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重要性、相關性、可比性都屬于新準則規定的信息質量要求,而明晰性不包含在其中。
2.B【解析】因為②和③兩筆業務的發生都是資產內部的一增一減,而只有①是引起資產與負債的同時增加,故期末的資產總額為160 30=190萬元。
3.C【解析】成本類科目主要是“生產成本”和“制造費用”賬戶,而管理費用和營業費用都屬于損益類賬戶,“待攤費用”屬于負債類賬戶。
4.B 【解析】該筆業務應編制的會計分錄為借記應收賬款117000元,貸記主營業務收人l00000元和應交稅金一應交增值稅(銷項)17000元,兩貸一借的分錄,故應是B。
5.A【解析】預收賬款是根據銷貨合同向購貨單位預先收取的款項,由于在收款時,產品還未銷售,故它屬于負債,收款后需要將來以產品或勞動償還。
6.D【解析】A、B、C都屬于明細科目,而“累計折舊”屬于一級科目,即為總分類科目。
7.B【解析】“應收賬款”賬戶是資產類,借方記其增加額,貸方記其減少額,余額一般在借方。
8.A【解析】費用類賬戶的結構與資產類賬戶相似,借方登記其增加額(費用發生額),貸方登記其減少額或轉銷額。
9.D【解析】歸還銀行借款業務一方面引起銀行存款(資產的減少),另一方面也使負債減少(銀行借款減少),故應為D。
10.C【解析】該未達賬項屬于銀行已入賬記了存款的減少,而企業未入賬(未記減少),故應當在企業日記賬上減去該筆金額,進行調節。
11.C【解析】因為預付下年度報刊雜志費應編制的會計分錄為借記“待攤費用”,貸記“銀行存款”,即該筆業務引起了貨幣資金的減少,故應為C。
12.A【解析】因為該錯誤是記賬憑證無錯誤,只是據憑證記賬時發生了記賬筆誤,且只是金額錯誤,故更正方法應為A。
13.B【解析】因為如果“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賬戶為借方余額,則表明發生虧損,故應以負數填列。
14.A【解析】由于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登記的原始依據和內容相同,故應采用平行登記法。
15.C【解析】“累計折舊”是固定資產的備抵賬戶,它的設置就是為了求得固定資產的實際余額(即凈值)。
16.B【解析】因為該賬務處理程序的重要特點是根據記賬憑證逐筆登記總賬,登總賬工作量大,故適用于規模小、業務少的單位采用。
17.B【解析】利潤表是動態報表,它反映的是企業在一定期間的經皆隋況,故為B。
18.B【解析】因為該項目的填寫需分析計算填寫,如果所屬明細賬戶的余額為貸方,則表明為負債,故甲單位的120000元應填列在“應收賬款”項目下,乙單位的20000元應填列在“預收賬款”項目下。
19.B【解析】 [(90000--2700)/l5O00]×3000=17460(元)。
20.B【解析】丙材料本期借方發生額:25000-8000-13000=4000(元);丙材料本期貸方發生額:24000-6000-16000=2000(元)。
21.C【解析】會計憑證、財務報告、資產負債表都屬于會計檔案,而財務制度不屬于會計檔案。
22.B【解析】結賬并不是把所有賬戶結平,而是沒有余額的賬戶應結平,并在余額方向欄內寫“平”字,有余額的賬戶則結出余額。另外,不能因趕編報表而提前結賬。
23.B【解析】因為資產負債表是時點報表,故它編制時所對應的指標應該是時點指標,故為期末余額。
24.D【解析】《現金管理條例》規定,現金可以用于發放職工工資、報酬等,也可以用于預支差旅費,但不可以用于貨款結算、歸還借款等,敞支付范圍中不包括D。
25.C【解析】根據會計制度規定,材料采購人員的差旅費應在管理費用中列支,不應該計人材料的采購成本,故應為C。26.C【解析】一般情況下,一個賬戶的增加方發生額與期初余額之和比減少發生額大,其期末余額一般為正值,因此其余額方向一般與增加方的方向相同。
27.A【解析】考查試算平衡法的局限性的特殊情況。
28.C【解析】A項為資產內部一增一減.B項為資產內部一增一減,C項為資產與負債同時增加,D項為資產內部一增一減。
29.B【解析】借款總額分為兩部分,實際開支的差旅費報銷時轉入管理費用,交回現金應沖銷其他應收款。
30.A【解析】考查資產分類及其價值的確認。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解析】根據會計制度規定.會汁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貨幣計量和會計分期四項。
2.ABC:【解析】A業務屬于資產和負債的同時減少業務,BC業務屬于資產和負債的同時增加業務,D業務屬于資產內部的一增一減,故應為AⅨ:。
3. CD【解析】因為AB兩個等式不成立。沒有理論根據,而C和D就是借貸記賬法下的試算平衡公式。
4.CD【解析】因為收款憑證就是針對收款業務所編制的憑證.CD兩筆業務都引起了貨幣資金的增加,是收款業務。而AB兩筆業務屬于貨幣資金的劃轉業務,按一般記賬要求,貨幣資金的劃轉業務只編制付款憑證。
5.AC【解析】計提城市建設維護稅應編寫的會計分錄是借記“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賬戶,貸記“應交稅金——應交城建稅”賬戶,故應為AC。
6.BC【解析】期末時各損益類賬戶的余額均應轉入“本年利潤”賬戶來結算利潤,其中收入收益類賬戶是轉入“本年利潤”的借方,而成本、費用、支出等賬戶是轉入“本年利潤”的貸方。
7.ABCD【解析】原始憑證是經濟業務發生或完成時取得或填制的原始單據,該四類“表或單”都是經濟業務發生或完成時的原始記錄,故均可作為原始憑證。
8.ABC【解析】ABC三種說法都符合明細賬的一般使用要求,而收入收益類明細賬一般使用多欄式或三欄式,而不是橫線登記式,橫線登記式適用于“物資采購”等賬戶。
9.ABCD【解析】因為“庫存商品”、“生產成本”、“自制半成品”及“包裝物”四個賬戶的余額都反映的是企業存貨的實存數,故都應合并填列在“存貨”項目下。
10.ABCD【解析】根據會計檔案銷毀的規定,四個選項中的內容都屬于銷毀檔案中應列明的內容。
11.BCD【解析】四個選項中只有A項為價外稅,8、C、D項均為價內稅,只有后三者作為價內稅才能作為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參加利潤的核算。
12.AD【解析】出納崗位的職責是:辦理現金收付和結算業務、登記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保管庫存現金和各種有價證券、保管好有關印章、空白收據和空白支票;出納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
13.AD【解析】A、D項為營業收入,B項為其他業務收入,C項為營業外收入。
14.ACD【解析】紅色墨水記賬在會計上有特定的含義,一般只有用紅字更正錯賬時使用,以及在未印有余額方向的賬簿中在余額欄內登記相反方向數額時使用。
15.CD【解析】C、D兩項無法計量數量或無實際計量意義,不宜采用數量金額式明細賬。A、B兩項均可進行數量計量,要正確核算產量或材料收、發、結、存的情況,也必須進行數量計量。
16.AB【解析】考查會計等式種類的識記。C、D項為借貸記賬法下試算平衡公式。
17.AB【解析】考查對長期負債包括的項目的識記。學習中可以將其與短期負債項目對比記憶。
18.AD【解析】B、C兩項均屬于負債性質的款項,是要求在將來某個時間對單位外部加以清償的義務。
19.AB【解析】收到固定資產,使資產增加。同時,投資人投資使所有者權益增加。
20.ACD【解析】考查會計賬戶四個金額要素的關系式及試算平衡法的計算公式。
(1)期末余額=期初余額 本期增加發生額-本期減少發生額。
(2)全部賬戶本期借方發生額合計=全部賬戶本期貸方發生額合計。
(3)全部賬戶的借方期初余額合計=全部賬戶的貸方期初余額合計。
全部賬戶的借方期末余額合計=全部賬戶的貸方期末余額合計。
21.ABCD【解析】根據錢賬分管的原則,出納員不得監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故答案ABCD。
22.ABCD【解析】考查記賬憑證審核的內容,屬識記性知識,記住即可。
23.BC【解析】憑證科目正確,金額多記,且已人賬。應采用紅字更正法。本題考查錯賬更正的幾種方法。需要識記各自的適用范圍,并能將各方法應用于實務問題的解決。
24.ABD【解析】收入取得后可能表現為增加資產、減少負債、增加所有者權益。故答案為ABD。
25.ABCD【解析】考查利潤表的格式分類、多步式利潤表的項目及計算順序。利潤表是重難點之一,需要好好理解、掌握和運用。
三、判斷題
1.× 【解析】按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可以選擇某種外幣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報表時必須折合成人民幣來反映。
2.√【解析】收入類賬戶的結構與權益類賬戶的結構相似,貸方記其增加額,借方記其減少額(或轉銷額),期末結轉后無余額。
3.× 【解析】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有兩類:一類是不會破壞平衡關系,也不會引起等式兩邊總額的變化;另一類是不會破壞平衡關系,但會引起等式兩邊總額的同增或同減變化。
4.×【解析】因為“所得稅”賬戶屬于損益類賬戶,故期末時應將其余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借方,而不是“利潤分配”賬戶。
5.× 【解析】計提教育費附加時應借記“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賬戶,貸記“其他應交款”賬戶。
6.× 【解析】少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會造成當期固定資產的凈值增加。
7.×【解析】購入固定資產的增值稅不能抵扣,故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為50000 8500 1200=59700(元)。
8.×【解析】轉賬支票只能轉賬,現金支票只能提取現金,故該筆業務的原始憑證是現金支票的存根。
9.√ 【解析】該賬戶的借方余額應表示等待批準處理的凈盤虧或毀損數。因為該賬戶既登記盤虧或毀損又反映盤盈數,故借方余額是借貸相抵后的差額,即凈盤虧或毀損數。
10.√【解析】因為制造費用應計入生產成本,而管理費用不計入生產成本,直接從當期利潤中扣減。
11.×【解析】如果記賬人員根據正確的記賬憑證登賬時,只是將金額少記,則應采用劃線更正法更正;如果會計人員根據錯誤的記賬憑證(即會計科目正確,金額少記)登賬,更正時應采用補充登記法。
12.×【解析】科目匯總表核算程序下,總分類賬是根據科目匯總表匯總登記,而不是逐日逐筆登記。
13.× 【解析】未達賬項是企業與銀行之間由于憑證傳遞上的時間差而形成的一方已經入賬而另一方未入賬的款項。
14.× 【解析】制造費用分配表屬于原始憑證,是會計憑證。
15.× 【解析】編制會計報表的目的不僅僅是滿足投資者的需要,還要滿足宏觀管理部門、債權人企業管理當局的需要。
16.× 【解析】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是表示固定資產價值的減少,但不是記入“固定資產”賬戶的貸方,而是計人專門賬戶“累計折舊”中。
17.√ 【解析】“應付工資”賬戶如果為借方余額,則是多發工資,編制報表時,應以負數填列。
18.×【解析】我國企業的利潤表應采用多步式進行編制,因為便于利潤分析,便于統一匯總。
19.√ 【解析】財務情況說明書是財務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
20.× 【解析】應當由檔案機構和會計機構共同派員監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