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1-21 共1頁
音啞與失音的臨床表現及其意義
音啞是指語聲嘶啞的癥狀;失音是指語而無聲的癥狀,古稱“喑”。
(一)新病音啞或失音
新病音啞或失音多屬實證,多因外感風寒或風熱襲肺,或痰濕壅肺,肺失清肅,邪閉
清竅所致,即所謂“金實不鳴”。
(二)久病音啞或失音
久病音啞或失音多屬虛證,多因精氣內傷,肺腎陰虛,虛火灼肺,以致津枯肺損,聲音難出,即所謂“金破不鳴”。
(三)暴怒喊叫或持續高聲宣講而音啞或失音暴怒喊叫或持續高聲宣講而音啞或失音屬氣陰耗傷。
(四)久病重病,突見語聲嘶啞久病重病,突見語聲嘶啞多是臟氣將絕之危象。
第 (二)、(三)、(四)條內容為調整內容。
變化:關于聽聲音部分的內容,新教材在(二)(三)(四)點上做了內容調整。
解讀: 調整之后的內容更加概括, 突出了一些重點聲音所體現的病理狀態,考生在復習時需要牢牢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