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2-10 共1頁
( 一 ) 概述
細胞免疫應答是指 T 細胞識別特異抗原后,細胞活化、增生、分化,并產生效應的全過程。
( 二 )T 細胞識別抗原
1 . T 細胞表面的 TCR 與 APC 表面的抗原肽結合: MHC 分子復合物特異結合稱為抗原識別,
它是 T 細胞特異活化的第一步。
2 .協同刺激信號:由協同刺激分子提供的信號,是 T 、 B 淋巴細胞活化必須的第二信號。如 APC 表面的協同刺激分子 B7 與 T 細胞表面的協同刺激受體 CD28 所提供的信號。
3 .抗原受體交聯:抗原與 T 、 B 淋巴細胞表面的抗原受體結合,導致本來分散存在的抗原受
體聚集在一起,而活化胞內信號蛋白和酶的作用,稱為抗原受體交聯。
4 .信號傳導: T 、 B 淋巴細胞抗原受體特異性結合抗原后,將胞外刺激信號傳遞至細胞內部的過程稱為信號轉導。 T 淋巴細胞抗原受體 (TCR) 識別抗原后,使膜受體發生交聯,活化胞酶
一蛋白酪氨酸激酶 (PTK) ,包括 P56fyn , P56lck 和 ZAP-70 等,隨后活化信號繼續向胞內傳導,包括以下兩個途徑:
(1)PLC- γ活化:活化的 ZAP-70 使接頭蛋白 (LAT , SLP-76) 磷酸化,它們與含有 SH 功能區的磷脂酶 C- γ (PLC- γ ) 結合,使之活化;當 PLC- γ上的酪氨酸被磷酸化而使其活化后,它就可裂解細胞膜上的磷酯肌醇二磷酸 (PIP
) ,產生二個重要的信息分子,開通二個信號轉導通路:①磷酯肌醇三磷酸 (IP
) , IP
開放胞膜 Ca
通道,使 Ca
流入胞內,并開放胞內鈣儲備,釋放 Ca
。胞漿 Ca
濃度升高使胞漿內鈣調磷酸酶活化,它使轉錄因子 NFAT 去磷酸根,而由胞漿轉位到核內。②甘油二酯 (DAG) 。它在胞膜內面結合并活化蛋白激酶 C(PKC) ,由 PKC 活化轉錄因子 NF- κ B ,使它轉位至核內,將活化信號傳至細胞核。由于一個分子 PLC- γ能產生許多分子的 IP3 和 DAG ,因而,信號不但傳遞且得以放大, IP3 及 DAG 是多種受體信號傳遞的共同的樞紐。
(2)MAP 激酶活化: ZAP-70 活化后可經 Ras 活化絲裂原蛋白激酶 (MAP 激酶 ) 級聯反應。這種級聯反應在多種動物細胞活化過程中起作用。經 CD28 一 B7 的第二活化信號活化 MAP 及 P13 激酶途徑,引起活化的系列級聯反應,直接導致細胞核內轉錄因子活化,特別是激活癌基因 fos 和 Jun 表達,由兩基因編碼的分子組成轉錄因子 AP-1 分子。
5 、 ITAM :即免疫受體酪氨酸活化基序。含酪氨酸、易于被蛋白酪氨酸激酶作用而發生磷酸
化的特定序列,是抗原受體傳導信號的重要結構。
( 三 ) 識別特點
T 細胞識別抗原是通過 TCR 細胞識別。
1 . TCR 細胞不能直接識別天然的抗原,只能識別抗原遞呈細胞遞呈的抗原肽: MHC 分子復合物。
2 . TCR 的雙識別,即 TCR 可變區的 CDR3 區結合抗原肽中央的 T 細胞表位,決定 TCR 識別抗原特異性; CDR1 和 CDR2 區結合 MHC 分子的多態區和抗原肽的兩端,決定 T 細胞識別的 MHC 限制性 ( 即具有同一 MHC 表型的免疫細胞才能有效地相互作甩 ,TCR 在識別抗原肽的同時,也識別自身 MHC 分子 ) 。
3 . T 細胞進行抗原識別發生在外周淋巴器官。
( 四 )T 細胞活化的過程
1 . T 細胞活化需雙信號,細胞因子促進 T 細胞充分活化。
信號 1 : TCR 雙識別 peptide-MHCI / II 、 complexCD8 / CD4( 輔助受體 )-MHCI / MHCII 信號 2( 協同刺激信號:共刺激分子的配對結合 ) 。
細胞因子: IL1 、 IL-2 、 IL-6 、 IL-12 促進細胞活化。
若 TCR 特異性識別并結合抗原肽的過程中缺乏協同刺激信號,則 T 細胞被誘導凋亡或為無能狀態;沒有細胞因子的作同, T 細胞不能充分活化。
2 . T 細胞活化的信號轉導:信號跨膜傳遞→胞內的信號轉導→轉錄因子的活化→基因的轉錄和翻譯。
(1)TCR 與抗原肽結合, CD3 、 CD4 / CD8 、 CD28 是重要輔助分子;
(2)TCR 發生聚集,即受體交聯,與其偶聯的 PTK 激活;
(3)PLC- γ活化途徑 (IP3 / DAG) 及 MAP 激酶活化途徑。
3 . T 細胞活化的表現:產生細胞因子及表達細胞因子受體——增殖分化、高表達 AM( 如: CD28 、 CD 40L ——活化 M φ、 B 細胞 ) 、表達 FasL- 與 Fas 結合,表達 CTLA-4- 與 B7 結合。
4 . T 細胞活化的結果:
(1) 細胞因子的合成與分泌,各種表面分子和受體的表達;
(2) 進入細胞周期, T 細胞發生抗原特異性克隆擴增;
(3) 發生細胞因子依賴的 T 細胞亞群的分化;
(4) 免疫記憶的形成。
( 五 ) 效應 T 細胞
1 . Th1 細胞的效應: M φ提呈抗原→ CD4Th1 細胞活化——活化 M φ;包括巨噬細胞與 Th1 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
(1) 巨噬細胞可攝取、加工抗原并將抗原以抗原肽: MHC- Ⅱ分子復合物的形式遞呈給 Th 細胞,為, Th1 細胞活化提供第一信號;
(2) 巨噬細胞表達的協同刺激分子 ( 如 B7) 可與 Th1 表面的相應受體 (CD28) 結合,為 Th1 細胞活化提供第二信號;
(3) 活化的 M φ分泌 IL-12 ,它可促使未受刺激的 CD4T 細胞分化成 Th1 細胞;
(4) 活化后的 Th1 細胞可釋放細胞因子 ( 如 IFN- γ ) 活化巨噬細胞,還可通過其表面的 CD 40L 與巨噬細胞表面的 CD40 結合活化巨噬細胞,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和殺菌能力;
(5) 活化后的 Th1 細胞可表達 FasL ,殺死表達 Fas 分子的巨噬細胞;
(6) 活化的 Th1 細胞釋放細胞因子。
2 . CD8 細胞毒 T 細胞效應:活化后的效應 Tc 細胞釋放效應分子及表達凋亡分子。效應分子選擇性地作用于帶抗原的靶細胞,引起靶細胞的死亡 (CTL 釋放穿孔素可在靶細胞膜上穿孔,導致靶細胞在數分鐘內迅速溶解死亡 ) ; CTL 釋放顆粒酶可活化靶細胞內核酸酶,破壞靶細胞的 DNA 和可降解感染病毒在靶細胞內的 DNA ,引起細胞的凋亡和阻止感染病毒的復制; Tc 活化后可表達 FasL ,它可與靶細胞上的受體 Fas 分子結合使靶細胞凋亡。
3 . CD8 細胞毒 T 細胞殺傷特點:能特異性識別靶細胞,受 MHC 的限制性,有連續殺傷作用,自身不受損傷。
4 .記憶性 T 細胞的形成:與初始 T 比較,記憶 T 細胞有長壽性、迅速活化增殖為效應細胞,產生快、強、有效的再次免疫,較低抗原濃度即可激活細胞效應,對協同刺激分子依賴性低。
( 六 ) 細胞免疫的作用
抗感染 ( 胞內感染的病原體 ) 、抗腫瘤 (Tc 細胞的作用 ) 、由 TDTH 參與的免疫損傷 ( 通過 TDTH 釋放淋巴因子導致炎癥 ) 、導致移植排斥反應及自身免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