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5-10 共1頁
頜骨腫瘤的早期治療
一旦發現牙源性頜骨囊腫,應及早進行手術治療。通常囊腫較小,骨質損壞也較小,完整摘除,可減輕創傷,減小面部畸形程度,也便于恢復咀嚼功能。一般性手術的預防性抗感染選用磺胺類藥物(如復方新諾明)或主要作用于革蘭氏陽性菌的藥物(如紅霉素、青霉素等);體質差或并發感染者常聯合用藥,較常用為:作用于革蘭氏陽性菌的藥物(如青酶系)+作用于革蘭氏陰性菌的藥物(如慶大霉素)+作用于厭氧菌的藥物(如滅滴靈);手術前后感染嚴重或有并發癥者可根據臨床和藥敏試驗選擇有效的抗生素。
涎瘺的治療措施
1.抗膽堿藥和加壓包扎;
2.手術治療。
3.腺體婁輕型病例以口服阿托品和加壓包扎為主;
4.腺體婁普通病例以口服阿托品和婁管封閉術療效較佳;
5.導管婁可手術整復,陳舊性誕婁常需誕腺外科治療。
6.繼發感染病例應采用抗生素,對癥等綜合治療。
牙齦瘤臨床表現
牙齦瘤以女性多見,青年及中年人發病較多。牙齦瘤多發生于唇頰側的牙齦乳頭部,雙尖牙區最常見。腫塊較局限,大小不一,呈圓形或橢圓形,有時呈分葉狀。腫塊有的有蒂如息肉,有的無蒂,基底寬廣。腫塊一般生長緩慢,但在女性妊娠期可迅速增大。腫塊長大可以遮蓋部分牙面及牙槽突,表面可見牙壓痕,易被咬傷而發生感染。腫塊長大,可以破壞牙槽骨壁,致使牙松動、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