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4-16 共1頁
先拋磚引玉,做個引子,我之前是在東部地區一般發達地級城市,平心而論,在那里的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待遇還算是湊合,當然,一些地方的地市中支待遇不好,比如廣東的山區和東北地區。
1. 關于待遇(以下說的收入都是扣完了七七八八拿到手的)
銀行很有意思,喜歡讓你體會到先苦后甜。絕大部分地市中支第一年的收入很低,要有吃苦耐勞的準備。
我是省分行,試用期一個月是1500塊,五一十一元旦各一千,春節兩千,取暖費900,年底只有幾百塊,人家發錢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更郁悶的是還要幫人家把錢領回來自己一分拿不到。試用期的公積金自己扣250,單位補250。好在分東西和購物卡還是有的。這樣一算,第一年的工資補貼兩萬五左右,公積金6千。
今年總有人和我說,銀行收入多高多高,我說不高他們就說是因為沒有關系,這里LZ身份不表,但是絕對不是沒關系的,LZ一個部門行長的直系親屬也要走這步。只是可能5年以后,大家的不同會顯現出來。
轉正后那就是翻身農奴,待遇會改善很多,當然還是不能和外資和商行比,一個月工資補貼拿到手3800左右,五一十一等過節費一共5千,年底獎金加起來1萬3,還有一些說不清理由的收入加起來大概有5千多,全年購物卡會有3000,公積金自己扣400多單位補400多,米、油、面、水果、肉、海鮮之類食物的發的很足量,偶爾還會發些蛋糕劵洗衣卡。這樣一算,轉正后工資補貼獎金亂七八糟拿到手6萬8多,公積金獎金近一萬。有一年領導開恩,全年拿到手的有7萬多。當年我某個去外資的同學,現在已經30W+了,當時覺得你這樣在北京上海多累,可是幾年過去,人家照樣有房有車,雖然有貸款是小房子,也還是活得有滋有味,有時聊天發現當年明明一樣的人,現在竟然感覺有些跟不上他們的思維,終究是值得佩服的,畢竟全靠自己。哦對了,研究生是直接轉正,本科生是需要考試才可以轉正的。
當然,我說的僅僅是代表我所在的分行,不能代表所有中支,有一些地市中支全年所有的收入就四萬塊,中支和中支的差距還是挺大的。這里爆個料,不見得東部沿海就收入高,湖南某些地市,一個年能達到9萬多,令人咋舌。
我很客觀地說,正常的分行、省會中支、營管部,普通科員一年拿十萬是會有的,還有各種購物卡、日用品、各地市中支上供的卡劵物品。當然,如果你一定和外資比,那當然沒法比的,好在相對輕松一點,相對的。
2. 關于身份:
人民銀行總行是公務員,這個眾所周知,鄭州培訓中心、北京培訓中心等是事業單位,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是企業,這些在三定方案里都是寫明了的。
難就難在分支行身份的定位。
在90年代的時候,在98年大區行分設的時候,人行都有機會給分支行重新定位,當時沒有選擇加入公務員或者參公管理隊伍,主要是考慮保留行員制財務制度可以自由些,能夠方便發放福利。時過境遷,到了今天,在同一級別人行的收入待遇也還算是過得去的,但是由于不是行政編、不是參公、不是事業編、不是企業的四不像,這尷尬的行員身份有形無形有了不少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很多人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以為你和中行是一家的;福利發放非常隨意,今天多明天少,一年一個樣;又有科長又有經濟師,職務和職稱滿天飛。
由于財務制度不規范,曾有這樣的真實,某地市中支因為讓分行不爽,會計處找了由頭消減了該中支的補貼,更可笑的大幅度把公積金消減了,工資補貼這樣嚴肅的東西,只是因為某些人的一句話,人行的亂像讓人看不透。
分支行目前還沒加入地方的養老保險體系,屬于系統內部統籌,由于扣繳比例不高(這里說的都是地市級以下,分行省會中支的大爺老爺們不必擔心),賬戶捉襟見肘,不得不侵占在職人員的人頭費,有的地方侵占的少,退休金就只有兩千多,有的地方門道多退休金能達到三四千。不過隨著退休人員的增多,這個問題將會成為大問題,分行發話了,你們中支和縣行的退休金缺口自己想辦法。
其實以人行的現狀,轉成公務員也沒什么質的飛躍,只是或許能規范上下級的收入,讓科長和科員之間、分行和中支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要太么大,也沒什么壞處。據說經過討價還價,中編辦去年給了人行分支行五萬多個公務員編制,當時流言滿天飛,說是今年轉公務員,說是撤銷大區行。等了一年,轉公務員的事情不了了之,最大的阻力來自于分行、省會中支、營管部,因為轉公務員會讓他們吐出來多吃多占的收入,偏偏這些人是有話語權的。地市中支快退休的人也不希望轉公務員,他們比年輕人收入高不少,當然不希望受損。只剩下地市中支的年輕人和縣行的老哥們希望著公務員能給一潭死水帶來些微瀾,可惜,這塊石頭遲遲扔不下去。
所謂身份就像鹽一樣,等到用的時候才發現它的重要。
3. 關于晉升
這兩年分行及以上,本科生的話,不管你的背景如何,晉升已經變得相當之難。分行還是會招本科生,但是晉升的條件是硬性的,不要和我說在職碩士,在單位里除非到了副科級,不然你讀在職碩士沒什么用,領導不會看的。當然,如果你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在不考慮其他條件情況下,你首先有了入門資格。
分行、省會中支、營管部、計劃單列市中支,研究生轉正后定為副主任科員,有的地方是三年后定,博士定為主任科員,絕大部分人可以在正科級退休,如果有能力有運氣有人挺,干到副處比較正常。
地市中支有名額控制,有的地方有空缺,研究生轉正后可以定為副主任科員,更多的地方只能定為科員。由于人行走職稱職務兩條線,地市中支的中級職稱也是有名額限制的,不是考下來就聘你,研究生可以不受限制,工作滿三年就自動轉為中級職稱,工資能漲300多塊,算是種彌補吧。
在地市中支不少人以科員退休,有些人在退休前會以副主任科員退休,算是組織的一種安慰,不過也不是誰都能被安慰。可以參加競聘,有筆試、述職、投票、領導討論四關,雖然領導是最關鍵的因素,但是如果名額夠多,還是有機會競聘上個副科,正科的話就必須有行長挺了。絕大部分中層到了正科這一級就到頭了,想要到行級領導,那就要在分行有人挺,難。所以在地市中支,一輩子最大的夢想也就是當上正科長,廟小哪有大方丈,如此而已。
二、 外資銀行
LZ是BJ重點金融碩,H家入職5年了,先說下目前還在對應屆生開放的職位薪酬。不算投行,商行中去年薪酬最高的是H家,12K每月,兩個base城市,輪崗兩年。在base城市以外的地方工作,銀行負責幫你租房。今年的話S家的IG項目,已經到了13K每月(不是GTO項目),而且S家今年也升級到了AA-,比以往多了一些競爭力。至于C家,一直非常神秘,我也不好隨意揣測。
總體來講,對于應屆生,外資銀行是比國有銀行辛苦,但如果你不是想直接在國有養老,這里還是值得你來看看,待遇也不會讓你失望。
三、 四大
小女3年前畢業,曾就職于P開頭四大,現在跳槽到了中信建投,一起入職的兄弟姐妹基本轉PE的比較多,這可能也和我在金融組有關。
現在來說,四大入職第一年10W,第二年18萬,各家有差別但是差別不大。當然,當年我的老板是很大方的,據聞現在很多小朋友不給OT,那就不好判斷了。但是如果你成功升了M,一年20W很正常。跳槽去PE的話,和我差不多入職的最高有60W+的,其他的話如果還是維持原樣,肯定是跳到了清閑很多的地方,不然也都30W了吧。大家總是抱怨四大累,除了公務員國企,哪兒是你輕輕松松賺大錢的地方,可以介紹我去。
因為四大被貼上了很累的標簽,大家就開始關注各種帖子,其實各種IT男投行人哪個不累?好歹四大在閑時還是相對輕松的好吧。而且不得不說,這種累是壓縮了你的成長期,如果你單純為了輕松或者非常高的工資,你大可以不來四大,但是一旦有天你離開四大,比如有一些做PE的同事,在畢業的4,5個年頭就年薪30W+的時候,你會發現有的辛苦是值得的。
當然,今年四大跳槽變得越來越困難,但是想想幾年過去,當年自己的同學在國企里“清閑”的時候,很多同事拿著CPA,帶著成熟的視野,離開四大開始新生活的時候,心里還是會有一絲滿足把。
本內容來源于網絡,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您學習交流使用。其中可能有部分文章經過多次轉載而造成文章內容缺失、錯誤或文章作者不詳等問題,請您諒解。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本站會立即予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