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復習題
一、A1型題:每一道試題下面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
1.引起促胰液素釋放作用最強的物質是
A.蛋白質分解產物
B.HCl
C.脂肪酸
D.淀粉
E.葡萄糖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食糜中的HCl可刺激小腸黏膜中的S細胞分泌促胰激素。當小腸上段pH降至3.0時,可引起促胰液素大量釋放。蛋白質分解產物和脂肪酸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糖類物質幾乎沒有作用。
2.靜脈注射去甲腎上腺素后,出現血壓升高,心率減慢,后者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去甲腎上腺素對心臟的抑制作用
B.去甲腎上腺素對血管的抑制作用
C.降壓反射活動加強
D.降壓反射活動減弱
E.大腦皮層心血管中樞活動減弱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靜脈注射去甲腎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廣泛收縮,動脈血壓升高;血壓升高又刺激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使壓力感受性反射(降壓反射)活動加強,其對心臟的效應超過去甲腎上腺素對心臟的直接效應,故心率減慢。
3.帕金森病患者出現震顫麻痹是由于
A.前庭小腦神經元病變所致
B.紅核神經元病變所致
C.紋狀體神經元病變所致
D.黑質中多巴胺神經遞質系統功能受損
E.乙酰膽堿遞質系統功能受損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震顫性麻痹(帕金森病)是雙側黑質病變,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受損所致。由于黑質一新紋狀體多巴胺遞質系統可通過D受體增強直接通路的活動,也可通過D受體抑制間接通路的活動,所以當該遞質系統受損時,可引起直接通路活動減弱而間接通路活動增強,于是運動皮層活動減少,出現全身肌緊張增高,隨意運動減少等癥狀。臨床上給予多巴胺的前體左旋多巴能明顯改善癥狀。
4.阻力血管主要是指
A.大動脈
B.小動脈及微動脈
C.毛細血管
D.小靜脈
E.大靜脈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阻力血管包括小動脈、微動脈和微靜脈。前兩者又稱為毛細血管前阻力血管。主動脈、大動脈主干及其發出的最大分支均屬于彈性貯器血管,靜脈血管屬容量血管。
5.對于鈉泵的敘述。錯誤的是
A.是細胞膜上的鑲嵌蛋白質
B.具有ATP酶的活性
C.可逆濃度梯度或電位梯度轉運Na和K
D.當細胞外鈉離子濃度增多時被激活
E.當細胞外鉀離子濃度增多時被激活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鈉泵是細胞膜上鑲嵌的蛋白質,也稱Na-K-ATP酶。當細胞內Na濃度升高,或細胞外K濃度升高時,都可激活Na泵。Na泵每分解1分子ATP,可逆濃度梯度將3個Na移至胞外和2個K移入胞內。
二、B1型題:以下提供若干組考題,每組考題共用在考題前列出的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與問題關系最密切的答案。某個備選答案可能被選擇一次、多次或不被選擇。
(6-7題共用備選答案)
A.峰電位
B.閾電位
C.負后電位
D.局部電位
E.正后電位
答案 A B C D E 6.可興奮細胞受閾下刺激后,可出現
答案 A B C D E 7.刺激引起興奮的基本條件是使跨膜電位達到
正確答案:6.D,7.B 解題思路:閾下刺激可引起膜輕微去極化,Na通道少量開放,但去極達不到閾電位水平,這種去極的電位變化稱為局部電位。刺激能否引起組織興奮,取決于能否使該組織細胞的靜息電位去極化達到某一臨界值。一旦達到,細胞膜上的電壓門控Na通道大量被激活,膜對Na的通透性突然增大,Na大量內流,并通過再生性循環,使膜的去極化達到產生動作電位的臨界值,稱為閾電位。
(8-9題共用備選答案)
A.抗利尿激素
B.醛固酮
C.腎上腺素
D.血管緊張素Ⅱ
E.腎素
答案 A B C D E 8.調節遠曲小管、集合管對Na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答案 A B C D E 9.可刺激醛固酮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正確答案:8.B,9.D 解題思路:醛固酮進入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后,與胞漿受體結合。通過基因表達導致醛固酮誘導蛋白合成,使管腔膜對Na通透性增加,促進Na重吸收。血管緊張素Ⅱ是刺激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合成和分泌醛固酮的最強因素。腎素是通過催化生成血管緊張素Ⅱ而引起作用的;腎上腺素可通過刺激腎素釋放而起作用,故E項和C項都不是刺激醛固酮分泌的主要因素。抗利尿激素主要調節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故也不是正確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