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單 元 | 細 目 | 要 點 |
一、緒論 | (1)預防醫學的定義 | |
(2)預防醫學的內容、特點 | ||
(3)當代健康觀的內容 | ||
(4)疾病自然史與預防機會 | ||
(5)三級預防策略:第一級預防、第二級預防、第三級預防 | ||
(6)循證醫學的基本概念及其在預防決策中的運用 | ||
二、統計學基本知識 | 1.基本概念與基本步驟 | (1)統計學中的幾個基本概念:總體與樣本、變量、誤差、計量資料及計數資料 |
(2)統計工作的基本步驟 | ||
2.統計表與統計圖 | (1)統計表結構與要求 | |
(2)統計圖選擇與制圖通則 | ||
3.平均數 | 平均數的概念:算術平均數、幾何均數及中位數 | |
4.相對數 | 常用相對數的種類:率、構成比及相對比 | |
三、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學原理和方法 | 1.流行病學概論 | (1)流行病學的定義 |
(2)流行病學的原理、基本原則及方法 | ||
(3)流行病學的用途 | ||
2.疾病的分布與影響因素 | (1)疾病分布常用的測量指標:發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 | |
(2)疾病流行強度:散發、暴發、流行、大流行 | ||
(3)疾病三間分布的特征 | ||
3.常用流行病學研究方法 | (1)流行病學方法分類 | |
(2)流行病學研究設計的基本內容 | ||
(3)描述流行病學的概念 | ||
(4)現況研究的概念 | ||
(5)普查與抽樣調查的概念 | ||
(6)分析流行病學的概念及分類 | ||
4.疾病監測 | (1)疾病監測的定義 | |
(2)我國的疾病監測體系 | ||
(3)我國主要的疾病監測方法:被動監測、主動監測、常規報告、哨點監測 | ||
四、臨床預防服務 | 1.臨床預防服務概述 | (1)臨床預防服務的定義、內容及實施原則 |
(2)健康危險因素的概念、收集 | ||
(3)健康維護計劃的概念、制定原則及實施 | ||
2.健康相關行為干預 | (1)行為的概念 | |
(2)行為與健康的關系 | ||
(3)健康相關行為 | ||
(4)健康促進的定義,三個基本策略 | ||
(5)健康教育的概念 | ||
(6)臨床健康咨詢的基本模式 | ||
3.吸煙的控制 | (1)吸煙的主要危害 | |
(2)控煙的有效策略及措施 | ||
4.合理營養 | (1)營養的基本概念和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及能量 | |
(2)營養失衡:營養缺乏病、營養過剩性疾病 | ||
(3)合理膳食指導:膳食指南、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及特殊人群營養指導 | ||
五、人群健康與社區衛生 | 1.人群健康與社區預防服務 | (1)人群健康與社區衛生的基本概念 |
(2)社區預防服務:定義、特點、目的及主要內容 | ||
(3)社區預防服務項目實施與管理:社區動員;社區診斷;計劃制定、實施與評價 | ||
2.環境衛生 | (1)環境衛生的概念 | |
(2)飲用水衛生:介水傳染病、水源選擇與防護 | ||
(3)土壤污染 | ||
3.農村職業衛生 | (1)職業衛生概念 | |
(2)職業有害因素定義及種類 | ||
(3)高溫作業與中暑 | ||
(4)鄉鎮企業勞動衛生特點 | ||
4.食品安全 | (1)食品安全的定義 | |
(2)食源性疾病的定義及特征 | ||
(3)食物中毒的定義、分類和特點; | ||
(4)常見細菌性、真菌性、化學性及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 | ||
5.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 | (1)傳染病與感染性疾病的定義 | |
(2)傳染病發生的條件 | ||
(3)傳染病流行過程的三個環節及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 | ||
(4)傳染病預防控制的策略 | ||
(5)傳染病報告:報告病種及時限、報告種類 | ||
(6)免疫規劃(計劃免疫)的定義 | ||
(7)預防接種的種類 | ||
(8)擴大免疫規劃 | ||
(9)免疫規劃程序 | ||
(10)疫苗的保存,冷鏈管理 | ||
(11)常見疫苗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 | ||
6.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與控制 | (1)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概念及主要病種 | |
(2)慢性病的管理:慢性病管理的目的;慢性病自我管理的定義、任務及基本技能 | ||
(3)慢性病的防治原則 | ||
7.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應急策略 |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概念、特點、分類和分級 | |
(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和處理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