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5 共1頁
2010年歷年真題
一、案例分析題
(1-7題共用題干)
A銅業公司是某大型企業的控股子公司,2009年,A銅業公司新建采用艾薩熔煉技術生產銅及硫酸的項目,項目于2009年1月開始建設,9月10日投產運行。項目主要工藝設備有艾薩熔煉爐、電爐、余熱鍋爐等。艾薩熔煉爐產生的高溫煙氣進入余熱鍋爐,經熱交換后產生蒸汽,熱交換后的煙氣經除塵凈化系統處理后排放。余熱鍋爐設計額定蒸汽壓力2.5MPa、額定蒸發量35t/h、額定蒸汽溫度350℃。
2009年11月24日20時,當班調度甲聽到一聲巨響,隨即在監控系統屏幕上看到余熱鍋爐房有大量蒸汽噴出。甲按照應急救援預案要求立即拉響警報,通知緊急停爐和現場人員撤離,報告公司總經理乙。乙接報后,立即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同時趕往現場指揮救援。21時,經人員清點,仍有5名職工下落不明,乙派2名工人進入現場查看情況,因現場蒸汽太大,2名工人被燙傷。于是緊急外調防護服,救援人員穿上防護服進入余熱鍋爐房,發現有4名職工死亡、1人重傷。
事后查明,事故發生時余熱鍋爐的運行壓力2.3MPa、蒸汽溫度310℃,從熔煉爐到余熱鍋爐的冷卻屏波紋金屬軟管爆裂,大量高溫飽和蒸汽噴出,導致現場人員傷亡。此次事故的直接經濟損失為420萬元。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14分,每題2分,1-3題為單選題,4-7題為多選題)
1.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該起事故屬于( )。
A.一般事故
B.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
E.特別重大事故
2.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1986),該起事故的類別是( )。
A.物體打擊
B.灼燙
C.鍋爐爆炸
D.容器爆炸
E.火災
3.該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
A.熔煉爐煙氣溫度過高
B.熔煉爐高溫煙氣壓力過高
C.波紋金屬軟管質量不合格
D.現場職工未佩戴勞動防護用品
E.鍋爐房設計不合理
4.根據《職業病目錄》(衛法監發【2002】108號),該熔煉爐操作工可能罹患的職業病包括( )。
A.塵肺
B.職業性放射性疾病
C.職業中毒
D.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
E.生物因素所致職業病
5.根據規定,該起事故調查組的組成單位應包括( )。
A.所在地市級(設區的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
B.所在地市級(設區的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C.所在地市級(設區的市)人民檢察院
D.所在地市級(設區的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
E.A銅業公司控股母公司
6.該起事故調查中,針對技術缺陷方面的分析應包括( )。
A.余熱鍋爐的操作規程
B.冷卻屏波紋金屬軟管的質量
C.余熱鍋爐的工程設計
D.冷卻屏波紋金屬軟管的爆炸當量
E.A銅業公司的安全生產責任制
7.從該起事故應急過程看,A銅業公司事故應急預案中應補充完善的內容包括( )。
A.調度員應急響應程序
B.事故報告程序
C.應急裝備配備要求
D.應急處置程序
E.人員清點程序
正確答案:1.B;2.B;3.C;4.ABCD;5.AB;6.ACD;7.CD
二、案例分析
8.D煤礦采用井工開采方式,設計生產能力450萬噸/年,服務年限35年,基建施工年限5年,2009年1月1日開始建設,該煤礦基建工程分別由兩家施工企業承擔,井下有5個基建工作面,礦井開采的煤層上部巖層中有2個含水層,開采煤層周邊有采空區和廢棄井巷,并已探明采空區充水。
2010年4月25日13時,當班工人在井下第3基建工作面作業時,發現巷道局部有“冒汗”、滲水等透水現象,班長甲立即向調度室報告,但當班調度員乙接報后未采取任何處置措施,15時10分,第3基建工作面發生重大透水事故,事發時,井下有作業人員185人,緊急升井101人,經3天奮力救援,59人獲救,事故導致21人死亡,4人失綜。
事故發生后,D煤礦深感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D煤礦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編制安全生產專項應急預案,內容包括:應急處置基本原則,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預防與預警,應急處置、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應急組織機構和人員的聯系方式、逃生路線,標識和圖紙以及相關文件附在預案之后,專項應急預案經企業內部評審后印發,并報當地縣人民政府備案,之后,D煤礦組織開展了透水事故專項應急救援演練。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22分);
1.說明D煤礦安全生產專項應急預案應補充的內容。
2.指出D煤礦專項應急預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說明調度員乙在接到甲報告后應采取的應對措施。
4.針對透水事故的應急救援演練,編制全面演練方案。
正確答案:
1.D煤礦安全生產專項應急預案應補充的內容:危險性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特征、預防措施等內容。
2.D煤礦專項應急預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專項應急預案不能經企業內部評審后印發,應當組織專家對本單位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評審,評審應當形成書面紀要并附有專家名單。應急預案經評審后,由煤礦主要負責人簽署公布。
(2)專項應急預案報當地人民政府備案不妥,應當報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3.調度員乙在接到甲報告后應采取的應對措施:下達立即停止生產,撤離作業人員的調度指令,讓職工在第一時間得知信息。然后再根據規定向值班礦領導和礦長以及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4.針對透水事故的一級救援演練,編制全面演練方案:
(1)演練準備階段:確定演練時間、目標;編寫演練方案;確定演練現場規則;指定評價人員;安排后勤工作;準備和分發評價人員工作文件;培訓評價人員;講解演練方案與演練活動。
(2)演練實施階段:記錄參演組織的演練表現。
(3)演練總結階段:評價人員訪談演練參與人員;匯報與協商;編寫書面評價報告;演練參與人員自我評價;舉行公開會議;通報不足項;編寫演練總結報告;評價和報告補救措施;追蹤整改項的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