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2-29 共1頁
相關專業知識
流行病學
單元 | 細 目 | 要 點 | 要求 |
一、緒論 | 1.流行病學的歷史 | 了解 | |
2.流行病學的定義 | (1)定義 | 掌握 | |
(2)流行病學定義的詮釋 | 掌握 | ||
3.流行病學的原理和應用 | (1)基本原理 | 掌握 | |
(2)實際應用 | |||
4.流行病學的特點 | (1)群體特征 | 掌握 | |
(2)以分布起點的特征 | |||
(3)對比特征 | 熟悉 | ||
(4)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學的特征 | 掌握 | ||
(5)社會醫學 | 熟悉 | ||
(6)預防為主的特征 | 熟悉 | ||
5.流行病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及流行病學的展望 | 了解 | ||
二、疾病的分布 | 1.疾病頻率測量指標 | (1)發病指標 | 掌握 |
(2)死亡指標 | |||
2.疾病流行強度 | (1)散發 | 掌握 | |
(2)爆發 | |||
(3)流行 | |||
3.疾病分布的形式 | (1)人群分布特征 | 掌握 | |
(2)時間分布特征 | |||
(3)地區分布 | |||
(4)疾病的人群、地區、時間分布的綜合描述 | |||
![]() | |||
五、病例對照研究 | 1.基本原理 | 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 熟悉 |
2.病例對照研究的類型 | (1)病例與對照不匹配 | 掌握 | |
(2)病例對照研究匹配 | |||
(3)巢式病例對照研究 | |||
3.某些實例 | 了解 | ||
4.病例對照研究的實施 | (1)復習文獻,提出假設 | 熟悉 | |
(2)明確研究目的,選擇適宜對照形式 | |||
(3)病例與對照的來源與選擇 | |||
(4)樣本含量的估計 | |||
(5)獲取研究因素的信息 | |||
(6)資料的收集 | |||
5.實施病例對照研究應考慮的問題 | 熟悉 | ||
6.數據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 (1)資料的整理 | 掌握 | |
(2)數據的分析 | |||
7.病例對照研究中的偏 倚及其防止 | (1)選擇性偏倚 | 了解 | |
(2)信息偏倚 | |||
(3)混雜偏倚 | |||
8.病例對照研究方法的優點與局限性 | 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 了解 | |
六、隊列研究 | 1.基本原理 | (1)隊列與隊列研究的定義 | 掌握 |
(2)隊列研究的目的 | |||
(3)隊列研究的類型 | |||
2.實例 | 了解 | ||
3.選擇隊列研究方法的指征 | (1)前瞻性隊列研究 | 熟悉 | |
(2)歷史性隊列研究 | |||
4.隊列研究的步驟 | (1)確定研究因素 | 掌握 | |
(2)確定研究結局 | |||
(3)確定研究人群 | |||
(4)確定樣本大小 | |||
(5)隨訪 | |||
5.數據資料的統計分析 | (1)率的計算 | 掌握 | |
(2)人時的計算 | |||
(3)暴露與疾病關聯強度的指標 | |||
(4)劑量反應關系 | |||
(5)分層分析 | |||
6.隊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防止 | (1)常見偏倚 | 了解 | |
(2)偏倚的控制 | |||
七、流行病學實驗研究 | 1.流行病學實驗的概述 | (1)概念 | 掌握 |
(2)基本特征 | 熟悉 | ||
(3)流行病學實驗的主要類型 | 掌握 | ||
2.流行病學實驗的設計 和實施 | (1)明確實驗研究目的 | 掌握 | |
(2)選擇研究對象 | |||
(3)確定實驗現場 | |||
(4)估計樣本含量 | |||
(5)隨機化分組 | |||
(6)設立對照 | |||
(7)盲法的應用 | |||
3.流行病學實驗的資料 收集和分析 | (1)資料收集、分析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 掌握 | |
(2)實驗效果的主要評價指標: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保護率、效果指數 | |||
4.流行病學實驗的優缺點 | (1)主要優點 | 熟悉 | |
(2)缺點 | |||
5.流行病學實驗應注意的問題 | 了解 | ||
6.了解實例 | 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 了解 | |
八、流行病學數學模型 | 1.概述 | (1)定義 | 掌握 |
(2)建立模型的預備條件、建模思路 | 熟悉 | ||
2.主要研究方法:確定型模型與隨機型模型 | 熟悉 | ||
3.主要應用 | 掌握 | ||
九、流行病學研究中的 偏倚及其控 制 | 1.概述 | (1)偏倚的概念 | 掌握 |
(2)偏倚的種類 | |||
2.選擇偏倚 | (1)概念 | 掌握 | |
(2)種類 | 熟悉 | ||
(3)控制方法 | 熟悉 | ||
3.信息偏倚 | (1)概念 | 掌握 | |
(2)種類 | 熟悉 | ||
(3)控制方法 | 熟悉 | ||
4.混雜偏倚 | (1)概念 | 掌握 | |
(2)混雜因素 | 掌握 | ||
(3)正混雜偏倚、負混雜偏倚 | 掌握 | ||
(4)控制方法 | 熟悉 | ||
十、疾病預防和疾病監 測 | 1.前言 | (1)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內容 | 熟悉 |
2.預防控制的策略和措 施 | (1)在宏觀水平上制訂預防控制的策略:衛生工作方針、社會大衛生觀念、現代醫 學模式、影響健康的因素 | 掌握 | |
(2)疾病的三級預防:一級預防、二級預防、三級預防 | |||
3.疾病監測 | (1)疾病監測的定義 | 掌握 | |
(2)疾病監測的幾個概念 | 掌握 | ||
(3)疾病監測的種類 | 熟悉 | ||
(4)疾病監測的工作過程 | 熟悉 | ||
十一、傳染病流行病學 | 1.傳染病的流行過程 | (1)傳染病發生與傳播的基本條件 | 掌握 |
(2)流行過程的生物學基礎 | 掌握 | ||
(3)疫源地及流行過程 | 掌握 | ||
(4)影響傳染病流行過程的因素 | 掌握 | ||
2.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 | (1)預防與控制傳染病的策略 | 掌握 | |
(2)傳染病的預防 | 掌握 | ||
(3)傳染病的控制 | 掌握 | ||
3.計劃免疫及其評價 | (1)我國計劃免疫和免疫程序 | 掌握 | |
(2)擴大免疫規劃 | 掌握 | ||
(3)預防接種 | 掌握 | ||
(4)計劃免疫監測與評價 | 掌握 | ||
十二、血清流行病學 | 1.概述:概念 | 掌握 | |
2.主要研究方法 | 掌握 | ||
3.有關研究的幾個問題 | 熟悉 | ||
4.血清流行病學的應用 近況 | (1)評價生物標志物有效性,用于疾病的早期診斷 | 掌握 | |
(2)用于爆發事件因素的探索 | |||
(3)對疾病流行過程作追溯性研究 | |||
(4)闡明疾病分布規律和自然史 | |||
(5)探索病因和危險因素 | |||
(6)疾病監測與預測 | |||
(7)考核預防接種效果 | |||
十三、分子流行病學 | 1.概述:定義 | 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 掌握 |
2.主要研究內容 | (1)生物標志種類 | 熟悉 | |
(2)易感性測量 | |||
3.主要研究方法 | 了解 | ||
十四、遺傳流行病學 | 1.概述 | (1)概念 | 掌握 |
(2)遺傳流行病學中的疾病分類 | |||
2.分析方法 | (1)家族聚集性分析 | 熟悉 | |
(2)雙生子分析 | |||
(3)養子和半同胞分析 | |||
(4)系譜分析 | |||
(5)單基因遺傳病的分析 |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
單 元 | 細 目 | 要 點 | 要求 |
一、健康教 育基本理論 | 1.健康教育的概念 |
(1)健康教育的定義 | 掌握 |
(2)健康教育的目的 | |||
(3)健康教育的方法(健康傳播、衛生宣傳) | |||
(4)健康教育的研究領域 | |||
健康素養的概念 | |||
2.健康相關行為改變的 理論 |
(1)行為的形成與發展 | 掌握 | |
(2)健康相關行為的概念 | |||
(3)行為的影響因素 | |||
(4)行為改變的知信行模式 | |||
(5)健康信念模式 | |||
(6)階段變化理論 | |||
(7)合理行動與計劃行為理論 | |||
(8)社會認知理論 | |||
3. 健康心理理論 | (1)健康心理的概念 | 掌握 | |
(2)心理評估與心理咨詢 | 熟悉 | ||
(3)沖突與挫折心理 | 了解 | ||
(4)應激 | 了解 | ||
(5)應對與防御 | 了解 | ||
4.健康傳播的理論 | (1)傳播的概念 | 掌握 | |
(2)傳播要素與傳播模式 | |||
(3)人際傳播 | |||
(4)大眾傳播 | |||
二、健康促 進基本理論 | 1.健康促進的概念 | (1)健康促進的概念與含義 | 掌握 |
(2)健康促進的領域 | 掌握 | ||
(3)健康促進的策略 | 掌握 | ||
(4)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關系 | 熟悉 | ||
2 群體行為改變的理論 | (1)創新擴散模式 | 熟悉 | |
(2)組織階段改變理論 |
社會醫學
單 元 | 細 目 | 要 點 | 要求 |
一、緒論 | 1.社會醫學基本概念 | (1)學科性質 (2)健康概念 |
掌握 |
2.社會醫學的研究對象 | (1)社會衛生狀況和人群健康狀況 | 掌握 | |
(2)影響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別是社會因素 | 掌握 | ||
(3)社會衛生策略 | 熟悉 | ||
3.社會醫學的發展 | (1)社會醫學的萌芽 | 了解 | |
(2)西方社會醫學的建立和發展 | |||
(3)我國社會醫學的建立和發展 | |||
二、醫學模式與健康觀 | 1.醫學模式的概念 | (1)醫學模式是醫學實踐的總結 | 了解 |
(2)醫學模式是指導醫學實踐的自然觀和方法論 | |||
2.醫學模式的轉變 | 醫學模式的發展階段及其特點 | 熟悉 | |
3.現代醫學模式 | (1)現代醫學模式的產生動因 | 了解 | |
(2)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基本內容 | 掌握 | ||
4.現代醫學模式健康觀 和醫學優先戰略 | (1)引發對醫學目的的重新審視 | 熟悉 | |
(2)對衛生服務的影響 | 熟悉 | ||
(3)對醫學教育影響 | 熟悉 | ||
(4)對預防醫學的影響 | 熟悉 | ||
(5)對臨床醫學的影響 | 熟悉 | ||
( 6 ) 對健康狀況評價的影響 | 熟悉 | ||
三、社會因素和健康 | 1. 社會因素概述 | ( 1 ) 概念 | 掌握 |
( 2 ) 影響健康的特點 | 掌握 | ||
( 3 ) 影響健康的機制 | 掌握 | ||
2. 社會經濟與健康 |
( 1 ) 經濟與健康的關系 | 掌握 | |
( 2 ) 經濟水平低下對健康的作用 | 掌握 | ||
( 3 ) 經濟發展促進健康水平的提高 | 掌握 | ||
( 4 ) 健康水平的提高促進經濟發展 | 掌握 | ||
( 5 ) 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面作用 | 掌握 | ||
( 6 ) 社會階層與健康 | 掌握 | ||
( 7 ) 社會營養與健康 | 掌握 | ||
3. 社會發展與健康 | ( 1 ) 社會制度與健康 | 掌握 | |
( 2 ) 社會關系與健康 | 掌握 | ||
( 3 ) 人口發展與健康 | 掌握 | ||
( 4 ) 衛生事業發展與健康 | 掌握 | ||
4. 社會文化與健康 | ( 1 ) 文化的概念 | 掌握 | |
( 2 ) 教育對健康的影響 | 掌握 | ||
( 3 ) 風俗習慣對人群健康的影響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 掌握 | ||
5. 社會心理行為與健康 | ( 1 ) 應激與健康 | 掌握 | |
( 2 ) 生活事件與健康 | 掌握 | ||
6. 生活方式與健康 | 生活方式的概念及其對健康的影響 | 掌握 | |
四、社會醫學研究方法 | 1.社會醫學研究方法的 類型 | ( 1 ) 調查研究 | 掌握 |
( 2 ) 實驗研究 | |||
( 3 ) 健康狀況評價 | |||
( 4 ) 健康危險因素評價 | |||
( 5 ) 生活質量評價 | |||
( 6 ) 衛生服務研究 | |||
2. 定性和定量研究 | ( 1 ) 區別 | 熟悉 | |
( 2 ) 定性研究的應用 | 熟悉 | ||
3. 社會調查研究的基 本程序 | ( 1 ) 提出研究問題 | 掌握 | |
( 2 ) 設計研究方案 | |||
( 3 ) 收集質料 | 熟悉 | ||
( 4 ) 分析資料與解釋結果 | 掌握 | ||
( 5 ) 散發和應用研究結果 | 熟悉 | ||
4. 問卷調查 | ( 1 ) 概念 | 了解 | |
( 2 ) 分類 | 了解 | ||
( 3 ) 基本結構 | 了解 | ||
( 4 ) 問卷設計的步驟 | 了解 | ||
( 5 ) 問卷設計的注意事項 | 了解 | ||
5. 問卷的信度與效度 | ( 1 ) 信度的概念及主要方法 | 了解 | |
( 2 ) 效度的概念 | 了解 | ||
6. 觀察法 | 觀察法的概念 、分類 、功用及優缺點 | 熟悉 | |
7. 個別深入訪談 | 個別深入訪談的概念 、功用及優缺點 | 熟悉 | |
8.專題小組討論 | 專題小組討論的概念 、應用及優缺點 | 熟悉 | |
五、 健康狀況評價 | 1. 健康狀況評價的單一指標 | ( 1 ) 相關指標 | 掌握 |
( 2 ) 衛生保健指標 | 掌握 | ||
( 3 ) 健康狀況指標 | 掌握 | ||
2. 健康狀況綜合評價 | ( 1 ) 發展綜合指標的原因 | 掌握 | |
( 2 ) 常用綜合指標 | 掌握 | ||
六、 健康危險因素評價 | 1. 概述 | ( 1 ) 健康危險因素的概念和特點 | 了解 |
( 2 ) 健康危險因素評價的概念 | 了解 | ||
( 3 )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展過程 | 了解 | ||
2. 健康危險因素評價的計算 | ( 1 ) 收集資料 | 了解 | |
( 2 ) 分析資料 | 了解 | ||
3. 健康危險因素評價 | ( 1 ) 個體評價的類型和優缺點 | 了解 | |
( 2 ) 群體評價 | 了解 | ||
七 、生活質量評價 | 1.生活質量的概念和內 容 | ( 1 ) 生活質量和生命數量的概念 | 掌握 |
( 2 ) 健康相關生活質量 | 掌握 | ||
( 3 ) 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特征 | 掌握 | ||
2.健康相關生活質量評 價的內容 | ( 1 ) 軀體健康 | 熟悉 | |
( 2 ) 心理健康 | 熟悉 | ||
( 3 ) 社會功能 | 熟悉 | ||
( 4 ) 一般性感覺 | 熟悉 | ||
( 5 ) 主觀健康的定義 | 熟悉 | ||
3. 生活質量的測量工具 | ( 1 ) 量表的效度 | 了解 | |
( 2 ) 量表的信度 | 了解 | ||
4.生活質量評價的應用 | 生活質量評價的內容和方法 | 掌握 | |
八、社區衛生服務 | 1.基本概念 | ( 1 ) 社區的定義 | 掌握 |
( 2 ) 社區發展的概念 | 掌握 | ||
( 3 ) 社區衛生服務的內容 | 掌握 | ||
2.社區衛生服務的對象 | 社區內的全體人群 | 掌握 | |
3.社區衛生服務的特點 |
( 1 )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為指導 | 熟悉 | |
( 2 )是基層醫療、 預防、 保健服務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 |||
( 3 )以預防為導向的服務 | |||
( 4 )綜合性服務 | |||
( 5 )持續性服務 | |||
( 6 )協調性服務 | |||
( 7 )可及性服務 | |||
( 8 )以家庭為單位的服務 | |||
( 9 )以社區為單位的服務 | |||
( 10 )團隊合作的工作方式 | |||
4.社區診斷 | ( 1)確立主要衛生問題 | 熟悉 | |
(2)確定高危人群 | 熟悉 | ||
(3)確定主要危險因素 | 熟悉 | ||
九、 社會衛生策略 | 1.全球衛生政策與初級衛生保健 | (1)初級衛生保健的基本內容 | 掌握 |
(2)21世紀人人享有衛生保健 | 熟悉 | ||
2.中國的衛生策略 | (1)中國的衛生問題 | 熟悉 | |
(2)中國的衛生策略 | 熟悉 |
衛生信息管理與信息技術應用
單 元 | 細 目 | 要 點 | 要求 |
一、信息管 理相關概念 | 1.基本概念 | (1)數據 | 掌握 |
(2)信息 | 掌握 | ||
(3)信息分析 | 掌握 | ||
(4)需求 | 掌握 | ||
(5) 應用系統及應用價值 | 了解 | ||
2.若干基本概念的比較 | (1)信息與情報 | 熟悉 | |
(2)信息與資訊 | 熟悉 | ||
(3)數據與信息 | 熟悉 | ||
(4)期望與業務需求 | 了解 | ||
(5)業務需求分析與系統分析 | 了解 | ||
3.衛生信息資源管理 | (1)衛生信息資源 | 掌握 | |
(2)衛生信息化的內涵 | |||
二、 管理信息系統 | 1.關于系統基本概念 | (1)系統的定義、要素和特性 | 熟悉 |
(2)組織的系統特性 | 熟悉 | ||
(3)系統工程 | 熟悉 | ||
(4)信息系統 | 熟悉 | ||
2.管理信息系統 | (1)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及特點 | 熟悉 | |
(2)管理信息系統發展的三個階段 | 了解 | ||
(3)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原理 | 掌握 | ||
(4)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方法 | 熟悉 | ||
(5)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技術 | 熟悉 | ||
3.應用實踐題 | (1)邏輯分析應用題 | 熟悉 | |
(2)管理信息系統應用題 | |||
三、計算機 網絡與多媒 體技術 | 1.計算機網絡 | (1)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 | 熟悉 |
(2)E-mail 的發送與接收 | 掌握 | ||
(3)瀏覽器 IE 的使用 | 掌握 | ||
2.多媒體技術 | (1)多媒體的概念 | 了解 | |
(2)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 |||
(3)多媒體計算機系統基本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