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2012年衛生高級職稱考試護理學考試微生物學考點解析(出血熱病毒 )

發布時間:2012-02-09 共1頁

 第二十七節 出血熱病毒

出血熱病毒是出血熱的病原體,出血熱是一組疾病或一組綜合征的統稱。其共同特征為“ 3H ”癥狀

1 .發熱 (hyperpyrexia)

2 .出血 (hemorrhage)

3 .低血壓 (hypotension) 休克及不同臟器的損害。

( 一 ) 漢坦病毒

1 .流行病學特征

(1) 傳染源和宿主動物:多宿主性,主要為嚙齒動物,鼠類中的姬鼠屬、家鼠屬、林平屬、自足鼠屬等為主要傳染源,我國主要是黑線姬鼠和褐家鼠;

(2) 傳播途徑:呼吸道、消化道、破損皮膚、垂直 ( 胎盤 ) 傳播、蟲媒 ( 螨 ) 傳播;

(3) 流行季節:四季均可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流行高峰。

姬鼠型疫區: 11 ~ 12 月、 6 ~ 7 月;

家鼠型疫區: 3 ~ 5 月份;

混合型疫區:冬、春季均可出現流行高峰。

2 .致病性:漢坦病毒在臨床上主要引起兩種急性傳染病:

(1) 腎綜合征出血熱:以發熱、出血、腎功能損害和免疫功能紊亂為主要特征;

(2) 漢坦病毒肺綜合征:以肺浸潤及肺間質水腫,呼吸窘迫、衰竭為主要特征;

(3) 臨床表現:潛伏期短,起病急,發病快,三大主癥:發熱、出血、腎臟損害;五期經過:發熱期、低血壓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復期。

3 .致病機制:

(1) 病毒直接作用: V 在全身小血管內皮細胞內增殖,小血管受損,通透性增高,導致出血、血漿滲出、組織水腫、血壓下降、微循環障礙;

(2) 免疫病理損傷 ( 發病與機體免疫應答密切相關 ) :

Ⅰ型超敏反應——早期 IgE 和組胺↑,嗜堿性粒細胞及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生物活性物質導致超敏反應。

Ⅲ型超敏反應一早期特異性抗體↑,免疫復合物沉積到小血管、毛細血管、紅細胞、血小板、腎小球腎小管基底膜等,補體被激活,促使肥大細胞及受損血小板釋放血管活性物質、凝血因子等參與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的作用,引起血管和各組織的免疫病理損傷。

4 .防治原則:

(1) 預防:滅鼠、防鼠,滅蟲、消毒和加強個人防護措施;

疫苗:疫苗接種人體后均可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大規模接種觀察表明對預防 HFRS 有較好效果;

(2) 治療:以“液體療法”為主的綜合對癥治療措施、“抗腎綜合征出血熱病毒單克隆抗體”臨床試驗表明安全有效。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