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2012年臨床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考試專業(yè)綜合與實踐綜合易錯與必錯考題三十一

發(fā)布時間:2014-12-29 共1頁

 兒科(A1型題2)
一、A1型題:每一道試題下面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 
1.,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選用下列哪項最恰當 
A.硫酸亞鐵+維生素B+高蛋白飲食
B.硫酸亞鐵+葉酸
C.硫酸亞鐵+葉酸+高蛋白飲食
D.鐵劑注射+高蛋白飲食
E.硫酸亞鐵+維生素C+高蛋白飲食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首先,題目要求是"最恰當"。對缺鐵性貧血主要的治療是補鐵;葉酸、維生素B雖是造血所需,但除非缺鐵性貧血同時合并葉酸或維生素B缺乏導致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混合性營養(yǎng)性貧血),否則無需額外補葉酸或維生素B,故A、B、C不能切中"最恰當"的題意,即可予除外。一般情況下,治療缺鐵性貧血只需口服鐵劑,而不主張鐵劑注射,D也可除外。可見只余下E可選擇,缺鐵性貧血的治療主要是補鐵,為增強補鐵效果,維生素C是還原劑,可使三價鐵還原成二價鐵,有利于鐵在腸道的吸收。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兒常伴熱卡一蛋白質營養(yǎng)不良,因此,補充蛋白質為必需。即使無營養(yǎng)不良,骨髓制造新生紅細胞,蛋白質也是重要物質基礎,這些都支持了E是最恰當的選擇。 
 
2.患兒,男,生后8個月,一直母乳喂養(yǎng),喜啃煤渣,易怒,皮膚黏膜蒼白,紅細胞中央淺染,其主要原因 
A.生長發(fā)育快
B.鐵攝入不足
C.鐵丟失過多
D.先天儲鐵不足
E.維生素B缺乏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這是道應用題,相對不難,錯答的不多。本題考核2個層面,第一是診斷,第二是病因診斷。皮膚黏膜蒼白,紅細胞中央淺染提示有低色素性貧血。病因診斷:題目提示該患兒有喂養(yǎng)不當史,母乳中含鐵量不能滿足正常需要,生后4個月胎兒期的貯存鐵耗盡,故應添加富含鐵的輔食,否則會發(fā)生缺鐵性貧血。題目提示有異食癖等缺鐵表現(xiàn),而又未示有呆滯、智力落后等情況,因此可除外E維生素B:缺乏而診斷為缺鐵性貧血。答案中A、B、C、D均是缺鐵性貧血的原因,結合年齡可予以選擇,D先天性儲鐵不足所致的缺鐵性貧血多發(fā)生于4~6個月前;C鐵丟失過多是由于腸息肉、鉤蟲、消化道潰瘍等慢性失血引起鐵的丟失,故C、D均可排除;而A生長發(fā)育快是所有嬰幼兒的共同特點,也是該年齡段易患缺鐵性貧血的原因,但如能正確喂養(yǎng)即可避免,因此A、B的選擇應再審題;題目明確給出喂養(yǎng)不當的病史,因此答案是明確的。 
 
3.1歲小兒HbF所占的比例為 
A.10%
B.30%
C.70%
D.小于2%
E.小于5%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這是一道記憶題,成人的血紅蛋白以HbA(αβ)為主,胎兒血紅蛋白則以HbF(αγ)為主。胎兒時期γ基因較活躍,出生后7基因活性逐漸降低,而β基因漸趨活躍,所以出生后血紅蛋白有一個由HbF(αγ)占優(yōu)到HbA(αβ)占優(yōu)的過程。出生時HbF占70%,HbA30%,1歲時HbF<5%,2歲時HbF<2%(已達成人值),HbA約95%。 
 
4.以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腎病綜合征出現(xiàn)耐藥的指征是 
A.治療4周尿蛋白仍高
B.治療6周尿蛋白仍高
C.治療8周尿蛋白仍高
D.治療8周蛋白仍(++)~(+++)
E.以上都不是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這是一道記憶題,主要考學生是否記住腎病綜合征激素治療療效的判斷標準。錯選率較高,達40%;主要錯選答案是C和E,其次是A和B。腎綜激素療效的判斷包括主要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治療觀察時間,必須8周,另一方面是尿蛋白量,以尿蛋白定性分級作為衡量標準。錯選C的原因是對尿蛋白應該處于什么水平模糊不清,未記準尿蛋白應該有一個標準,而不是籠統(tǒng)地說仍高;因為即使尿蛋白(+),也可認為尿蛋'白仍高。錯選答案A和B的情況除了以上原因外,對應觀察的激素治療時間界限也未記準。錯選答案E的原因可能是認為激素耐藥應該是尿蛋白無改變,尿蛋白應該處于發(fā)病時的狀態(tài)(+++)~(++++),也即常說的激素無效,但這個概念不包括在激素療效標準內。教材中提出只要激素治療達到8周,尿蛋白仍然在(++)以上即可診斷激素耐藥。 
 
5.關于重型β地中海貧血,下述哪項不正確 
A.3~12個月開始出現(xiàn)貧血
B.有特殊面容
C.肝脾大
D.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E.用鐵劑治療有效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這是一道記憶理解題,考核B地中海貧血的發(fā)病機制和臨床聯(lián)系。錯選率約20%。重型β地中海貧血于3~12個月前、特別是3~6個月發(fā)病,貧血機制主要有兩個:①β基因缺陷使β珠蛋白肽鏈不能合成或幾乎不能合成,導致紅細咆內的血紅蛋白減少,因此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D);②由于β珠蛋白肽鏈減少,過多的a珠蛋白肽鏈沉積于紅細胞膜使紅細胞膜變僵硬,通過脾、肝毛細血管時易破壞,使脾、肝大(D);長期貧血骨髓造血旺盛使顱骨改變形成特殊面容(B);長期溶血、輸血使含鐵血黃素增多,重度貧血亦使腸道鐵吸收增加,體內鐵負荷逐漸加重,鐵過多地沉積于各器官會導致器官功能障礙。低色素性貧血是因血紅蛋白合成障礙而非缺鐵之故,因此,用鐵劑治療不但無效反而有害,因此E的描述是錯誤的。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