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7 共1頁
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從法律上規定了我國實行醫師資格考試制度,使我國執業醫師考試實現了法制化。
1我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總體發展狀況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頒布后,我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工作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的工作思路,在有中國特色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道路上不斷開拓前進。1999年9月1日至20日,由各考區組織的第一次實踐技能考試開考。同年11月20日至21日,第一次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在全國31個考區近400個考點同時進行。2年之后,從2001年起,實踐技能考試和綜合筆試每年同一時間在全國進行。7年來,廣大執業醫師考試工作者克服了我國執業醫師考試專職考試機構少、考生數量多而分布廣、考務工作量大等困難,實現了考試設計、考試技術、考務管理、信息技術應用的穩步發展,發揮了對育改革與發展的導向作用,在人才評價和提高醫學人才能力和素質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累計組織270多萬名西醫類、中醫類、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考生參加考試,為我國準入了118萬名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占我國醫師總數的78%.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實施為我國衛生人才隊伍的建設,為13億人民的健康事業作出了貢獻。
2我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設計
2.1考試原則
我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堅持效度、信度和經濟性三原則。效度原則即考試的有效性,要求考試能夠測試出被試者真正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信度原則即考試的可靠性,要求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對任何一個被試者進行測試,都應采用一個統一、穩定的測量尺度,不能因為考試時間不同、考試地點不同、主考官不同而導致考試結果的水平不一致;經濟性原則就是要注意控制考試的成本。
2.2考試性質
我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是標準參照考試。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作為行業準入考試,是評價申請醫師資格者是否具備從事醫師工作所必需的職業精神、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考試。
2.3考試形式
我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采用口試、操作、紙筆、計算機等考試形式。其中,實踐技能考試主要采用口試、技能操作等形式,這樣做有利于測量考生對知識的分析、綜合、應用、操作技能以及評價等方面的能力。各考區設實踐技能考試基地,每位考生必須在同一考試基地依次通過所設考站測試。綜合筆試包括基礎醫學綜合、專業科目和公共科目。
2.4考試編制
編制考試大綱,確定考試所要覆蓋的內容。確定題型、題量、時間和題目的編排方式。在試題編制方面,確定考試內容中所涉及的每一內容范圍的比例,確定認知層次、題型、試題難度中每一層次目標的相對比重。
2.5考試分析
考前對試卷進行預測,考后對試卷進行定量分析,包括試題的難度、區分度、試卷的信度和效度等。
2.6考試技術
為了能在規定的考試時間內測試出更多的知識點并使試題樣本分布均勻、有代表性,紙筆考試使用客觀多項選擇題,實踐技能考試實行三站考試。
2.7考務管理
執業醫師考試的考務實行國家醫學考試中心、考區與考點三級負責制。
2.8考試記分
考試采用原始分記分,考試總分為各題分數總和。其中,操作技能考試確定評分標準,以保證評分的客觀標準化;紙筆考試采用客觀多項選擇題常用的0~1記分法。
3我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改革與發展
從1999年開考以來,各級領導和各考區、考點重視;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的工作思路;試題開發專家、考官、考務工作者三支隊伍努力工作;管理和監督工作有力,我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工作較好地落實了蔣作君副部長“對國家醫學考試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嚴之又嚴、細之又細、實之又實,確保萬無一失”的指示,在改革中不斷發展。
3.1試題、試卷的編制
修訂了考試大綱,加強了對考生應用能力的考查,增加了對醫德醫風的考查。
3.2考試技術的應用
紙筆考試采用了客觀多項選擇題。實踐技能考試實現了三站考試。在計算機病例模擬(CCS)技術、臨床客觀結構化多站考試(OSCE)考試、標準化病人(SP)技術等方面,部分院校已經為我國執業醫師考試技術的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做了比較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
3.3信息技術的應用
實踐技能考試第三站采用了計算機多媒體考試方式。開發、使用了“醫師資格考試報名照片采集系統”,有效地防范了替考。采用計算機多媒體對考生的醫德醫風進行了測試。2005年進行了網上報名試點工作。2006年實現了在互聯網上采集、管理考生信息的功能。
3.4考務管理
建立了考試的組織管理機構,成立了衛生部醫師資格考試委員會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醫師資格考試領導小組。10個考區已經成立了專業的考試機構。進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設,出臺了《醫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醫師資格考試違紀處理規定》等規章制度和《醫師資格考試考務管理手冊》、《醫師資格考試考生指導手冊》等操作指南。堅持巡考與督導制度,采用科學的技術手段,有效地防范了違規違紀行為;制定了《醫師資格考試考務工作評估辦法》,為評估工作的制度化打下了基礎。
3.5實踐技能考試基地建設和考官培訓
制定了相關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考試基地逐步集中,截止到2006年,已有1個考區將口腔醫學、公共衛生學和臨床醫學各設一個考試基地,有10個考區將口腔醫學和公共衛生學各設立一個考試基地。制定了《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試基地建設標準及評估細則》并在試點中不斷得到完善,為下一階段基地建設的制度化奠定了基礎。
3.6為育的改革與發展服務
通過把醫療衛生工作對育的實際需求客觀、及時地反饋到學校教育中,促進了育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在進行需求調查的基礎上,向60所醫學院校提供了《醫師資格考試學科成績分析報告》。同時,也向考生提供了綜合筆試的考試成績分析報告,使考生了解本人對知識能力的掌握程度。
3.7研究和交流工作
在考試合格標準、客觀題作弊雷同判定標準、考生圖像信息采集系統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同美國醫師考試委員會開展了合作與交流。
目前,我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第一,我國考生數量多、層次多、分布廣,考務管理工作難度比較大。第二,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考試技術的全面推廣,特別是信息技術的全面推廣有一定難度。第三,社會對醫師能力和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對考試的客觀化、標準化、科學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發達國家在考試技術、考務管理、信息技術的應用方面也在不斷發展。
4我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十一五”時期的工作要點
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十一五”發展規劃確立了2010年在考試技術、信息技術應用與考務管理上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高強部長、佘靖副部長等還專門就“規劃”作了重要批示。高部長在批示中指出:“組織國家醫學考試,是規范醫師執業資格準入,提高醫師基本業務素質,調動廣大醫務人員鉆研業務的積極性,增強衛生業務能力和水平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十五’時期取得了重大成績,衛生隊伍的狀況有了很大改善。‘十一五’仍任重道遠,希望考試中心的同志們,團結一致,振奮精神,明確目標,開拓創新,努力提高考試的科學性,通過考試鑒別人才、發現人才,加強對地方考試工作的監督指導,在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為了落實部長的批示和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十一五”發展規劃的各項目標,我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十一五”時期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4.1開展研究工作
要認真實施《國家醫學考試中心科技工作中長期發展規劃》、《國家醫學考試中心科研基金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完善科研項目基金申報與管理制度,重點開展“十一五”規劃科研項目。要重點完成執業醫師基本標準的研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試題等值研究,實現基于項目反應理論(IRT)的醫師資格考試題庫應用的研究以及計算機病例模擬(CCS)、臨床客觀結構化多站考試(OSCE)和標準化病人(SP)考試技術的研究。
4.2制定執業醫師標準和考試大綱
作為行業準入考試,是對執業醫師臨床綜合能力、思維過程和實際工作能力的綜合評價。不同于醫學院校用于評價學生是否掌握所教授內容為目的的學科考試。以傳統醫學課程為基礎的大綱已不適應以實際問題和醫師任務為中心的教育改革的要求。考試大綱的修訂要打破目前按照傳統學科劃分的模式,要按照醫師的基本工作內容,緊密聯系工作實際和工作場景,將大綱考核的內容與知識點重新整合為基礎綜合、專業綜合和實踐綜合三部分。其中,基礎綜合部分包括工作中必須掌握的基礎學科、法規、倫理、心理和人文學科的基本理論、概念、原理、原則等;專業綜合將以人體系統、疾病的分類來劃分。試題將結合病例(案例),考核醫師必須掌握的專業理論與知識,也適當融合基礎學科、人文學科等內容;實踐綜合將著重考查考生綜合運用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醫師的任務來劃分,試題以臨床情景模擬的形式考核。例如,急診、門診(初診、復診)、病房、病例或案例等。考試大綱的修改必將對醫學院校的教學和臨床實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育培養高素質的合格人才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
4.3完善考試技術
實踐技能考試中實現計算機模擬病例考試。實踐技能考試實現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5站以上),逐步建立完善的臨床客觀結構化多站考試模式(OSCE)。綜合筆試實現計算機化考試,力爭“十一五”期間在部分考區實現標準化病人(SP)的培養和使用試點工作。
4.4加強考務管理
建立與完善考務管理制度。建設標準化考試基地,完成實踐技能考試基地的評估及考區考務評估。實施規范的國家級考官培訓與考核制度。進行全國保密室檢查,確保考試安全有效。堅持與完善巡考工作制度。
4.5應用信息技術
建立較完善的考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網上報名。整合醫學院校畢業生信息庫、醫療機構信息庫等,提高資格審核的準確性。建立國家醫學考試中心網站,使其成為為各級工作人員和考生服務的國家級平臺。
4.6構筑醫學人才評價體系
構筑起院校、考試機構、用人單位之間緊密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攜手并進的人才評價體系。促進學校對學生思想道德培養的重視,促進學校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重視,促進育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完成對已準入醫師的跟蹤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