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臨床執業助理醫師--兒科學試題答案及解析(二)

發布時間:2014-12-29 共1頁

  1.★新生兒每日生成膽紅素的量約為

  A.1.5mg/kg

  B.2.5mg/kg

  C.3.8mg/kg

  D.6mg/kg

  E.8.5mg/kg

  本題正確答案:E

  題解: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之一是膽紅素產生較多。新生兒每日生成膽紅素約8.5mg/kg,而成人僅為3.8mg/kg.

  2.★新生兒敗血癥在病原菌未明之前,宜用哪種抗生素

  A.青霉素

  B.氨芐青霉素

  C.耐酶青霉素加氨基糖苷類

  D.氨芐青霉素加氨基糖苷類

  E.紅霉素加氨芐青霉素

  本題正確答案:C

  題解:致病菌不明確和重癥者,抗菌譜應考慮到革蘭陽性球菌和革蘭陰性桿菌,可聯合應用青霉素類或氨基糖苷類藥物。待血培養及藥敏試驗報告以后再做適當調整。采用靜脈途徑給藥,療程為10~14天。抗生素應注意肝解毒功能和腎排除功能,保證足量,還應注意副作用。

  3.★★★女嬰,5天。生后因保溫不當,第3天起體溫下降,吮乳差,哭聲弱。體檢:心率緩慢,兩下肢硬腫,診斷為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其硬腫范圍估計是

  A.18%

  B.26%

  C.34%

  D.48%

  E.56%

  本題正確答案:B

  題解:新生兒硬腫癥患兒反應低下,不吃不哭,體溫不升,呼吸表淺,心音低鈍,尿量減少或酸中毒。常伴有肺炎及敗血癥,如有DIC,則常有肺或消化道出血及心力衰竭。硬腫范圍可按:頭頸部20%,雙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雙下肢26%計算。范圍>50%時為重度硬腫。

  4.★★★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特點是

  A.發生于所有的足月兒

  B.生后即出現黃疸

  C.早產兒4周內黃疸消退

  D.一般情況差

  E.血清膽紅素>205.2μmol/L(12mg/d1)

  本題正確答案:C

  題解:約60%足月兒和89%以上的早產兒可于生后2~5天出現黃疸,但一般情況良好。足月兒多在生后14天內消退,早產兒可延遲至第3~4周消退。血清膽紅素<205.2μmol/L(12mg/d1)

  5.★★★下列哪項不符合早產兒外觀特點

  A.頭發亂如絨線頭

  B.耳廓軟、耳舟不清楚

  C.乳腺無結節

  D.指甲未達指尖

  E.足紋遍及整個足底

  本題正確答案:E

  題解:早產兒的外形特點為頭相對較大而肢短,皮膚菲薄多皺紋,皮下脂肪少,全身胎毛多細軟而長。頭發細而卷曲如絨線,耳殼軟骨發育差并緊貼顳骨,乳房無結節,指(趾)甲多未超過指(趾)端,腳底足紋少。男嬰睪丸多未降入陰囊,女嬰大陰唇不能遮蓋小陰唇。

  6.★★★足月產新生兒,日齡8天,母乳喂養,皮膚黃染,血清膽紅素9mg/dl(153.9μmol/l)。其余體檢及實驗室檢查均正常。應采取何種處理

  A.光照療法

  B.靜點白蛋白

  C.腎上腺皮質激素

  D.苯巴比妥鈉

  E.暫不需治療

  本題正確答案:E

  題解:新生兒在生后2~3天開始出現黃疸,4~5天達高峰,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況良好,稱“生理性黃疸”。由于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所致,使血清內未結合膽紅素蓄積而呈現黃疸。血清膽紅素濃度一般在68.4~85.5μmol/L(4~5mg/dl),最高不超過205.2μmol/L(12mg/dl)。足月產的新生兒生理性黃疸,血清膽紅素輕度增高,其余體檢及實驗室檢查均無異常,可暫不治療。

  7.★★★早產兒

  A.胎齡小于37周

  B.胎齡小于38周

  C.胎齡小于40周

  D.胎齡小于42周

  E.胎齡小于44周

  本題正確答案:A

  題解:指胎齡滿28周至不滿37周出生的活產嬰兒,稱早產兒。胎齡在38~42周而體重小于2500g者稱為足月小樣兒。

  8.★★★關于正常新生兒,下面哪項是錯誤的

  A.出生時胎齡滿37~42周

  B.體重在2500g以上

  C.身長在47cm以上

  D.頭圍在36cm以上

  E.無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產新生兒

  本題正確答案:D

  題解:正常足月新生兒系指胎齡滿37~42周,體重在2500g以上(平均3000g),身長在47cm以上(平均50cm)的新生兒。正常新生兒皮膚紅潤,胎毛少。頭發細絲樣分條清楚,耳殼軟骨發育良好,乳暈清楚,乳頭突起,乳房可摸到結節。四肢呈屈曲狀,指(趾)甲長達或超過指(趾)尖,腳底足紋多而較深。睪丸降至陰囊內。女嬰大陰唇完全遮蓋小陰唇。

  9.★★★新生兒硬腫癥中度硬腫范圍為

  A.<20%

  B.20%~30%

  C.20%~40%

  D.20%~50%

  E.>20%

  本題正確答案:D

  題解:新生兒硬腫癥患兒反應低下,不吃不哭,體溫不升,呼吸表淺,心音低鈍,尿量減少或酸中毒。常伴有肺炎及敗血癥,如有DIC,則常有肺或消化道出血及心力衰竭。硬腫范圍可按:頭頸部20%,雙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雙下肢26%計算。范圍<20%,為輕度,>50%時為重度硬腫,介于20%~50%者為中度硬腫。

  10.★★★關于早產兒特點,哪項是錯誤的

  A.出生體重一般<2500g

  B.皮膚紅潤,胎毛多,足底紋少

  C.呼吸不規則,常出現暫停現象

  D.生理性黃疸持續時間較長

  E.肌張力較高

  本題正確答案:E

  題解:相對頭大肢短,皮膚薄多皺紋,皮下脂肪少,胎毛多。乳房無結節,指甲未超過指端,腳底足紋少。男嬰睪丸多未降入陰囊,女嬰大陰唇不能遮蓋小陰唇。

  11.★★★新生兒硬腫癥首先的治療措施是

  A.補充熱量和液體

  B.抗生素

  C.糾正低血糖

  D.復溫

  E.以上均不是

  本題正確答案:D

  題解:逐漸復溫是重要的措施。不要加溫過速。

  12.★★★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病因是

  A.低血糖

  B.低血鈣

  C.低血鉀

  D.窒息

  E.維生素K缺乏

  本題正確答案:D

  題解: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主要原因是宮內窘迫和分娩過程中或出生時的窒息,出生后如呼吸暫停、心跳停搏、肺透明膜病、嚴重的肺炎及休克等也可引起該病。

  13.★新生兒敗血癥最具有特征的臨床特點是

  A.體溫升高或體溫不升

  B.可出現病理性黃疸

  C.肝脾腫大

  D.臨床癥狀缺乏特征性

  E.嗜睡,拒奶

  本題正確答案:D

  題解:新生兒敗血癥是新生兒期致病菌侵入血液,并在血液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造成全身感染的疾病。臨床表現常不典型,然而全身中毒癥狀明顯。可表現為不吃、不哭或哭聲無力,面色青灰,體溫改變,亦可升高或不升,呼吸改變如氣促、屏氣,病理性黃疸與肝脾腫大。重癥者常伴有皮膚硬腫、休克及出血。感染可波及任何器官,引起肺炎、腦膜炎。重癥黃疸可發生膽紅素腦病。

  14.★★★足月兒,有窒息史,生后2天嗜睡,面色微紅,呼吸32次/分,心率95次/分,前囟緊張,心音較低鈍,四肢肌張力差,擁抱反射消失。最可能的診斷是

  A.吸入綜合征

  B.濕肺

  C.新生兒肺透明膜病

  D.缺血缺氧性腦病

  E.低血糖

  本題正確答案:D

  題解: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由于窒息等原因引起的腦部損傷疾病,多見于圍產兒,尤其是發生窒息的足月兒。主要原因是宮內窘迫和分娩過程中或出生時的窒息,臨床上以意識改變、肌張力變化、呼吸暫停為特征。主要表現意識淡漠、嗜睡、驚厥、肌痙攣、肌張力減退、呼吸伴心動過緩、呼吸暫停。嚴重者則伴腦干功能障礙。重者常有智力障礙、癲癇、腦性癱瘓等后遺癥。

  15.★新生兒敗血癥臨床表現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可有皮膚感染灶

  B.精神萎靡、拒食

  C.黃疸、肝脾腫大

  D.體溫一律升高

  E.白細胞總數增高

  本題正確答案:D

  題解:新生兒敗血癥臨床表現常不典型,然而全身中毒癥狀明顯。可表現為不吃、不哭或哭聲無力,面色青灰,體溫改變,亦可升高或不升,呼吸改變如氣促、屏氣,病理性黃疸與肝脾腫大。重癥者常伴有皮膚硬腫、休克及出血。感染可波及任何器官,引起肺炎、腦膜炎。重癥黃疸可發生膽紅素腦病。

  16.★新生兒硬腫癥,硬腫最先出現于

  A.面頰

  B.上肢

  C.背部

  D.臀部 搜集整理

  E.小腿、大腿外側

  本題正確答案:E

  題解:新生兒硬腫癥是因早產、受寒、窒息、感染等引起的皮膚及皮下脂肪硬化、水腫的一種疾病。常發生在寒冷季節,然而因早產、感染等因素引起者也可見于夏季。其特征為體溫不高、皮膚冷涼、皮下脂肪變硬,伴有水腫。主要表現為皮膚發涼,變硬,按之呈硬橡皮狀,暗紅色伴凹陷性水腫。硬腫先見于小腿、大腿外側,以后延至于整個下肢、臀部、面頰、上肢、全身。

  (17~18題共用備選答案)

  A.生理性黃疸

  B.新生兒腦膜炎

  C.新生兒溶血癥

  D.新生兒敗血癥

  E.先天性膽道閉鎖

  17.★★★新生兒在生后2~3天開始出現黃疸應首先考慮:

  本題正確答案:A

  題解:新生兒溶血癥由于母嬰血型不合引起,出現在生后24小時內,臨床特點為:貧血、黃疸嚴重、有時有核黃疸,實驗室檢查未結合膽紅素升高,血涂片可見有核紅細胞,抗紅細胞抗體陽性。生后2~3天的黃疸以生理性黃疸最為常見。

  18.★★★新生兒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應首先考慮是:

  本題正確答案:C

  題解:新生兒溶血癥由于母嬰血型不合引起,出現在生后24小時內,臨床特點為:貧血、黃疸嚴重、有時有核黃疸,實驗室檢查未結合膽紅素升高,血涂片可見有核紅細胞,抗紅細胞抗體陽性。生后2~3天的黃疸以生理性黃疸最為常見。

  (19~20題共用備選答案)

  A.新青霉素類

  B.氨基芐青霉素或第3代頭孢菌素

  C.青霉素類

  D.抗菌譜較寬的抗生素

  E.聯合用藥

  19.★大腸桿菌敗血癥首選:

  本題正確答案:B

  題解:使用抗生素時一般主要選用殺菌抗菌素,根據致病菌選用敏感抗生素。重癥敗血癥宜聯合用藥。

  20.★重癥敗血癥首選:

  本題正確答案:E

  題解:同上

  1.★7個月嬰兒,體重5kg,腹壁皮下脂肪厚度0.2cm,精神差,食欲不佳,常腹瀉,面色蒼白,血紅蛋白75g/L,紅細胞3.2×1012/L,應診斷為:

  A.營養不良Ⅰ度,缺鐵性貧血

  B.營養不良Ⅱ度,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C.營養不良Ⅲ度,缺鐵性貧血

  D.營養不良Ⅱ度,缺鐵性貧血

  E.營養不良Ⅲ度,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本題正確答案:D

  題解:營養不良Ⅱ度的診斷標準為:體重低于正常25%~40%;腹壁皮下脂肪近于消失,在0.4cm以下,四肢、面部皮下脂肪減少,皮膚彈性差,肌肉明顯松弛;身長較正常低;抑郁不安、不活潑。6個月~6歲者小兒Hb正常值為110g/L(11g/dl)紅細胞約為3.0×1012/L,該患兒血紅蛋白降低比紅細胞減少更為明顯,符合小細胞低色素貧血特點。

  2.★對于重度脫水或中度脫水有明顯周圍循環衰竭者,2:1等張含鈉液的使用正確的是

  A.只適用于高滲性脫水

  B.只適用于低滲性脫水

  C.只適用于等滲性脫水

  D.適用于任何性質的脫水

  E.以上都不適用

  本題正確答案:D

  題解:對重度脫水或中度脫水有明顯周圍循環衰竭者,首先應予擴容,2:1等張含鈉液20ml/kg于30~60min內靜脈推注或快速滴注,以迅速增加血容量,改善循環和腎臟功能。適用于任何脫水性質的患兒。

  3.★★★關于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下列哪項不正確

  A.缺乏維生素D

  B.血中鈣離子降低

  C.神經肌肉興奮性降低

  D.多見于4個月~3歲的嬰幼兒

  E.出現全身驚厥,手足搐搦及喉痙攣等

  本題正確答案:C

  題解: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是因血中鈣離子降低,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全身驚厥、手足搐搦或喉痙攣等,本病與維生素D缺乏癥關系密切,多見于4個月~3歲的嬰幼兒。

  4.★營養不良,常見的維生素缺乏癥是

  A.維生素A缺乏癥

  B.維生素B缺乏癥

  C.維生素C缺乏癥

  D.維生索D缺乏癥

  E.維生素E缺乏癥

  本題正確答案:A

  題解:營養不良可并發各種維生素缺乏,常見者為維生素A缺乏,有時也有維生素B、C、D的缺乏。

  5.★★★營養不良的最初癥狀是

  A.消瘦

  B.體重不增或減輕

  C.面部皮下脂肪減少

  D.乏力E.納差

  本題正確答案:B

  題解:營養不良是因缺乏熱量和(或)蛋白質所致的一種營養缺乏癥。營養不良最先出現的癥狀是體重不增,繼之體重下降,生長發育停滯,精神萎靡,并出現各器官功能減退,易繼發感染。

  6.★口服補液不適用于:

  A.新生兒腹瀉

  B.腹瀉時脫水的預防

  C.腹瀉伴輕度脫水

  D.腹瀉伴中度脫水而無明顯周圍循環障礙者

  E.補充繼續丟失量

  本題正確答案:A

  題解:口服補液可用于腹瀉脫水的預防以及輕、中度脫水而無明顯周圍循環障礙的患兒。有明顯腹脹、休克、心腎功能不全或其他嚴重并發癥者及新生兒不宜口服補液。如口服補液過程中嘔吐頻繁或腹瀉、脫水加重者,應改為靜脈補液。

  7.★補充維生素D,預防佝僂病一般開始于

  A.生后1周

  B.生后2周左右

  C.生后1月

  D.生后6~7周

  E.生后8~9周

  本題正確答案:B

  題解:新生兒預防佝僂病應提倡母乳喂養,盡早開始曬太陽,對早產兒、雙胎及人工喂養兒或者冬季出生小兒,可于生后1~2周開始,口服維生素D500~1000IU,連續服用。不能堅持口服者可肌注維生素D10萬~20萬U(能維持1~2月)。

  8.★★★佝僂病性手足搐搦癥的典型癥狀中,喉痙攣主要見于

  A.嬰兒

  B.幼兒

  C.學齡前期兒童

  D.學齡期兒童

  E.青春期

  本題正確答案:A

  題解: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典型癥狀為1.驚厥。突然發生,最常見于嬰兒期。表現四肢抽動、兩眼上竄、面肌顫動,神志不清,持續數秒至數分,可數日發作1次,或1日多次至數十次發作。2.手足搐搦。突然手、足痙攣呈弓形,雙手呈腕部屈曲、手指直伸、拇指內收掌心、強直痙攣。發作時意識清楚,多見于幼兒及兒童。3.喉痙攣。主要見于嬰兒,因聲帶和喉部肌肉痙攣,引起吸氣困難,喉鳴、哭鬧時嚴重,重者可發生窒息死亡。

  9.★★★佝僂病激期,主要臨床特點是

  A.睡眠不安,夜驚

  B.煩躁多哭,多汗

  C.骨骼系統改變

  D.突然抽搐,重者可突然窒息

  E.動作與語言發育遲緩

  本題正確答案:C

  題解:激期除活動早期癥狀外,主要表現為骨骼變化和運動功能發育遲緩。骨骼系統表現為:顱骨軟化、方顱、肋骨串珠、肋膈溝、雞胸、漏斗胸、佝僂病手鐲或腳鐲。下肢“O”形或“X”形腿等。小兒學坐后,可致脊柱后突或側彎,重癥者骨盆前后徑變短,形成扁平骨盆。患兒肌肉發育不良,肌張力低下,韌帶松弛,表現為頭頸軟弱無力,坐、立、行均較正常晚。腹肌張力低下致腹部隆起如蛙腹。表情淡漠,語言發育遲緩,但經治療后可恢復。血清鈣磷均減低,鈣磷乘積常<30,堿性磷酸酶較活動早期更為增高。

  10.★★★佝僂病活動初期的表現是

  A.易激惹、多汗等神經精神癥狀

  B.多種骨骼畸形 搜集整理

  C.手鐲征

  D.肌張力低

  E.出牙延遲

  本題正確答案:A

  題解:活動早期多在3個月左右發病,主要表現在神經精神癥狀,如小兒激惹、煩躁、睡眠不安、夜驚(啼)。常伴有與室溫、季節無關的多汗,尤其是頭部多汗刺激經常搖頭,導致枕禿。此期常無明顯骨骼變化,血生化改變為:血鈣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堿性磷酸酶增高,血清25-(OH)2D3可降低。

  11.★★★營養不良患兒皮下脂肪削減的順序是

  A.軀干、臀部、四肢→腹部→面頰部

  B.面頰部→腹部→軀干、臀部、四肢

  C.腹部→軀干、臀部、四肢→面頰部

  D.四肢→軀干→腹部→面頰

  E.臀部→軀干→腹部→面頰

  本題正確答案:C

  題解:營養不良是因缺乏熱量和(或)蛋白質所致的一種營養缺乏癥。營養不良最先出現的癥狀是體重不增,繼之體重下降,生長發育停滯,精神萎靡,并出現各器官功能減退,易繼發感染。皮下脂肪減少或消失,而表現出明顯消瘦是本病的特點。皮下脂肪消減的順序:先在腹部、背部、臀部、四肢、面頰脂肪最后消失。

  12.★★★3~6個月佝僂病患兒,多見的骨骼系統改變是

  A.方顱

  B.胸廓畸形

  C.手鐲、腳鐲征

  D.顱骨軟化

  E.下肢畸形

  本題正確答案:D

  題解:顱骨軟化多見于3~6個月嬰兒,以手指輕壓枕骨或頂骨中央,隨壓力而暫時內陷,隨手指放松而彈回,似壓乒乓球感覺。方顱:多見于8~9個月以上患兒,嚴重時可呈鞍狀,十字狀顱形。胸部畸形多見于1歲左右小兒,如肋骨串珠、肋膈溝、雞胸、漏斗胸等。腕踝畸形多見于6個月以上的小兒,骺端肥厚,形成鈍圓環形隆起,稱佝僂病手鐲或腳鐲。下肢畸形多見于小兒開始行走時,由于骨質軟化和肌肉關節松弛,在走、立的重力作用下,而出現的“O”形或“X”形腿。

  13.★Ⅲ度營養不良小兒在調整飲食時開始熱量應為

  A.每日0.13Kj/kg(30kcal/kg)

  B.每日0.17Kj/kg(40kcal/kg)

  C.每日0.21Kj/kg(50kcal/kg)

  D.每日0.25Kj/kg(60kcal/kg)

  E.每日0.29Kj/kg(70kcal/kg)

  本題正確答案:C

  題解:對于重度營養不良患者開始供給,熱量167~250kJ/(kg.d)[40~60kcal/(kg.d)],以滿足基礎代謝需要,若消化吸收良好,可逐漸增加至502~628kJ/(kg.d)[120~150kcal/(kg.d)],待體重恢復,體重與身高比例接近正常時再恢復至生理需要量。

  14.★佝僂病活動期口服維生素D劑量為

  A.800U/d

  B.20000U/d

  C.30000U/d

  D.40000U/d

  E.50000U/d

  本題正確答案:B

  題解:佝僂病普通療法:口服濃縮魚肝油或單純維生素D制劑和鈣劑。活動早期維生素D0.5萬~1萬U/d,口服持續1個月后改預防量。活動期時單純維生素D制劑每天1萬~2萬U,口服1月后改為預防量。恢復期一般用預防量維持。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