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2-29 共1頁
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強衛生職業教育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貫徹《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加快發展衛生職業教育,培養衛生職業人才,促進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我部組織制訂了《關于加強衛生職業教育的指導意見》,現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00六年九月六日
附件:關于加強衛生職業教育的指導意見
衛生職業教育是培養護理、藥學及其他醫學相關專業衛生技術人才的教育。衛生職業教育既是職業教育的組成部分,又是醫學教育的組成部分,是發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基礎。為貫徹《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加快發展衛生職業教育,促進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現就我國衛生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一、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衛生職業教育的健康快速發展
1.提高認識,加快發展衛生職業教育。培養衛生職業技術人才,對衛生事業的發展具有現實和長遠的戰略意義。長期以來,由于受重醫輕護、重醫輕輔、重技術輕服務的傳統觀念的影響,衛生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隊伍建設一直是比較薄弱的環節。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國衛生職業教育的辦學規模、招生數量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為我國的衛生事業輸送了大批技術人才。但是,從總體來看,當前在衛生職業教育的發展中仍然存在著認識不到位、發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和辦學條件差等問題,培養人才的數量不足,層次結構不合理,數量和質量不能很好地適應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衛生職業技術人才缺乏仍然是制約我國醫療衛生工作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醫療衛生改革的深化,新的衛生職業崗位不斷出現,人民群眾對衛生保健的需求不斷增加,迫切需要大量具有較強實際工作能力的衛生職業技術人才。應采取有力措施,大力發展衛生職業教育,將其作為提高衛生隊伍素質的戰略措施和促進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工作。
2.明確衛生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發展衛生職業教育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服務為宗旨,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使衛生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醫療衛生隊伍建設緊密結合,為衛生事業的發展輸送專業知識扎實、技術能力強的知識技能型人才和具有較高素質的服務人員。
“十一五”期間,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緊密結合、職業院校自主發展自我約束、有中國特色的衛生職業教育體制;形成專業種類齊全、層次結構合理、社會廣泛參與、質量效益提高、職業特色明顯的衛生職業教育體系。衛生職業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年招生數穩步增長,辦學層次和水平顯著提高。
3.堅持辦學標準,保證培養質量。舉辦衛生職業教育,必須嚴格執行教育部、衛生部關于醫藥衛生類高職、高專教育的政策和衛生部、教育部關于《中等醫學教育主要專業設置標準》的規定;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各級各類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的要求,保證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探索建立衛生職業教育的認證、認可制度。
二、以崗位需求為導向,進一步深化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4.積極推進衛生職業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衛生職業教育辦學方針,積極推動衛生職業教育從單純的計劃管理向衛生人力市場引導轉變,從傳統的專業劃分向職業崗位劃分轉變。發揮教育思想觀念轉變在衛生職業人才培養工作中的先導作用,樹立具有時代特征、符合中國國情的衛生職業教育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就業觀,促進衛生職業教育教學與衛生服務、新技術新設備應用的緊密結合,提高衛生職業技術人才和服務隊伍的整體素質。
5.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突出以誠實守信、遵紀守法、愛崗敬業、救死扶傷、團結合作、人文關懷等為主要內容的衛生職業道德教育。把職業能力培養與職業道德養成緊密結合起來,將素質教育融入到培養學生的各個教學環節之中,培養作風嚴謹、操作規范、尊重科學、醫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
6.深化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根據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和崗位要求,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衛生職業院校應主動適應衛生崗位的需求,積極調整和設置專業,大力發展衛生行業和人民群眾迫切需要的專業。深化課程改革,建立以培養職業能力為重點的課程體系,以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基本職業素質為主線,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選擇配置,有效組合和合理排序,構建科學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制定衛生職業教育的專業規范和專業設置的基本標準,以及實驗和實訓基地建設標準,確定主要專業的核心課程及教學基本要求。探索實施彈性學制,逐步推行學分制和選修制。大力推進精品專業、精品課程建設。
7.加強實際工作能力和實踐技能培養。制定各專業、各層次畢業生能力標準,改革實踐考核方法,把學生實踐能力考核作為評價畢業生是否合格的必要條件,促使學生達到職業資格準入的要求。衛生職業院校必須高度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糾正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的傾向,增加實驗、實習課時,明確實驗、實習教學目標,切實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
8.加強在職衛生職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衛生技術人員的素質。醫學科學迅猛發展,在職衛生技術人員需要不斷更新知識和提高技能水平。衛生職業院校應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重,實行靈活的辦學模式和學習制度,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培訓。根據衛生行業實際需要和職業技能標準確定職業培訓的目標與內容,強調理論知識教育與實際操作訓練相結合,突出實際工作能力訓練。充分利用現有衛生職業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努力將衛生職業院校辦成在職衛生技術人員培訓中心。
三、加強辦學能力建設,努力提高衛生職業院校的辦學水平和培養質量
9.加強衛生職業院校的教學基本建設。建立促進教學條件改善和衛生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機制。舉辦衛生職業教育的院校要加大對教學基本建設的經費投入力度,高度重視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更新教學設備,改善實驗、實習條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適應職業技術崗位的要求。
10.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加強衛生職業教育的師資培養和學科建設,根據衛生職業院校的布局和師資隊伍狀況,建立區域性師資培訓基地。研究制訂骨干教師培訓方案,爭取納入教育部師資培養計劃。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抓好“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建立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雙師型”衛生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從事衛生職業教育的專業教師應定期深入衛生服務工作一線,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和實踐能力。鼓勵高素質的在職衛生技術人員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實踐教學指導教師。
11.根據衛生職業教育特點,加強教材建設。教材建設要從衛生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出發,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為基礎,以培養學生能力為重點,形成體系,講究實用。進一步研究加強實訓教材建設。針對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不同要求,組織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和業務專家開發和編寫體現衛生職業特點、滿足衛生職業技能需求、反映教學改革成果、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高質量的衛生職業教育教材。同時,要加強對教材的評估、推薦、推廣工作和教材研究工作,不斷提高教材編寫質量。
12.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強化職業技能訓練。舉辦衛生職業教育的院校要主動適應衛生服務市場對人才實踐能力的需求,根據教學工作的需要,加強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要按照教育部頒發的相應標準建設校內實訓基地,落實基本技能訓練。舉辦衛生職業教育的院校要與相關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立相對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建設校外實訓基地。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應積極承擔實習任務,并協助舉辦衛生職業教育的院校實施專業技能的實踐、實訓。
13.高等學校應根據衛生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在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基礎上,發展本科及研究生層次的衛生職業教育,為衛生職業教育培養師資,加強學科建設,促進衛生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四、加強領導,發揮衛生行政部門的行業指導作用
14.加強崗位需求調研,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結合區域衛生規劃和衛生事業發展需要,與教育行政部門密切配合,為衛生職業教育與培訓工作提供指導;整合各種教育資源,總體規劃衛生職業教育布局、規模、結構和層次,構建符合衛生事業發展要求的衛生職業教育體系。
相關專業社團組織、衛生職業院校應深入調查研究,了解衛生職業崗位的設置及發展趨勢,開展衛生職業人才需求預測,完善以崗位需求為引導的衛生職業教育發展機制。
15.加強示范性衛生職業院校建設。衛生行政部門應積極配合教育部門實施示范性職業教育院校建設計劃,促進示范性衛生職業院校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培養高素質知識技能型人才。大力提升這些學校的培養能力,使其在教育教學質量、人才培養、管理工作、辦學水平及特色創新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帶動全國衛生職業院校的發展,提高衛生職業教育的整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16.科學確定衛生職業教育的辦學層次。中等衛生學校和高等職業技術院校舉辦的衛生類教育,主要培養衛生相關專業技術人才。同時應主動適應社會需求,開展一般衛生服務人員的培訓,全面提高衛生服務人員的素質。為適應醫學科學技術和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在具備條件又有需求的地區,應適時發展專科層次護理、藥學和其他醫學相關類專業教育,提高辦學水平。
17.完善評估體系,加強教育質量監控。衛生行政部門要積極配合教育行政部門對舉辦衛生職業教育的院校和專業進行評估。要把實踐教學基地條件和實踐環節落實情況作為評估的重要指標,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就業率作為考核衛生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根據經濟、社會和醫療衛生服務工作的發展變化,及時修訂衛生職業教育的評估標準,逐步完善評估體系。
18.規范衛生職業技術人才管理,引導衛生職業教育的發展。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要根據衛生服務需求的變化,適時調整和設置職業技術崗位,逐步建立有別于普通醫學教育的具有衛生職業教育特點的人才培養、選拔與評價的標準和制度,引導衛生職業院校以崗位需求為導向進行人才培養和專業設置。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與人事、勞動部門協調配合,調整相關政策,建立有利于衛生職業教育發展的用人機制。充分利用當地的衛生資源,為舉辦衛生職業教育的院校開展實踐教學提供條件;鼓勵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衛生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任務。
19.充分發揮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作用。統籌協調中等及高等衛生職業教育工作,及時調整指導委員會的人員組成,進一步明確指導委員會的性質、宗旨和任務。依靠專家對全國衛生職業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研究、咨詢、指導、服務,對教學質量進行評估、檢查和監督。
20.建立健全衛生職業資格準入制度。對于已經有法規明確規定準入資格的專業,要嚴格準入標準,認真實施。對于目前尚無職業資格規定的檢驗、營養、保健和康復等衛生職業技術崗位,應抓緊研究,制訂標準,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