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使用本標準的說明
A.1本標準適用于職業性森林腦炎的診斷、分型及處理,非職業性森林腦炎可參照執行。
A.2森林腦炎病毒常通過帶有病毒的蟬叮咬侵入人體,進入人體的病毒數量較多或人體抵抗力低下時最易發病。突然起病,發熱(多為高熱),全身不適伴中樞神經損害表現為其特征。
A.3本病潛伏期一般為7~14天(1~30天或更長),故觀察期規定至少為2周。重度森林腦炎潛伏期較短,病情重,預后差,故對此類病人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以利及時處理,改善預后。
A.4職業性森林腦炎的發病主要在5~8月,且均有蜱叮咬史;實驗室檢查目前常用間接免疫熒光技術檢查,可見特異性IgM、IgG升高,也有采用補體結合實驗和血凝抑制實驗見雙份血清效價增高4倍以上,有助于與其他腦炎相鑒別。
A.5本標準的診斷分級中,輕度森林腦炎相當于以往文獻中的"頓挫型",中度森林腦炎即相當于以往的輕型,重度森林腦炎為即過去的普通型和重型凡在中度病情基礎上,出現意識障礙、吞咽困難、語言障礙和肌肉弛緩性癱瘓等表現,均列為重度森林腦炎。
A.6疫苗接種可有效預防森林腦炎,由于接種后1.5~2個月方能產生抗體,故進入林區者預防接種應在3月份前完成;其有效期約為一年,故林區工作者每年均需重復注射疫苗。整理
更多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