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22 共1頁
對于準備多數考生都會有一定的心得。但是目前來說,中國精算師資格考試與其他專業考試比較起來有自身的特點:1.考試制度等還在完善當中;2.參考資料及考試信息極少,以至于應試人員無法做充分準備。下面將從四方面(課程難點、核心內容、參考資料以及其他)分別介紹準備課程07、08及09考試的個人經驗,希望對應考人士有所啟發。
我認為:備考人員應在學習過程中對課程的知識要點進行劃分,主要是找出每一課程的知識難點和重點,對于難點應根據自身情況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核心內容部分則是考生應試時必須已經完全掌握的內容。至于指定的考試用書外的參考資料對于自學者更是必不可少的。
一、 課程07:壽險精算實務mda.com
4、其他:非壽險未決賠款準備金提取的各種方法基本上是在鏈梯法的基礎上發展延伸。因此熟練掌握鏈梯法是理解各種形式的未決準備金方法的關鍵。
三、 課程09:綜合經濟基礎。
1、課程難點:綜合經濟基礎的內容包括五門經濟學的基礎課程,基本上都是經濟學院或管理學院的本科必修課目。本課程所包括的內容甚廣,熟悉所有科目的知識要點,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所以對于非經濟類本科學歷的考生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有計劃地選修或自學部分內容,我建議以經濟學(包括宏觀、微觀部分)和金融學(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為重點來備考,而財務管理與會計則只需掌握部分(如會計的六要素等)基本概念。選擇經濟學、金融學此兩科是因為:1.它們所占分比重大(75%!);2.更重要的是該兩科目較為實用,有助于精算人員從宏觀上理解保險市場、金融市場乃至一般產品市場的參與人及監管者的行為,而不僅僅局限于精通各種保險產品的統計分析。
2、核心內容: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
3、參考資料:南開92年版的《現代西方經濟學教程》上、下冊都沒有關于“外部性與公共物品”的內容。由于該部分是微觀經濟學部分的重要內容也是考試的重點,建議考生學習該部分內容時,參考其他經濟學教科書。
4、其他:該門科目名為“綜合經濟基礎”,建議應試者從理解核心內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入手,建立對經濟、金融和財務等方面的綜合基礎知識,注重知識面廣而不是解決某個復雜的經濟學問題。例如:對于通貨膨脹、失業理論與經濟波動這些問題,不同經濟學流派有不盡相同的假設或模型,因而會有不盡相同的解釋。作為精算師資格考試的考生,我認為只需有基本概念和一般認識即可,而不是詳細具體去分析不同經濟學流派在某個問題上觀點。
編輯整理
精算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