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B1型題)
一、B1型題:以下提供若干組考題,每組考題共用在考題前列出的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與問題關系最密切的答案。某個備選答案可能被選擇一次、多次或不被選擇。
(1-5題共用備選答案)
A.生后2~3天至2個月內
B.2個月以上
C.8個月以上
D.3個月以上
E.根據流行地區和季節
答案 A B C D E 1.麻疹疫苗的初種年齡
答案 A B C D E 2.百白破疫苗初種年齡
答案 A B C D E 3.乙型腦炎疫苗接種年齡
答案 A B C D E 4.卡介苗接種年齡
答案 A B C D E 5.脊髓灰質炎疫苗接種年齡
正確答案:1.C,2.D,3.E,4.A,5.B 解題思路:這是一道記憶題,是對計劃免疫基本內容和各種疫苗接種年齡要求的考核,常見錯誤為記憶混淆,隨機選擇。衛生部規定,嬰兒必須在1歲內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質炎三型混合疫苗、百白破(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類毒素混合制劑)、麻疹減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等5種疫苗(包括了9種免疫原)的接種。按照年齡相關的免疫學特點,病原體侵犯的好發年齡以及致病后致死、致殘的危險性將5種疫苗有計劃地安排在指定的年齡段內接種,成為計劃免疫的具體內容。卡介苗和乙肝疫苗一般在生后即接種,如因圍生期疾病原因,卡介苗可推遲至2個月內接種。脊髓灰質炎因其致死和致殘率高,且4個月后發病率漸增,故安排在2個月時即可服用,使抗體產生后可覆蓋易感年齡。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具人群的普遍易感性(從新生兒起),但以嬰幼兒為高。由于不可能在3個月內導人過多的免疫原,因此,按計劃將"百白破"的接種安排在3個月以上進行。麻疹也具人群的普遍易感性,但嬰兒可以經胎盤得到母親抗體,生后4~6個月仍有免疫力,因此,本病的預防接種被安排在8個月以后。對一些計劃免疫以外的傳染病,如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風疹、流感、甲型肝炎和腮腺炎等則根據地區和季節接種。以上的安排與前述按照的原則的關系是相對的,而計劃免疫的"計劃"是國家統一的兒童保健措施,是每一個預防保健部門執行的依據。因此,作為兒童保健的課程必須讓每一個醫學生了解計劃內容。
(6-7題共用備選答案)
A.動脈導管未閉
B.室間隔缺損
C.法洛四聯癥
D.肺動脈瓣狹窄
E.房間隔缺損
答案 A B C D E 6.觸診及水沖脈
答案 A B C D E 7.X線平片上見肺動脈段凹陷
正確答案:6.A,7.C 解題思路:這是一道理解記憶題,主要考核學生對不同先天性心臟病心血管形態發育異常的特征及相應血流動力學改變的掌握。錯選率不高,水沖脈錯選D或C,肺動脈段凹陷錯選D為多。第56題的水沖脈是一種形象的描述,當患者的前臂抬高過頭的觸診脈搏時,可以感覺到脈搏像潮水一樣起落,這是由于脈壓增大引起的。因此,當心血管結構異常可致舒張壓下降時可產生水沖脈。形象一些而言,其收縮壓正常,但在心血搏出主動脈后卻有一異常通路使主動脈內血流減少,致動脈壓相應下降。此種情況最突出的例子是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主漏),心臟收縮時,血流進入主動脈后,部分血流又經關閉不全的瓣膜回流入左心室,使動脈壓迅速下降,脈壓增大。我們回至題目,要找出能產生水沖脈的正確答案,必須明確哪一種先心能具有使大動脈血流迅速減少的通路。縱觀各選項,室缺和房缺是在心內左向右分流的,雖有體循環血流量減少,但廊流從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后無異常通路可使主動脈血流再次減少,脈壓不會明顯改變,故不可能是答案。而D項肺動脈瓣狹窄則完全不可能是選項。C項,法洛四聯征雖有大動脈異常,但也沒有可使主動脈血流在收縮期后減少的異常通路。對A項動脈導管未閉而言,其動脈中的血流雖不會似"主漏"一樣返回左心室,但是可發生同樣的血流動力學改變,因為主動脈壓力大于肺動脈,血流于收縮期進入主動脈后,便可經體一肺循環的心外異常通道-動脈導管,部分流出主動脈(進入肺動脈)而引起動脈壓下降,脈壓增寬而產生水沖脈。可見,從正面和反面的分析,可產生水沖脈的只能是A。錯選者是未掌握水沖脈產生的機制,如錯答D者便是未掌握肺動脈瓣狹窄完全不涉及水沖脈的發生機制。少數選C,可能認為法洛四聯征有主動脈騎跨,以為血流可經主肺動脈間騎跨處分流,事實上四聯癥的主動脈瓣、肺動脈瓣是完整的,主動脈內的血不可能逆流。第57題的X線上肺動脈段凹陷,提示肺動脈(包括了)右心室流出道的狹窄,充分的理解也應從各種先心的病理生理和血流動力血改變出發。A、B、E三個選項都屬左向右分流,肺血增多,有動力性肺高壓,所以肺動脈段只可能膨隆而不可能狹窄。余下只能從C和D中選擇。相當一部分考生顧名思義地選擇了D,認為肺動脈瓣狹窄時其瓣環會狹窄,則會致肺動脈相應處也縮窄。事實上正好相反,因瓣膜狹窄,血流從右心射出時因阻力增大而加速,瓣后的肺動脈主干根部長期受加速的血流湍流沖擊而使擴大(狹窄后擴張)。因此,在X線上呈現的是肺動脈段的膨隆,而非凹陷。作為法洛四聯征,狹窄的是以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狹窄為多見,少數合并肺動脈瓣狹窄。由于流出道狹窄,進入肺動脈的血流減少,肺動脈充盈不足,其管腔狹窄,與狹窄的流出道一起,構成了X線正位片上肺動脈段的凹陷的影像改變。對合并有肺動脈瓣狹窄的個體而言,由于流出道的狹窄段長,因此其肺動脈的壓力低,因而不能產生似單純肺動脈瓣狹窄后擴張的解剖改變,因此選擇了D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