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絲蟲病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

發布時間:2011-08-26 共1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制定本標準。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絲蟲病(班氏絲蟲病和馬來絲蟲病)各期,即微絲蚴血癥、急性絲蟲病和慢性絲蟲病的診斷標準、治療方法及防治原則。
  本標準適用于疫區專業機構開展絲蟲病防治工作和各級衛生防疫、醫療保健機構對絲蟲病患者的診治。
  2 診斷原則
  根據流行季節絲蟲病流行區居住史、臨床表現以及病原學檢查、血清免疫學檢查等予以診斷。
  3 診斷標準
  3.1 微絲蚴血癥
  3.1.1 流行季節流行區居住史。
  3.1.2 夜間采血檢查微絲蚴陽性。
  確診病例:具備3.1.2.
  3.2 急性絲蟲病
  3.2.1 流行季節流行區居住史。
  3.2.2 有反復發作的非細菌感染性肢體(或陰囊、女性乳房)淋巴結炎/淋巴管炎(或精索炎、睪丸炎、附睪炎),局部疼痛、觸痛、腫脹、溫熱感,或有丹毒樣皮炎,癥狀持續超過3天,伴有發熱、頭痛、不適等全身癥狀。
  注:馬來絲蟲病急性炎癥局限于肢體。
  3.2.3 夜間采血檢查微絲蚴陽性。
  3.2.4 間接熒光抗體試驗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抗體陽性。
  疑似病例:具備3.2.1、3.2.2。
  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加3.2.3或疑似病例加3.2.4。
  3.3 慢性絲蟲病
  3.3.1 較長期流行區居住史。
  3.3.2 有不對稱性肢體淋巴水腫、象皮腫、鞘膜積液、乳糜尿以及陰囊或女性乳房腫大(馬來絲蟲病慢性體征局限于肢體淋巴水腫、象皮腫,且腫脹處限于膝、肘關節遠端)。或兼有3.2.2的表現。
  3.3.3 夜間采血檢查微絲蚴陽性。
  3.3.4 間接熒光抗體試驗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抗體陽性。
  3.3.5 在尿、淋巴液、鞘膜積液(或其他抽出液)內查見微絲蚴,在淋巴管、淋巴結內查見成蟲,或在病理組織切片查見絲蟲斷面。
  疑似病例:具備3.3.1、3.3.2。
  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加3.3.5或3.3.3或3.3.4。
  4 處理原則
  4.1 病原治療
  4.1.1 個體治療
  4.1.1.1 班氏絲蟲病
  一般用海群生(乙胺嗪)總劑量4.2g7天療法(總量70~84mg/kg),即每次0.2g,每天3次,連服7天(成人量,兒童用量應遞減,孕婦、哺乳期婦女及有嚴重疾患者應緩治或免予治療,下同)為一療程,需復治2~3個療程,間隔半月以上。
  4.1.1.2 馬來絲蟲病
  一般用海群生總量2g的4天或2天療法(總量33~40mg/kg),即0.5g頓服,連續4天或0.5g,每天2次連續2天,復治2~3個療程,間隔半月以上。對微絲蚴密度較高者,首次治療宜用海群生1g 10天微量遞增療法(即第1~4天,每天12.5mg;第5~7天,每天25mg;第8~9天,每天50mg;第10天補足1.0g頓服)。
  4.1.2 群體治療
  4.1.2.1 班氏絲蟲病
  4.1.2.1.1 人群微絲蚴率在10%~20%的地區,于血檢普查后,采用全民普服0.3%海群生藥鹽6個月(海群生總量約9g),對檢出的微絲蚴血癥者再用海群生3g 5天療法,即每次0.3g,每天2次,5天為一療程,治療2~3個療程,間隔半月以上。
  4.1.2.1.2 人群微絲蚴率在5%~10%的地區,于血檢整群抽樣調查后,全民普服0.3%海群生藥鹽6個月。
  4.1.2.1.3 人群微絲蚴率在5%以下地區,采取普查,對微絲蚴血癥者用海群生3g 5天療法治療2~3個療程,間隔半月以上。
  4.1.2.2 馬來絲蟲病
  4.1.2.2.1 人群微絲蚴率在5%~10%的地區,采取普查,對微絲蚴血癥者用海群生總劑量2g的4天或2天療法治療3~4個療程,間隔半月以上;亦可采取全民普服0.3%海群生藥鹽4~6個月。
  4.1.2.2.2 人群微絲蚴率在5%以下地區,采取普查,對微絲蚴血癥者用海群生2g的4天或2天療法治療2~3個療程,間隔半月以上。
  4.1.2.2.3 群體治療時間以冬、春季節為宜。
  4.2 對癥治療(詳見附錄C)
  4.3 媒介防治
  4.3.1 結合環境整治和新農村建設,清除蚊媒孳生地。
  4.3.2 提倡使用蚊帳、紗窗、紗門等防蚊設備和應用驅蚊劑。
  4.3.3 在有嗜人按蚊的馬來絲蟲病流行區,可結合瘧疾防治開展殺蟲劑室內滅蚊。整理

  更多訪問:,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