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4-07-21 共1頁
1.做嵌體牙體預備時,錯誤的做法是 ( )
A.去盡病變腐質(zhì)
B.軸面最大周徑線降至齦緣
C.提供良好的固位形和抗力形
D.適當磨改異常的對頜牙
E.預防性擴展
2.金屬烤瓷全冠修復時,肩臺寬度一般為 ( )
A.0.5mm
B.1.0mm
C.2.0mm
D.2.5mm
E.3.0mm
3.對活髓牙牙體缺損修復治療的首要原則是 ( )
A.恢復面形態(tài)與咬合關(guān)系
B.保存與保護牙體牙髓組織
C.恢復解剖外形與功能
D.恢復軸面形態(tài)
E.恢復鄰接關(guān)系
4.為防止游離酸對牙髓的刺激,年輕患者的恒牙(活髓牙)采用鑄造全冠修復時,不能用的永久性黏固劑是 ( )
A.磷酸鋅黏固劑
B.玻璃離子體黏固劑
C.丁香油氧化鋅黏固劑
D.羧酸玻璃離子黏固劑
E.合成高分子化合物黏固劑
5.修復體與牙體之間接觸面的摩擦力大小與所受 ( )
A.負壓力成反比
B.正壓力成反比
C.負壓力成正比
D.正壓力成正比
E.壓力類型無關(guān)
6.在恢復牙體缺損患牙※面形態(tài)時,必須根據(jù)患牙的具體情況而定,除了 ( )
A.患牙所能承受的※力
B.患牙的固位形和抗力形
C.患牙在牙列中的位置
D.患牙缺損的程度
E.對牙的面形態(tài)
7.在牙體預備時未做預防性擴展可能導致的主要不良后果是 ( )
A.修復體固位力差
B.修復體抗力形差
C.咬合痛
D.修復體就位難
E.易發(fā)生繼發(fā)齲
8.增強修復體固位力的方法不包括 ( )
A.適當?shù)念A備體聚合度
B.選用合適的黏結(jié)材料
C.增加黏固劑膜的厚度
D.良好的黏結(jié)條件與技術(shù)
E.設計合理的輔助固位形
9.以下關(guān)于嵌體蠟型的說法哪項是錯誤的 ( )
A.材料有鑄造蠟、塑料蠟及自凝塑料
B.可采用直接法、間接法和間接直接法
C.雙面嵌體鑄道應安插在蠟型的牙尖處
D.蠟型表面光滑
E.以上都不是
10.以下哪條對全冠齦邊緣位置設計無影響 ( )
A.固位力大小
B.美觀因素
C.牙齦的保護
D.邊緣密合
E.牙體預備操作的難易
11.臨床牙冠與固定義齒功能直接有關(guān)的是 ( )
A.連接強度
B.固位力
C.支持力
D.美觀性
E.舒適度
12.簡單樁冠的冠樁與人工牙相連接的部分,應露出根面 ( )
A.1mm
B.2mm
C.2.5mm
D.3~4mm
E.6mm以上
13.男,50歲。金屬全冠黏固后一個月,咀嚼時出現(xiàn)咬合痛,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
A.急性牙髓炎
B.創(chuàng)傷性尖周炎
C.牙齦萎縮引起頸部過敏
D.慢性牙髓炎
E.繼發(fā)齲
14.某患者,35歲。牙周病綜合治療后,需用牙周夾板固定松動牙。下列各類修復中,哪一種可作為前牙牙周夾板的固位體 ( )
A.金屬錘造全冠
B.樁核冠
C.鑄造3/4冠
D.金屬半冠
E.塑脂全冠
15.女,30歲。左上頜第一雙尖牙鄰頜銀汞充填物部分脫落,X線片顯示根充完善。最佳修復設計方案是 ( )
A.塑料全冠
B.貴金屬全冠
C.樁冠+PFM
D.樹脂MOD嵌體
E.貴金屬MOD嵌體
16.女,22歲。齲損已完成治療,要求做金屬烤瓷冠。患者的牙弓弧度和鄰牙突度均正常。在恢復軸面突度時,正確的是 ( )
A.頰側(cè)中1/3
B.頰側(cè)頸1/3
C.頰側(cè)※1/3
D.舌側(cè)頸1/3
E.舌側(cè)中1/3
17.女,20歲。一年前因外傷致前牙缺損,有治療史。口腔檢查:左上中切牙切緣及近中切角缺損,牙冠變色,叩痛(-),松動(-),咬合正常。X線片顯示根管內(nèi)有充填物。下列哪種情況可進行樁冠修復 ( )
A.未經(jīng)完善根管治療的患牙
B.牙槽骨吸收超過根長的1/3
C.牙根有足夠長度者
D.根管彎曲、細小
E.根管壁有側(cè)穿
18.女,20歲。一年前因外傷致前牙缺損,有治療史。口腔檢查:左上中切牙切緣及近中切角缺損,牙冠變色,叩痛(-),松動(-),咬合正常。X線片顯示根管內(nèi)有充填物。一般要求根樁長度應達到 ( )
A.根長的1/3
B.根長的2/3~3/4
C.根長的4/5
D.與牙冠長度相等
E.與根長度相等
19.女,20歲。一年前因外傷致前牙缺損,有治療史。口腔檢查:左上中切牙切緣及近中切角缺損,牙冠變色,叩痛(-),松動(-),咬合正常。X線片顯示根管內(nèi)有充填物。X線片顯示的情況與樁冠修復無關(guān)的是 ( )
A.患牙牙根長度
B.患牙牙根直徑
C.患牙牙根彎曲程度
D.患牙根管治療情況
E.鄰牙的冠根比例
20.男,30歲。金屬全冠黏固一周后脫落,咬合時常有瞬間性疼痛。口腔檢查見患者咬合緊,牙冠短,對牙面有銀汞合金充填物,脫落的全冠完整。全冠脫落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牙體預備聚合度過大
B.修復體不密合
C.力過大
D.黏固面積過小
E.修復體黏結(jié)面未清潔干凈
參考答案
1.D 2.B 3.B 4.A 5.D 6.C 7.E 8.C
9.C 10.D 11.B 12.D 13.B 14.C 15.C 16.C
17.C 18.B 19.E 2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