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2-29 共1頁
外科;骨科;2006-2-030.肱骨中下1/3骨折最可能導致(2006)
A.橈神經損傷
B.墜積性肺炎
C.尺動脈損傷
D.缺血性骨壞死
E.創傷性關節炎
答案:A
解析:在肱骨干中下1/3段后外側有橈神經溝,有由臂叢神經后束發出的橈神經經內后方緊貼骨面斜向外前方進入前臂,此處骨折容易發生橈神經損傷。致傷因素可能是骨折端直接撞擊,也可能由于外側肌間隔的卡壓所致。
外科;骨科;2006-2-031.符合骨折臨床愈合標準的是(2006)
A.局部可有異常活動
B.局部壓痛但無縱向叩痛
C.解除外固定后觀察2周局部不變形
D.受傷上肢向前平舉10 kg重物堅持1分鐘
E.X線片示骨折線模糊有間斷骨痂通過骨折線
答案:C
解析:骨折臨床愈合標準的是①局部無壓痛及縱向叩擊痛②局部無反常活動③X線片顯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性骨痂通過骨折線④外固定解除后傷肢能滿足以下要求:上肢能向前平舉1KG重量達1分鐘;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連續步行3分鐘,并不少于30步 ⑤連續觀察2周骨折處不變形。故答案應選擇C.
外科;骨科;2006-2-032.股骨頸骨折的常見體征是患肢多呈(2006)
A.屈曲、內收、內旋畸形
B.伸直、外展、內旋畸形
C.短縮、內旋、外展畸形
D.短縮、外旋、內收畸形
E.屈曲、外展、內旋畸形
答案:D
解析:股骨頸骨折的病人常見體征有:①畸形:患肢多有輕度屈髖屈膝、短縮及外旋畸形。外旋畸形,一般在45°~60°之間。外旋是由于骨折遠端失去了關節囊及髂股韌帶的穩定作用,附著于大轉子的臀中、小肌和臀大肌的牽拉和附著于小轉子的髂腰肌和內收肌群的牽拉,而發生屈曲、外旋畸形。若外旋畸形達到90°,應懷疑有轉子間骨折。在移位骨折,遠段受股群牽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變短肢體測量可發現患肢縮短因而大轉子上移征陽性。②傷后髖部疼痛、活動后加重,甚至完全不能行走、少有出現髖部腫脹及瘀斑,可有局部壓痛及軸向叩擊痛。屈髖屈膝、短縮及外旋畸形是股骨頸骨折的病人最常見體征。故答案應選擇D.
外科;骨科;2006-2-033.關于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治療敘述,正確的是(2006)
A.患肢制動以減輕疼痛和防止病理骨折
B.加強營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多量輸血
C.凡確診后立即靜脈推入少量多種有效抗生素[ 搜集整理]
D.骨膜下抽到膿液,但無全身癥狀時不必切開排膿
E.根據藥敏試驗選用最佳抗生素,直至全身癥狀消失即可停藥
答案:A
解析:急性化膿性骨髓炎早期診斷與治療是主要的關鍵。對疑有骨髓炎的病例應立即開始足量抗生素治療,在發病5天內使用往往可以控制炎癥,而在5天后使用或細菌對所用抗生素不敏感時,都會影響療效。由于致病菌大都為溶血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要聯合應用抗生素,選用的抗生素一種針對革蘭陽性球菌,也可先應用廣譜抗生素,待檢出致病菌后再予以調整。急性骨髓炎經抗生素治療后,在X線片改變出現前全身及局部癥狀均消失。這是最好的結果,說明骨膿腫形成以前炎癥已經控制。在出現X線片改變后全身及局部癥狀消失,說明骨膿腫已被控制,有被吸收掉的可能。上述兩種情況均不需要手術治療,但抗生素仍宜連續應用至少3周。若全身癥狀消退,但局部癥狀加劇,說明抗生素不能消滅骨膿腫,需要手術引流。近年來,由于耐藥菌株日漸增多,因此選擇合適時期進行手術很有必要。手術治療的目的是引流膿液,減少毒血癥癥狀、阻止急性骨髓炎轉變為慢性骨髓炎。手術治療宜早,最好在抗生素治療后48~72小時仍不能控制局部癥狀時進行手術,也有主張提前為36小時的。延遲的手術只能達到引流的目的,不能阻止急性骨髓炎向慢性階段演變。手術鉆孔引流或開窗減壓兩種傷口作閉式灌洗引流或單純閉式引流。全身輔助治療包括高熱時降溫,補液,補充熱量。化膿性感染時往往會有貧血,可隔1~2日輸給少量新鮮血,以增加病人的抵抗力。也可用清熱解毒的中藥。局部輔助治療:肢體可作皮膚牽引或石膏托固定,以起到止痛、防止關節攣縮畸形、防止病理性骨折的作用。如果包殼不夠堅固,可上管形石膏2~3個月,并在竇道處石膏上開洞換藥。
外科;骨科;2006-2-083.女,38歲。常從事編織工作,右中指疼痛,屈伸活動受限。右中指掌指關節處可觸及硬結,屈伸時有彈響,最可能的診斷是 (2006)
A.骨軟骨瘤
B.化膿性關節炎
C.狹窄性腱鞘炎
D.慢性骨髓炎
E.骨巨細胞瘤
答案:C
解析:手指屈肌腱狹窄性腱鞘炎,好發于長期、快速、用力使用手指的中老年婦女、輕工業工人如本例從事編織工作和管弦樂的練習或演奏、書寫文稿、打字、電腦操作者等。由于手指長期用力、快速活動等慢性勞損是主要原因。如患者本身有先天性肌腱畸形、類風濕性關節炎、產后、病后虛弱無力等更易發生本病。狹窄性腱鞘炎因肌腱和腱鞘水腫、增生、粘連和變性,使“骨-纖維隧道”狹窄,進而壓迫本已水腫的肌腱,在環狀韌帶區腱鞘腔特別狹窄而堅韌,水腫的肌腱被壓迫成葫蘆狀,阻礙肌腱的滑動。用力伸屈手指時,葫蘆狀膨大部在環狀韌帶處強行擠過,就產生撥動動作和響聲,并伴有疼痛。本病起病緩慢。初時,晨起患指發僵、疼痛,緩慢活動后即消失。隨病程延長逐漸出現彈響伴明顯疼痛,嚴重者患指屈曲,不敢活動。各手指發病的頻度依次為中、環指最多,示、拇指次之,小指最少。患者述痛常在近側指間關節,而體檢時可在遠側掌橫紋處捫及黃豆大小的痛性結節,屈伸患者該結節隨屈肌腱上、下移動,或出現彈撥現象,并感到彈響即發生于此處。故答案是右中指屈肌腱狹窄性腱鞘炎,應選擇C.
外科;骨科;2006-2-084.男,25歲。膝部疼痛2個月,局部略腫,壓痛,X線片示脛骨上端呈肥皂泡樣陰影,偏心性膨脹性生長,無骨膜反應,首先考慮的診斷是(2006)
A.骨肉瘤
B.骨結核
C.轉移癌
D.骨巨細胞瘤
E.多發性骨軟骨瘤
答案:D
解析:骨巨細胞瘤很可能起源于骨髓結締組織間充質細胞,以基質細胞和多核細胞為主要結構,是一種潛在惡性或介于良惡性之間的溶骨性腫瘤。好發年齡20-40歲,性別差異不大;好發部位為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主要癥狀為疼痛和腫脹,與病情的發展相關。局部包塊壓之有乒乓球樣感覺,病變的關節活動受限。X線主要表現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破壞而無骨膜反應,病灶骨皮質膨脹變薄,呈肥皂泡樣改變。骨肉瘤主要癥狀為局部疼痛,多呈持續性,逐漸加劇,夜間尤重,并伴有全身惡病質。附近關節活動受限。治療表面皮溫增高,靜脈怒張,紅外線照射時更明顯。溶骨性骨肉瘤因侵蝕皮質骨面而導致病理性骨折。X線主要表現有成骨性的骨硬化灶或溶骨性破壞,有骨膜反應可見Codman三角或日光射線現象。
(120~121題共用備選答案) (2006)
A.異常活動
B.功能障礙
C.呼吸困難
D.持續高熱
E.血壓降低
外科;骨科;2006-2-120.骨折特有體征是(2006)
答案:D
解析:骨折特有體征,也稱骨折專有體征有畸形、骨擦音或骨擦感和異(反)常活動。故答案應選擇D.
外科;骨科;2006-2-121.開放骨折感染主要表現(2006)
答案:B
解析:
(136~138題共用題干)
男性裝卸工人,40歲,腰扭傷,經治療腰痛緩解,但仍有左下肢麻痛并放射,查體:腰背肌痙攣,沿坐骨神經走行有壓痛,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外科;骨科;2006-2-136.為明確診斷首選的檢查方法是(2006)
A.x線片
B.CT
C.MRI
D.ECT
E.肌電圖
136題答案:B
解析:男性裝卸工人,40歲,腰扭傷,經治療腰痛緩解,但仍有左下肢麻痛并放射,查體:腰背肌痙攣,沿坐骨神經走行有壓痛,直腿抬高試驗陽性。以根性坐骨神經痛為主要表現,根據其特點首先考慮腰椎間盤突出癥。為明確診斷可選的檢查方法有①X線平片:單純X線平片不能直接反映是否存在椎間盤突出。片上所見脊柱側凸,椎體邊緣增生及椎間隙變窄等均提示退行性變。如發現腰骶椎結構異常(移行椎、椎弓根崩裂、脊椎滑脫等),說明相鄰椎間盤將會由于應力增加而加快變性,增加突出的機會。此外,X線平片可發現有無結核、腫瘤等骨病,有重要鑒別診斷意義。②X線造影:脊髓造影、硬膜外造影、脊椎靜脈造影等方法都可間接顯示有無椎間盤突出及突出程度,準確性達80%以上。由于這些方法有的存在較重并發癥,有的技術較復雜,應嚴格掌握其適應癥,并在有經驗者指導下進行。③B型超生檢查:B型超生診斷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簡單的無損傷方法,近年來發展較快。因受到病人體型的影響,定位診斷較困難以及操作者局部解剖知識的水平、臨床經驗等影響,尚需進一步研究,總結經驗。④和MRI:CT可顯示骨性椎管形態,黃韌帶是否增厚及椎間盤突出的大小、方向等,對病人有較大診斷價值,目前已普遍采用。MRI可全面地觀察各腰椎間盤是否病變,也可在矢狀面上了解髓核突出的程度和位置,并鑒別是否存在椎管內其他占位性病變。以上兩種方法的缺點是當多個椎間隙有不同程度的椎間盤退變、突出時,難以確認是哪一處病變引起癥狀。MRI費用也較CT高。⑤其他:電生理檢查(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及體感誘發電位):可協助確定神經損害的范圍及程度,觀察治療效果;實驗室檢查:對本癥幫助不大,但在鑒別診斷中有其價值。故136題答案應選擇D.
外科;骨科;2006-2-137.最可能的診斷是 (2006)
A.腰部棘上韌帶炎
B.腰椎結核
C.腰椎骨髓炎
D.單純坐骨神經痛
E.腰椎間盤突出癥
137題答案:E
解析:前已述及,根據男性裝卸工人,40歲,腰扭傷,經治療腰痛緩解,但仍有左下肢麻痛并放射,查體:腰背肌痙攣,沿坐骨神經走行有壓痛,直腿抬高試驗陽性。以根性坐骨神經痛為主要表現,首先考慮腰椎間盤突出癥。結合X線平片、X線造影、CT、MRI等方法,能準確地作出病變間隙、突出方向、突出物大小、神經受壓情況及主要引起癥狀部位的診斷。本例腰椎間盤突出癥須與以下疾病相鑒別:①腰部棘上韌帶炎多無外傷史。腰痛長期不愈,以彎腰時明顯,但在過伸時因擠壓病變的棘間韌帶,也可引起疼痛。部分病人痛可向骶部或臀部放射。檢查時在損傷韌帶處棘突或棘間有壓痛,但無紅腫。有時可捫及棘上韌帶在棘突上滑動棘間韌帶損傷可通過B型超聲或MRI證實。②腰椎骨關節結核、腰椎骨髓炎和腫瘤均是腰痛的重要原因。這幾種病變一般有結核中毒癥狀或感染中毒癥狀等相應表現,對可疑的腰痛患者應常規行X線攝片,必要時作核素骨顯像,以協助診斷。③梨狀肌綜合征病人以臀部和下肢痛為主要表現,癥狀出現或加重常與活動有關,休息即明顯緩解。體檢時可見臀肌萎縮,臀部深壓痛及直腿抬高試驗陽性,但神經的定位體征多不太明確。髖關節外展、外旋位抗阻力時(梨狀肌強直性收縮)可誘發癥狀,此點在椎間盤突出癥時較少見。
外科;骨科;2006-2-138.如果病史較長,反復發作,其治療方法應考慮 (2006)
A.牽引
B.按摩
C.封閉
D.理療
E.手術
138題答案:E
解析: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約80%的病人可經非手術療法緩解或治愈。其目的是使椎間盤突出部分和受到刺激的神經根的炎性水腫加速消退,從而減輕或解除對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已確診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如果經嚴格非手術治療無效,病史較長,反復發作,應考慮手術治療。近年來采用微創外科技術使手術損傷減小,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