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2017屆備考2017銀行校園招聘考試的小伙伴們,可能現在會有疑問,我到底是去五大國有銀行好呢,還是去商業銀行更有發展前景?其實,這要取決你個人的自身情況、對自己的定位和未來發展方向去決定,并沒有一定就怎么樣的。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分析下:
無論是省分行還是市分行,只要不是總行,除非明確和你說會讓你留在分行(或者明確承諾一年內讓你回分行)之外,肯定是統統下支行,神馬管培之類全是扯淡,分行沒那么多位子每年放這么多管培生。這個不要抱有僥幸心理(當然也不是說支行就不如分行,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有機會可以展開再說)。另外,目前不管是本科還是碩士,基本到銀行都要先做柜臺,然后視機遇轉為營銷崗(客戶經理),客戶經理再分對公對私兩個大序列。對這個職業發展流程要有個大致了解。
第二,澄清一個觀念:大行錢少壓力小,小行錢多壓力大,這在支行層面是完全不可靠的。分支行的氛圍完全取決于支行領導的風格和此前形成的氛圍,而掙錢多少也基本取決于某家支行此前的資源儲備情況和歷史沿革。一個中信的支行如果領導NICE也一樣壓力小,一個農行的支行領導兇照樣嚇得你天天晚上不敢下班,錢也是一樣的,隨機性極大。所以不管你是想掙錢,還是想輕松點,只靠兩家銀行的牌子是無法判斷的,說的悲觀一點,在支行層面,錢和壓力都是未知的,完全隨機地取決于具體支行的情況,和中信還是農行無關,所以關于這兩方面的考慮我建議你在考慮的過程中忽略不計,交給命運,除非你有本事要求對方必須將你分配到某個支行(關系戶經常如此)。
第三,在初期接觸業務層面的區別。大行的特點在于主動找上門的客戶多,所以你的主要精力會放在做業務上,會了解很多業務是怎么回事,怎么做的;而小行相對找上門的客戶少,主要精力是用在營銷上,如何取悅大叔大媽,所謂溝通營銷能力。個人建議,應屆生國有大行。并不是說營銷不如具體做業務,而是在應屆生早期,能夠掌握各類業務、了解企業個人的各種理財融資需求和解決方法,會對你今后有很大用處,那才是營銷的根本。營銷是基于你對客戶需求和解決問題方法的了解基礎上,才能做好,不是光靠一張嘴就能把客戶忽悠來的。況且應屆生自以為的巧舌如簧,其實在客戶眼里就像小朋友的演講比賽,你肚里沒有干貨,客戶是絲毫不會上你的當的。
第四,在大小行職業發展路徑上,很多人也有個誤區,認為大行爬的慢一些,小行爬的快一些,這個觀念也不太準確。準確地說應該是:大行獲得晉升的幾率小一些,小行幾率大一些。這個區別在于,如果你沒有出類拔萃的本領或者背景,不管大行小行,你都有可能爬不上去。小行也不是說你熬夠年頭就能上去的,同樣需要背景、業績和機遇。我看有人說什么大行關系戶多層級森嚴,我只能說你太不了解所謂“小行”了,尤其是中信根本不能算小行,其國企色彩絲毫不會亞于農行。
反而,從級別上說,大行始終是高出小行一級。在大行干到5年以上,如果成長的還可以,作為一個業務骨干,跳到小行做個中層管理者的例子非常多。但是到了小行,其實一樣是要一點點往上爬,區別是你往外跳的時候可沒有什么優勢了。
綜上,個人建議應屆生還是去大行為好。在大行的平臺上,有機會接觸更多的業務類型,因為大行本身做業務的機會就多。剛開始可能是幫人打雜,但打著打著就會發現自己不知不覺中積累了很多業務經驗,肚里有貨,再去營銷客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小行則反過來,在你還沒什么干貨的情況下就可能被要求去營銷,真正經手的具體業務相對較少,容易養成靠嘴皮子吃飯的江湖氣,長遠來看對職業發展不是太好。
不過這也是小編個人分析,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發表一下你自己的看法,同時多多與與有經驗的前輩多交流,再結合自己情況去看。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得失,但是發展好壞還是要看你個人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