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2-23 共1頁
單 元 | 細 目 | 要 點 |
一、緒論 | (1)預防醫學的概述:定義、內容、特點 (2)健康及其影響因素:當代健康觀、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及健康決定因素生態學模型 (3)循證醫學的基本概念及其在預防決策中的運用 (4)三級預防策略:疾病自然史與預防機會;三級預防策略:第一級預防、第二級預防、第三級預防 | |
![]() | ||
三、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學原理和方法 | 1.流行病學概論 | (1)流行病學定義 (2)流行病學的原理、基本原則及方法 (3)流行病學的用途 |
2.疾病的分布與影響因素 | (1)疾病分布的常用測量指標 (2)疾病流行強度:散發、暴發、流行、大流行 (3)疾病三間分布的特征 (4)疾病三間分布的綜合描述 | |
3.常用流行病學研究方法 | (1)概述:流行病學方法的分類、流行病學研究設計的基本內容 (2)描述流行病學:描述流行病學的概念;現況研究的概念、普查與抽樣調查的概念、抽樣方法及樣本含量的估計 (3)分析流行病學:分析流行病學的概念及分類;病例對照研究的概念、研究對象的選擇、樣本含量的估計及資料的統計分析、優點和局限性;隊列研究的概念、用途、種類、研究對象的選擇、樣本含量的估計、資料分析、優點及局限性。 (4)實驗流行病學:實驗流行病學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分類;臨床試驗的概念與設計 | |
4.偏倚控制及病因推斷 | (1)流行病學研究的偏倚:概念;選擇性偏倚、信息偏倚、混雜偏倚;偏倚的控制方法 (2)病因及其推斷:病因的概念、病因的類型、病因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因果關系判斷標準 | |
5.診斷試驗和篩檢試驗 | (1)診斷試驗和篩檢試驗的概念、目的、應用原則及區別 (2)診斷試驗和篩檢試驗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評價方法;評價指標:評價真實性的指標、評價可靠性的指標、評價收益的指標;確定試驗判斷標準 (3)提高試驗效率的方法 | |
6.公共衛生監測 | (1)公共衛生監測概述:定義、目的、種類、程序以及監測系統的評價 (2)疾病監測:概念;我國主要的疾病監測方法:被動監測、主動監測、常規報告、哨點監測;我國疾病監測體系 (3)藥物不良反應監測:藥物不良反應的概念、藥物不良反應監測的概念和方法、藥物不良反應因果關系評價 | |
四、臨床預防服務 | (1)臨床預防服務概述:定義、內容、意義與實施原則 (2)健康危險因素評估:概念、健康危險因素收集及危險度評估 (3)健康維護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概念、制定原則及實施 | |
五、人群健康與社區衛生 | 1.概述 | (1)人群健康的概念 (2)社區衛生:社區與社區衛生的概念;社區預防服務項目實施與管理:社區動員、社區診斷、計劃制定、實施與評價 |
2.環境衛生 | (1)環境與環境衛生的概念 (2)環境污染及其來源 (3)環境有害因素對健康的危害:環境有害因素的健康效應、生物標志物、環境有害物質對健康影響的因素及環境有害因素對健康的危害 (4)環境有害因素的控制:環境污染物的危險度評價、環境有害因素的預防與控制 | |
3.食品安全 | (1)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的定義、食源性疾病的定義及其特征 (2)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定義、分類和特點;細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學特點、臨床表現、預防與急救措施;常見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和霉變食品中毒;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 | |
4.職業衛生 | (1)職業衛生的概念 (2)職業性有害因素及其對健康影響 (3)職業病管理:職業病概念;職業病管理 | |
5.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 | (1)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定義、傳染病發生的條件、流行過程的三個環節及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 (2)傳染病預防控制的策略與措施 (3)新時期傳染病流行特點及其防治對策 (4)計劃免疫:計劃免疫的定義、預防接種的種類及計劃免疫方案 (5)醫院感染:醫院感染的概念、影響因素及其預防控制措施 | |
6.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應急策略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概念、分類、分級及應急 報告制度 | |
7.醫院安全管理 | (1)醫院安全管理的概念 (2)醫院常見的有害因素及其來源:醫院專業因素、醫院環境因素、醫院管理因素及醫院社會因素 (3)患者安全及其防范措施 (4)醫務人員安全及其防范措施 | |
六、衛生系統及其功能 | (1)衛生系統概述:衛生系統與衛生體系的定義、衛生系統的功能和目標 (2)公共衛生體系:公共衛生的定義、使命、體系及其功能 (3)醫療保健體系:定義、醫療保健的功能及基本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