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22 共1頁
為什么證券業將人才視為核心資源?
美國鋼鐵之父卡耐基曾說:“拿走我的全部財產,把人才留給我,幾年后,我又是一個鋼鐵大王。人才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已經成為現代企業家信服的真理,回顧各行各業,企業之間的最終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
作為經濟發展的朝陽產業,證券業常以“人才”視為自己的核心資源。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出席中國證券業協會第五次會員大會時發表了重要講話指出,當前,中國證券業的發展處在一個重要的關鍵期。全行業只有保持清醒頭腦,抓住機遇,才有可能將發展機遇、發展愿望、發展能力最大限度地轉變為發展成果。
人才發展是證券行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不斷加強證券從業人員自律管理和規劃培養是證券業人才發展的重要戰略。那么,為什么證券業將人才視為核心資源呢?
首先,是由于證券業行業發展的特性所致。證券業是“人力資源密集型”行業,其本身靈活的流動性、較高的風險性、及動態的回報性等顯著行業特征,決定其對行業各領域、崗位等人才配置上具有較高、較密集的人才要求,即對人才的需求很大,對人才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要求很高。1995年,國務院證券委發布了《證券從業人員資格管理暫行規定》,開始在我國推行證券業從業人員資格管理制度。根據相關規定,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機構、基金銷售機構、證券投資咨詢機構、證券資信評估機構及中國證監會認定的其他從事證券業務的機構中從事證券業務的專業人員,必須在取得從業資格的基礎上取得執業證書,才能從事相應的證券活動。每位“入行”的從業人員,都必須通過“中國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考試”,掌握證券業專業知識和技能,取得相應的資質才能“入行”。縱觀證券行業用人標準,不難發現證券從業資格不僅是進入證券行業的必經門檻,也是進入金融機構、上市公司、會計公司、投資公司、大型企業集團、財經媒體、政府經濟部門人才引進和錄用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可見,專業性的“人才”已成為證券行業等金融機構必不可少的核心資源。
其次,證券業以“投資顧問式”服務為主,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合規意識和專業服務能力都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然而,鑒于我國證券市場發展時間所限、及行業人才頻繁的流動,人才的重要性與人才配置兩者明顯不匹配。以目前證券業發展最需要的投資研究人員為例,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消息,截止2011年5月,國內107家證券公司投資顧問共一萬余人,按投資顧問服務僅覆蓋50萬元及以上客戶群的標準計算,目前一名投資顧問服務及潛在服務對象達170名之多。若按較為理想標準看,每位投資顧問服務100位以內的優質客戶,當前則至少需要1.83萬名投資顧問。顯然,人才缺乏也會影響證券業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中國證券業協會圍繞從業人員考試、執業注冊、資格管理、后續職業培訓和誠信建設等環節不斷加強證券從業人員自律管理。要求各類機構專業崗位人員必須由會員單位統一申請執業注冊,嚴格執行“持證上崗”;并以年檢工作為核心,加強了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的監督管理力度。同時,中國證券業協會還按照“統一內容、統一標準、隨機評估、有效管理”的要求,建立并完善了證券從業人員遠程教育培訓體系。截至2010年底,證券遠程培訓系統平臺共涵蓋了公共類、證券類及基金類等3大類課件總數達108學時,有14.87萬人在遠程培訓系統進行培訓學習共214.33萬科次,實現了從業人員后續職業培訓從分散管理到集中管理的變革。借助現代遠程技術,從業人員學習還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提高了培訓管理的效率和人員學習的自主性。可以說,證券行業近年來在人才培養、選拔、教育、培訓的長效機制上已日臻完善,初步建立起了從業人員考試、執業注冊、資格管理、后續教育培訓的良性發展機制,推動了證券行業從業人員以及各類人才主動學習、終生學習的良好職業習慣。目前,證券行業通過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方式開展的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從業人員信息和誠信管理;執業資格注冊、年檢管理以及后續教育、職業培訓等從業人員管理體系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代表了我國行業從業人員管理的發展趨勢。
證券行業是人力資源密集型行業,人才發展是行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人才才能帶動證券業的持續發展。證券業只有源源不斷地為自身培養和儲備大量人才,才能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相信,隨著中國金融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以證券業為代表的金融服務業將人才作為核心競爭力已是不爭的事實,證券、期貨、銀行等金融行業圍繞“人才”這一決定行業發展和未來的關鍵因素,將開展更具廣度、深度的全方位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