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口腔執業醫師考試大綱——《醫學微生物學》
|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
定義與分類
|
(1)微生物和醫學微生物的定義
|
(2)三大類微生物及其特點
|
二、細菌的形態與結構
|
1.細菌的形態
|
細菌的三種形態及測量單位
|
2.細菌的基本結構
|
(1)細菌基本結構的構成
|
(2)肽聚糖的結構
|
(3)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細胞壁的結構和醫學意義
|
(4)細菌胞質內與醫學有關的重要結構與意義
|
3.細菌的特殊結構
|
(1)莢膜及其與細菌致病性的關系
|
(2)鞭毛的定義、分類及其與醫學的關系
|
(3)菌毛的定義、分類及其與醫學的關系
|
(4)芽胞及其與醫學的關系
|
4.細菌形態與結構的檢查法
|
革蘭氏染色的步驟、結果判定和醫學意義
|
三、細菌的生理
|
1.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
|
(1)細菌生長繁殖的基本條件與方式
|
(2)根據對氧的需求進行細菌分類
|
2.細菌的分解和合成代謝
|
由細菌產生并與醫學有關的主要合成及分解代謝產物
|
四、消毒與滅菌
|
1.基本概念
|
消毒、滅菌、無菌的概念
|
2.物理滅菌法
|
(1)熱力滅菌法的種類及其應用
|
(2)射線滅菌法的原理和應用
|
(3)濾過除菌法的應用
|
3.化學消毒滅菌法
|
常用化學消毒劑的種類、濃度和應用
|
五、噬菌體
|
1.噬菌體的生物學性狀
|
噬菌體的概念、形態、化學組成及主要應用
|
2.毒性噬菌體和溫和噬菌體
|
(1)毒性噬菌體的概念
|
(2)溫和噬菌體的概念及其與細菌遺傳物質轉移的關系
|
六、細菌的遺傳與變異
|
1.細菌遺傳與變異的物質基礎
|
細菌遺傳物質的種類
|
2.細菌遺傳與變異的機制
|
(1)轉化、接合、轉導、溶原性轉換的概念
|
(2)耐藥質粒及其與耐藥性的關系
|
七、細菌的感染與免疫
|
1.正常菌群與機會致病菌
|
(1)正常菌群、機會性致病菌、菌群失調、菌群失調癥的概念
|
(2)機會性致病菌的致病條件
|
2.醫院感染
|
(1)醫院感染的來源
|
(2)醫院感染的控制
|
3.細菌的致病性
|
(1)細菌的毒力
|
(2)細菌內、外毒素的主要區別
|
4.宿主的抗菌免疫力
|
(1)吞噬細胞吞噬作用的后果
|
(2)胞外菌感染、胞內菌感染及外毒素致病的免疫特點
|
5.感染的發生與發展
|
(1)細菌感染的來源
|
(2)毒血癥、內毒素血癥、菌血癥、敗血癥、膿毒癥的概念
|
八、細菌感染的檢查方法與防治原則
|
1.細菌學診斷
|
檢測程序與方法
|
2.血清學診斷
|
常用的血清學概念與常用方法
|
3.細菌感染的防治原則
|
(1)細菌類疫苗
|
(2)人工被動免疫制劑
|
九、病原性球菌
|
1.葡萄球菌屬
|
(1)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主要生物學性狀
|
(2)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
|
(3)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鑒定要點
|
(4)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的致病特點
|
2.鏈球菌屬
|
(1)形態染色與分類原則
|
(2)A群鏈球菌的主要生物學性狀
|
(3)A群鏈球菌的致病性
|
(4)鏈球菌溶素0和臨床檢測的關系
|
(5)肺炎鏈球菌的形態染色、致病性和防治原則
|
(6)其他鏈球菌(B群、D群、甲型溶血性、變異鏈球菌)的致病特點
|
3.腸球菌屬
|
腸球菌的致病性與耐藥性特點
|
4.奈瑟氏菌
|
(1)奈瑟菌的形態染色與培養特點、標本采集與送檢原則
|
(2)腦膜炎奈瑟菌的致病性、預防原則
|
(3)淋病奈瑟菌的致病性、防治原則
|
十、腸道桿菌
|
1.腸道桿菌的共同特征
|
(1)形態、染色和結構
|
(2)生化反應的特點
|
2.埃希氏菌屬
|
(1)大腸埃希氏菌的致病特點
|
(2)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的種類及所致疾病
|
3.志賀氏菌屬
|
(1)種類、致病性
|
4.沙門氏菌屬
|
(1)主要致病菌種類、致病物質、所致疾病
|
(2)腸熱癥的標本采集及分離鑒定
|
(3)肥達試驗和結果判斷
|
十一、厭氧性桿菌
|
1.厭氧芽胞梭菌
|
(1)破傷風梭菌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和防治原則
|
(2)產氣莢膜梭菌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微生物學檢查和防治原則
|
2.無芽胞厭氧菌
|
致病條件、感染特征及所致疾病種類
|
十二、分枝桿菌屬
|
1.結核分枝桿菌
|
(1)形態、染色、培養特性和抵抗力
|
(2)致病性及感染的免疫特點
|
(3)結核菌素試驗的原理、結果判斷和應用
|
(4)微生物學檢查和防治原則
|
2.非結核分枝桿菌
|
(1)概念
|
(2)鳥—胞內分枝桿菌的機會致病性
|
十三、動物源性細菌
|
1.布魯氏菌屬
|
形態染色特點、種類和所致疾病
|
2.鼠疫耶爾森氏菌屬
|
形態染色特點、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則
|
3.炭疽芽胞桿菌
|
形態染色特點、抵抗力、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則
|
十四、其他細菌
|
1.流感嗜血桿菌
|
形態染色特點、培養特性、所致疾病及預防
|
2.百日咳鮑特氏菌
|
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則
|
3.幽門螺桿菌
|
形態染色、培養和生化反應特點、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則
|
4.嗜肺軍團菌
|
傳播途徑及其所致疾病
|
5.銅綠假單胞菌
|
形態染色、色素及所致疾病
|
6.白喉棒狀桿菌
|
形態染色及致病特點
|
十五、放線菌
|
放線菌屬
|
(1)主要致病性放線菌及其致病性
|
(2)硫磺樣顆粒及其臨床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