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8-26 共1頁
應急對策的利益、風險和代價
B.1 隱蔽
人員隱蔽于室內,可使來自放射性煙云的外照射劑量減少到1/2~1/10.關閉門窗和通風系統就可減少因吸入放射性核素污染所致的劑量,隱蔽也可降低由沉降于地面的放射性核素所致的外照射劑量,一般預計可降低到1/5~1/10上述減弱系數要視建筑物類型及人員所處位置而定。
此對策簡單、有效,隱蔽時間較短時,其風險和代價很小;但時間較長(超過12~24h),可能會引起社會相醫學方面的問題。它的另一好處是,隱蔽過程中人群已受控制,有利于采取進一步的對策,如疏散人口等。
B.2 個人防護方法
空氣中有放射性核素污染的情況下,可用簡易法進行呼吸道防護,例如用手帕、毛巾、紙等捂住口鼻,可使吸入的放射性核素所致劑量減少到1/10.防護效果與粒子大小、防護材料特點及防護物(如口罩)周圍的泄漏情況等有關。體表防護可用日常服裝,包括帽子、頭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
公眾采取簡易的個人防護措施,一般不會引起傷害,所花代價也不。但進行呼吸道防護時,對有呼吸系統疾病或心臟病的人,應注意不利影響,這點不可忽視。
B.3 服用穩定性碘
碘化鉀或碘酸鉀可以減少放射性碘同位素進入甲狀腺。一次服用100mg碘(相當于130mgKI或17OmgKIO3),一般在5~3Omin內就可阻止甲狀腺對放射性碘的吸收,大約在一周后對碘的吸收恢復正常。服碘時間對防護效果有明顯影響,在攝入放射性碘前或攝入后立即給藥效果最好;攝入后6h給藥,可使甲狀腺劑量減少約50%;攝入后12h給藥,預期防護效果很小;24h后給藥已基本無效。
服用穩定性碘的風險不大,僅少數人可能有過敏反應。但由于服藥有明顯的時間性,而核事故當時往往時間緊迫,因此,分發藥物可能是個較困難的問題,尤其在涉及的人數和范圍較大時。必要時可事先分給公眾保存使用。
詳可參考GBZ/T153.
B.4 撤離
是最有效的防護對策,可使人們避免或減少受到來自各種途徑的照射。但它也是各種對策中難度最大的一種,特別是在事故早期,如果進行不當,可能付出較大的代價,所以對此應采取周密的計劃。在事先制定應急計劃時,必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如事故大小和特點,撤離人員的多少及其具體情況,可利用的道路、運輸工具和所需時間,可利用的收容中心、地點、設施、氣象條件等。
B.5 避遷
與撤離的區別主要是采取行動的時間長短不同,如果照射量率沒有高到需及時撤離,但長時間照射的累積劑量又較大,此時就可能需要有控制地將人群從受污染地區避遷。這種對策可避免人們遭受已沉降的放射性核素的持續照射。
避遷不象撤離時那樣緊急,居民的遷移可預先周密地計劃和控制,故風險一般較撤離時小。但風險和代價也可能很高,因為那些離開家園和尚未搬遷的人們都會有心理負擔。如果受污染的地區人口眾多,代價和困難可能較大。所以,主管部門要了解污染程度及范圍,并及時告知公眾是否要避遷,認真做好組織和思想工作。
B.6 控制食物和水,使用貯存的糧食和料
放射性核素釋放到環境時,就會直接或間接地轉移到食物和水中。牛奶中的131I峰值一般在一次孤立的放射性核素釋放后48h出現,因此對牛奶的控制較其他食物尤為重要。事故發生后,越早將奶牛和其他肉食用的牲畜撤離受污染的牧場,并喂以未污染的飼料,牛奶及其他肉食品的污染水平就越低,人們可能接受的照射劑量就越小。受污染的食物(牛奶、水果、蔬菜、谷物等),可采用加工、洗消、去皮等方法除污染,也可在低溫下保存,使短壽命的放射性核素自行蛻變,以達到可食用的水平。這種對策的風險和代價很小。
B.7 控制出入
采取此對策可減少放射性核素由污染區向外擴散,并避免進入污染區而受照射。其主要困難在于長時間控制出入后,人們會急著要離開或返回自己家中,以便照料生產或由封鎖區運出貨物、產品等。
B.8 人員除污染
應對已受到或可疑受到污染的人員除污染。其方法簡單,但不要因為人員除污染而延誤撤離或避遷。這種對策的風險和代價很小。
B.9 地區除污染
即對受放射性物質污染的地區消除污染。道路和建筑物表面可用水沖或真空抽吸法。設備可用水和適當的清洗劑清洗,耕種的農田和牧場可去掉表層土移往貯存點埋藏,也可深耕而使受污染的表層移向深層。
這種對策的困難、風險和代價在于:(1)進行除污染作業的人員可通過外照射及吸入放射性核素而增加受照劑量,對他們要采取防護措施;(2)除污染面積大時,不僅所花代價大,貯存或處理大量放射性廢物也是個困難問題;(3)部分物品因污染而難以使用,也是經濟上考慮的主要因素,但實施上述對策對公眾健康的危害預計是很小的。
B.10 醫學處理
只有發生的事故嚴重,早期對策無效,對工作人員和公眾造成危害時,才需進行醫學處理。處理人數較多時,困難和代價較大。整理
更多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