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油(氣)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測井衛(wèi)生防護標準

發(fā)布時間:2011-08-26 共1頁

  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油(氣)田非密封型放射源(以下簡稱非密封源)測井的放射衛(wèi)生防護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油(氣)田使用非密封源進行放射性示蹤測井的實踐。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Z128 職業(yè)性外照射個人監(jiān)測規(guī)范
  GB8703 輻射防護規(guī)定
  GB9133 放射性廢物分類標準
  GB11806 放射性物質安全運輸規(guī)定
  GB11930 操作開放型放射性物質的輻射防護規(guī)定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放射性示蹤測井 radioactive tracer logging
  用注入油井的放射性示蹤劑確定流體在井管內或地層孔隙間的運動狀態(tài)及其分布規(guī)律和井身工程質量參數(shù)的方法。
  3.2 井下釋放器 in-well releaser
  盛裝放射性示蹤劑并且能送入井下使其定點或定時釋放到井內的一種裝置。
  4 實驗室及其它設施的放射衛(wèi)生防護要求
  4.1 實驗室
  4.1.1 實驗室的分類、分級、選址和布局
  4.1.1.1 按照GB8703的規(guī)定要求,結合油田測井中使用放射性核素的等效年用量和最大等效日操作量,油田測井用非密封源實驗室屬于第三類開放型單位,乙級或丙級工作場所。
  4.1.1.2 乙級實驗室可以設置在單獨建筑物內,也可設置在一般建筑物的一層或一端,但必須有單獨的出入口。
  4.1.1.3 實驗室應按照操作放射性水平、放射性污染的危險程度,依次分為清潔區(qū)(包括辦公室、休息室等)、低活性區(qū)(包括儀器維修室、放射性測量室和更衣、淋浴及輻射劑量監(jiān)測間等)和高活性區(qū)(包括開瓶分裝室、貯源庫與廢物貯存設施等)等三個區(qū)域。氣流方向應從低活性區(qū)至高活性區(qū)。
  4.1.2 實驗室的衛(wèi)生防護要求
  4.1.2.1 地面、墻壁、門窗及內部設備的結構力求簡單,表面應光滑、無縫隙;地面應鋪設可更換、易去污的材料,并設地漏接一般下水系統(tǒng);高出地面2m以下的墻面應涂以耐酸、堿的油漆。
  4.1.2.2 開瓶分裝室內必須設通風櫥(或工作箱),櫥內應保持200Pa的負壓,其排氣系統(tǒng)應設過濾裝置;櫥內下接低放射性廢液貯存設施;櫥內還應配備屏蔽β,γ外照射的防護設施。
  4.1.2.3 應有良好的通風與照明,乙級實驗室內換氣次數(shù)為每小時4~6次,丙級實驗室內換氣次數(shù)為每小時3~4次(或自然通風)。
  4.1.2.4 設置專用的放射性廢液和固體廢物的收集容器或貯存設施。
  4.1.2.5 乙級實驗室內設衛(wèi)生通過間(包括更衣、淋浴和輻射劑量監(jiān)測設施等),丙級實驗室內應設置供更衣、洗手和輻射劑量監(jiān)測的設施等。供水采用腳踏或臂肘式開關。
  4.2 貯源庫
  4.2.1 貯源庫應與開瓶分裝室相連接(或相鄰)并有單獨的出入口。墻壁、門窗的材料與結構要道具有防盜與防火的作用。
  4.2.2 貯源庫的地面要光滑無縫隙、易去污、易沖洗。貯源庫要有足夠的使用面積和良好的通風與照明。
  4.2.3 墻壁與門窗要有足夠的防護厚度,確保公眾受照劑量符合GB8703的規(guī)定。
  4.2.4 貯源庫內必須設貯源坑或池,源坑(池)內應保持干燥,其上口應至少高出地面10~20cm,設有防護蓋,并且能加鎖。室內人員活動區(qū)域內的空氣比釋動能率不得超過25μGy.h-1。
  4.3 貯源容器
  4.3.1 所有放射性核素、示蹤劑都必須盛放于嚴密蓋封的內容器內,然后根據其輻射特性再放入具有一定屏蔽能力的貯存運輸容器中。內容器外表面應有示蹤劑生產批號和放射性核素名稱、化學形式、物理狀態(tài)、活度與標定日期的標簽及鮮明的電離輻射警示標識。并附有含上述內容的說明書。
  4.3.2 盛裝放射性示蹤劑的內容器應選用質地堅韌,并具有良好密封性能的容器,不應使用容易損壞、破裂的容器。
  4.3.3 貯存運輸容器應便于搬運和易于放入與取出容器,而且必須能加鎖。其外面除有容器編號和放射性核素名稱、活度與標定日期外,還必須有鮮明的電輻射警示標識和"當心電離輻射"字樣以及使用單位名稱。距防護容器外表面5cm處的空氣比釋動能率不得超過25μGy.h-1,1m處的空氣比釋動率不得超過2.5μGy.h-1。貯存運輸容器外表面的放射性污染,α不得超過4×10-1Bq.cm-2,β不得超過4Bq.cm-2。
  4.3.4 貯存β放射性核素的貯存運輸容器壁厚必須大于β粒子在該容器材料中的最大射程β粒子最大能量在1MeV以上時,需注意屏蔽韌致輻射。
  4.4 廢液廢物貯存設施
  4.4.1 放射性液體和固體廢物的分類按照GB9133的規(guī)定執(zhí)行。
  4.4.2 低放射性廢液的排放按照GB8703的規(guī)定執(zhí)行。
  4.4.3 實驗室內應設放射性污物桶,所有固體放射性廢物應丟入污物桶內收集或放入貯存設施內暫存。污物桶和貯存設施表面的空氣比釋動能率不得超過25μGy.h-1
  4.4.4 實驗剩余放射性溶液和高濃度的容器刷洗液等不能排放的廢液,按半衰期長短分別收集在專用收集容器內,可作為放射性廢物在貯存設施中封存。
  5 非密封源操作的衛(wèi)生防護要求
  5.1 一般要求
  測井用非密封源的操作應遵循GB11930中有關的輻射防護原則與要求,尤其注意以下凡點:
  a)在滿足技術要求的條件下,選用毒性較低、γ輻射能量較低、半衰期較短的放射性核素,并盡量減少使用及貯存的活度;
  b)采用遠距離操作,盡量選用機械、自動和密閉的方式操作;
  c)熟練操作技術,努力縮短操作時間;
  d)及時處理放射性污染,防止污染的擴散;
  e)盡量減少放射性廢液、廢物的產生;
  f)加強安全防護管理,防止放射性污染事故的發(fā)生。
  5.2 實驗室操作衛(wèi)生防護要求
  5.2.1 操作放射源前,應做好充分準備工作,熟悉操作程序,核對放射性物質名稱、活度、出廠日期、總量、分裝量,檢查儀器設備是否正常,通風是否良好,檢查實際活度是否與標示活度一致。
  5.2.2 采用新技術新方法時,應通過"模擬試驗"確認切實可行,并經放射衛(wèi)生技術服務機構認定操作熟練后,方能正式操作。
  5.2.3 對開瓶、分裝、配制、蒸發(fā)、烘干溶液或當有氣體、氣溶膠產生的操作須在通風櫥或操作箱內進行,易于造成污染的放射性操作必須在鋪有易去污材料的工作臺上或搪瓷盤內進行。
  5.2.4 吸取放射性溶液時,嚴禁用口吸取。
  5.2.5 工作場所要經常濕式清掃,清掃工具不得與非放射性區(qū)混用。
  5.2.6 放射工作人員必須了解處理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原則,熟悉放射性污染事故的處理方法,見附錄A(資料性附錄)。
  5.3 測井中的衛(wèi)生防護要求
  5.3.1 測井中釋放放射性示蹤劑應采用井下釋放方式,將裝有示蹤劑的井下釋放器隨同測井儀一起送入井下一定深度處,由井上控制在井下釋放放射性示蹤劑。
  5.3.2 采用井口釋放方式時,應先將示蹤劑封裝于易在井內破碎或裂解的容器或包裝內,施行一次性投入井口的方法;禁止使用直接向井口內傾倒示蹤劑的方法,以防止污染操作現(xiàn)場。
  5.3.3 釋放放射性示蹤劑前,必須經過認真檢查井口各閘門、井管壓力與水流量正常,井管與套管通暢,井口絲堵與防噴盒結構嚴密后,按照常規(guī)操作程序釋放示蹤劑,防止含放射性示蹤劑的井水由井口回噴,污染井場與環(huán)境。
  5.3.4 操作放射性示蹤劑和扶持載源井下釋放器或注測儀進出井口時,必須采用適當長度的操作工具。
  5.3.5 測井現(xiàn)場的空氣比釋動能率超過2.5μGy.h-1,有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的范圍,應劃為警戒區(qū)。
  并在其周圍設置電離輻射警示標識,防止無關人員進入。
  5.3.6 現(xiàn)場測井操作人員,必須穿戴符合要求的專用工作服、帽子、口罩和手套等個人防護用品,并要做到統(tǒng)一保管和處理。操作強γ放射源時,還應使用鉛防護屏和戴鉛防護眼鏡。
  5.3.7 放射性示蹤測井施工前、后,須按7.3與7.4進行常規(guī)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進行妥善處理。
  5.3.8 未用或剩余放射性示蹤劑(或連同釋放器)以及放射性廢物必須帶回實驗室處理。
  5.3.9 每次使用后的井下釋放器及同位素注測儀的同位素小室,必須帶回實驗室內,由專人在專用洗刷池內沖洗、去污及維修、保養(yǎng)后待用。
  6 測井用非密封源運輸?shù)男l(wèi)生防護要求
  6.1 油田外部運輸時,其包裝和運輸工具要求應符合GB11806中的有關規(guī)定。
  6.2 供測井用載運放射性物質的專(兼)用交通工具,必須設有固定源罐的安全裝置與防護設施,并且能與車上的固定物連鎖。
  駕駛員受到的外照射劑量應小于相應的年劑量限值。車輛外表面的空氣比釋動能率不得超過25μGy.h-1,距車輛外表面1m處不得超過2.5μGy.h-1。
  6.3 搬運或傳遞放射源的工具必須操作靈活、使用方便、性能可靠,并使放射源與人體間保持適當?shù)木嚯x。
  7 防護監(jiān)測
  7.1 個人劑量監(jiān)測按照GBZ128的規(guī)定執(zhí)行。
  7.2 所有放射性核素的容器及其外包裝,貯存和運輸設備,使用前、后要進行γ輻射水平和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的測定。
  7.3 實驗室內每次高活性操作和現(xiàn)場測井操作前、后,必須對工作場所輻射水平和設備及場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進行測量,必要時應測量空氣中放射性氣溶膠濃度。
  7.4 當實驗與測井操作人員工作結束離開實驗室或現(xiàn)場時,必須測量其裸露皮膚、工作服和個人防護用品的放射性沾污水平,發(fā)現(xiàn)污染,立即妥善處理。
  7.5 一般情況下,實驗室輻射水平與設備、地面及墻壁表面的放射性污染水平,每月進行一次全面監(jiān)測。
  7.6 環(huán)境劑量監(jiān)測按照GB8703中規(guī)定執(zhí)行。整理

  更多訪問:,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