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先進先出法下,計算出來的本期發出甲材料的成本=300×20+100×25=8 500(元) 
  ◎某企業采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發出材料的成本。2009年3月1日結存A材料100噸,每噸實際成本為400元;4月4日和5月17日分別購進A材料300噸和400噸,每噸實際成本分別為350元和420元;4月10日和5月27日分別發出200噸A材料。則A材料5月末賬面余額為( )元。 
  A.30 000 
  B.25 601 
  C.178 000 
  D.168 000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4月10日發出材料成本為100×400+100×350=75 000(元);5月27日發出材料成本為200×350=70 000(元);則A材料月末賬面余額為400×420=168 000(元),因此答案應該選D. 
  【例·加權平均法】 
  單項選擇題 
  ◎某企業采用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核算原材料,月初庫存材料100件,每件為80元,月中又購進兩批,一次150件,每件75元,另一次250件,每件85元,則月末該材料的加權平均單價為( )元。 
  A.81 
  B.72.5 
  C.75 
  D.85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加權平均單價=(100×80+150×75+250×85)/(100+150+250)=81(元/件) 
  ★材料成本差異率 
  材料成本差異率,實際上也是一個總除總的問題,分子是差異額的總差異,分母是總的計劃成本。在材料差異核算這一部分對于差異率的計算,包括原材料按照計劃的核算,很多學員學著學著就繞進去了,因為學員沒有明白這個計劃成本的根本所在。計劃成本法下在材料管理過程中不管是多少錢購進的,賬上都以計劃成本來核算,原材料賬戶記載的是計劃成本,另一個賬戶叫材料差異賬戶來記載這筆材料相應的差異,這兩個幾戶相加或相減得到實際成本。如果材料成本差異記載的是超支差異就相加,記載的是節約差異就相減。在計劃成本基礎上加上超支差異,就得到實際成本,或者是在計劃成本基礎之上減去節約差異也得到實際成本。材料的實際成本在計劃成本法下是通過兩個賬戶反映出來的,因此就涉及到一個成本差異率的計算問題。如果期初有計劃成本有差異額,本期購入有計劃成本有差異額這就好算了,用期初的差異額加上本期購入的差異額得到總的差異額,期初的計劃成本加上本期購入的計劃成本就得到總的計劃成本,總的差異額有了總的計劃成本也有了,用總的差異額除以總的計劃成本再乘以100%就能算出差異率。 
  關于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并不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都很容易,稍難一點的是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如果把教材中的相關例題反復做兩遍這兩種方法也都很容易掌握。 
  雙倍余額遞減,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概念來掌握折舊的計算公式,雙倍指的是折舊率,例如:一項資產能使用5年,那平均每年就攤1/5,那折舊率就是1/5,雙倍折舊率每年負擔就是2/5,余額遞減是指在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額時我們總是用一個基數乘一個折舊率,這個基數是遞減的。在最后兩年的時候把沒有攤的折舊額扣除凈殘值以后除以2就可以了。 
  【例·單項選擇題】 
  ◎某企業采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為80萬元,材料成本差異為超支20萬元。當月購入材料一批,實際成本為110萬元,計劃成本為120萬元。當月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為100萬元,當月領用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為( )萬元。 
  A.超支5 
  B.節約5 
  C.超支15 
  D.節約15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察材料成本差異的計算,當月的材料成本差異率=[20+(110-120)]/(80+120)×100%=5%(超支) 
  當月領用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100×5%=5(超支) 
  ◎企業2008年3月購入并投入使用不需要安裝的設備一臺,原值84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5年,預計凈殘值2萬元,采用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則企業在2009年應計提的折舊額為( )萬元。 
  A.237.43 
  B.238 
  C.224 
  D.167.6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年數總和法的計算,本題中固定資產應該從2008年4月份開始計提折舊,因此固定資產的折舊年度和會計年度出現不一致,固定資產的第一年折舊年度為2008年4月到2009年3月,第二個折舊年度為2009年4月到2010年3月,因此在2009年應計提的折舊額為第一個折舊年度的后三個月和第二個折舊年度的前9個月,即(840-2)×5/15×3/12+(840-2)×4/15×9/12=237.43(萬元),需要注意的是年數總和法計算時要扣除凈殘值。 
  ◎某項固定資產的原值為200 000元,預計凈殘值為2 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4年。則在年數總和法下第二年的折舊額為( )元。 
  A.39 600 
  B.49 500 
  C.50 000 
  D.59 400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年數總和法下,第二年的折舊率=(4-1)/(4+3+2+1)=3/10,折舊額=(200 000-2 000)×3/10=59 400(元)。 
  ◎某公司購進設備一臺,該設備的入賬價值為100萬元,預計凈殘值為5.6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在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情況下,該項設備第三年應提折舊額為( )萬元。 
  A.24 
  B.14.4 
  C.20 
  D.8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雙倍余額遞減法的計算,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時,應當按照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先確定采用平均年限法時的年折舊率,并乘以2作為計算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時的折舊率;然后,根據每年該固定資產折余價值和折舊率計算每年計提的折舊額。本題中,該固定資產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的折舊率為40%(2÷5×100%);第三年年初的折余價值為36萬元(100-100×40%-100×60%×40%);第三年應計提的折舊額為14.4萬元(36×40%)。 
  【例·多項選擇題】 
  ◎某企業一項固定資產的原價為1 000 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4 000元。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每年的折舊額計算正確的是( )。 
  A.第1年的折舊額是400 000 
  B.第2年的折舊額是240 000 
  C.第3年的折舊額是144 000 
  D.第4、5年的折舊額是106 000 
  正確答案:ABCD 
  答案解析:年折舊率=2/5×100%=40%; 
  第1年應提的折舊額=1 000 000×40%=400 000(元); 
  第2年應提的折舊額=(1 000 000-400 000)×40%=240 000(元); 
  第3年應提的折舊額=(600 000-240 000)×40%=144 000(元); 
  從第4年起改用年限平均法(直線法)計提折舊。 
  第4年、第5年的年折舊額=[(360 000-144 000)-4 000]/2=106 000(元)。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