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22 共1頁
雅本化學鉆漏洞 PE腐敗的另類標本
保薦代表人應該如何操作,才能既持有擬上市公司股份獲利,同時又能夠逃避相關法規的監管?
如果你還像2010年曝出的國信證券李紹武PE腐敗案中的操作手法那樣,通過自身或配偶旗下公司直接持有擬上市公司的股權,持有到盡人皆知,持有到東窗事發……對不起,你OUT了!
即將上市的雅本化學(300261)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經典的可模仿案例——保薦代表人可以先入股擬上市公司,至公司上市前將股份“轉讓”,即可在形式上符合監管層的要求。至于保薦代表人的利益實現,則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一是在上市前的“轉讓”中以溢價方式轉讓,獲取股權增值收益;二是在名義上進行“轉讓”,而實質為股權代持。
這兩種方式也可以結合起來使用,組合成更為隱蔽的手法,即上市前的“轉讓”進行一定的溢價,保薦代表人實現部分股權增值收益,同時溢價幅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使得受讓方也獲取一定的利潤操作空間,至公司上市后,則在雙方之間進行更深層次的利益安排。通過這樣的操作,保薦代表人違規持股問題在形式上得到了化解,同時保薦代表人又能賺得盆滿缽滿。
蹊蹺持股轉讓
雅本化學的招股說明書顯示,雅本化學于2010年1月由前身“雅本有限”整體變更而來,共有4名股東:雅本投資、大盈投資、自然人張宇鑫、鯤鵬投資。持股比例分別為69.88%、15.12%、10%和5%。
從招股書來看,絲毫看不出股權背后的蹊蹺所在,因為更多的信息并不在招股書中,而是在另外一份文件——《雅本化學設立以來股本演變情況的說明》中,而這樣的股權演變往往容易被投資者忽略。
值得關注的是這樣兩次股權轉讓:2009年11月17日,香港雅本(雅本化學原控股股東)將其所持雅本有限6.25%的股權轉讓給上海務本展覽展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務本”),轉讓金額為155.73萬元;2009年12月24日,上海務本與自然人張宇鑫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上海務本向張宇鑫轉讓其持有的雅本有限股權(即2009年11月17日從香港雅本處所獲股權),轉讓金額為1495.91萬元。
不難計算,上海務本從11月17日獲得股權,到12月24日轉讓,30多天獲取了8.6倍的收益。
上海務本成立時間為2009年9月21日,注冊資本10萬元,由自然人武飛以貨幣出資。
一個剛剛成立不到2個月的公司,受讓了擬上市公司股權,而在受讓1個多月后,即匆匆轉讓,卻又獲得了高額回報,這其中究竟有怎樣的蹊蹺?
對于這一系列股權轉讓,雅本化學僅僅簡單的解釋道:“由于武飛為在中國證監會注冊的保薦代表人,不宜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同時,張宇鑫看好雅本有限的發展前景。”
但記者調查發現,故事或許有更為復雜的情節。
受讓方的淵源
武飛,我國第一批保薦代表人,目前就職于國海證券。
記者查閱證券業協會相關資料發現,武飛在2004年參加了“首次保薦代表人勝任能力考試”,并通過了考試,成為保薦代表人。武飛在參加該次考試時,尚在國泰君安工作。
而在2004年的“首次保薦代表人勝任能力考試”準考名單上,上海務本所持雅本化學股權的“受讓方”——張宇鑫的名字也赫然在列,張參加此次考試時,就職于西南證券。不過,在成績合格人員名單中,沒有張宇鑫的名字,這表明張鑫宇沒有通過該次考試,因此沒有成為保薦代表人。
雅本化學的招股書對張鑫宇進行了介紹,張宇鑫1972年生人,2006年至2007年8月任Dojane Capital Limited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2007年8月至今任道杰投資執行董事、總經理,2009年至今任上海道杰執行董事,2010年2月至今任雅本化學的董事。
道杰投資的網站上更多的資料顯示,張宇鑫于2004年進入私募投資領域,此前,則曾在華夏證券及西南證券工作。這表明受讓武飛所持雅本化學股權的,應該就是當年曾與武飛同時參加保薦人資格考試,卻未能成為保薦人,而后進入私募投資領域的張宇鑫。
至2009年,武飛因其保薦人的身份,不得不將雅本化學持股進行轉讓。而張宇鑫則因當年沒能通過資格考試,沒能成為保薦人,因此具備受讓武飛所持股份的資格。
利益如何安排?
撇開股權轉讓方與受讓方可能存在的關系不談,單看股權轉讓所產生的利益,更多的疑問難以化解。
對于上海務本受讓、轉讓股權僅間隔一個月時間,雅本化學在招股書申報稿中曾進行解釋,稱因上海務本受讓前,武飛通過香港雅本間接持有雅本化學6.25%的股權,因而上海務本受讓的股權為武飛間接持有的雅本化學股權。
香港雅本是在2004年以10港元的實收股本注冊成立。在2005年5月19日,香港雅本實收股本增至100港元時,武飛以15港元增資入股,持有其15%股權,后實收股本再次增至200港元,其持股比例降至7.5%。結合此后香港雅本出資設立雅本化學時的金額計算,武飛通過香港雅本對雅本化學的持股成本,與上海務本受讓該部分股權的成本相當。
按照這一解釋,武飛所獲收益并非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實現,實質上是通過2005年后的數年的持股,獲取的股權增值。
這使得問題仍回到最初的源頭:保薦代表人是否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入股擬上市公司,并通過在公司過會前夕以“股權轉讓”方式退出,以獲取收益?
有投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擬上市企業的股東中如果有保薦代表人,顯然會導致不符合相關規定的結果出現,否則也不會有雅本化學關于武飛“不宜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言論。而對于采取在上市前進行轉讓的方式獲取股權收益,該人士則認為存在政策漏洞——如果監管層認可雅本化學這一操作,這即意味著今后保薦人都可以采用這一方式,入股擬上市公司并在上市前夕退出獲取收益。
股權代持之惑
即使武飛在雅本化學上市前夕轉讓持股獲取收益可以被理解為合理,事實上還存在著“股權代持”的疑問,即更深層次的利益安排。
按照雅本化學披露的資料計算,張宇鑫至雅本化學上市共持有雅本化學680萬股,而受讓這些股份共計花費2639.99萬元,平均入股價格僅僅3.88元/股,以2009年市盈率計算尚不到5倍。
而雅本化學的發行價確定為22元/股,張宇鑫通過入股雅本化學獲取的投資收益可謂不菲。不過,另外一個疑問隨之產生:如果武飛不轉讓所持股份,以22元/股發行價計算,武飛所持股權的價值究竟是多少?
按照武飛轉讓給張宇鑫的出資額以及此后雅本化學折股的比例計算,武飛轉讓給張宇鑫的出資額對應雅本化學約385萬股,以22元/股計算,價值在8470萬元。即使做較為極端的假設,這些股份解禁后,雅本化學的股價較發行價已經“腰斬”,仍對應4235萬元的價值。
如此一看,2009年武飛轉讓持股的轉讓金額為1495.91萬元,實際上并不高。
有分析人士指出,保薦代表人在上市前夕轉讓持股以規避監管要求,事實上并不一定就是完全真實的股權轉讓,這種轉讓也有可能是尋找另外一方進行“代持”,而雙方再做進一步的利益安排。在形式上,也可以通過上市前夕的轉讓先行獲取一部分收益,以溢價形式轉讓,但仍留有相當的利潤空間給受讓方。待公司上市后,轉讓方與受讓方再進行進一步利益安排。
這么做,一方面規避了政策監管要求,公司得以上市。同時,以溢價形式轉讓,在表面上不會給人以“代持”的口實,股權的轉讓方與受讓方都有合理的解釋——轉讓方以不宜持股為由,受讓方以看好公司發展為由,進行了“合理價格下的合理讓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