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對于在生產設備受損或失效時,有毒、有害氣體可能泄漏的作業場所,
A.配備常規勞動防護用品
B.現場醒目處放置必需的防毒護具
C.設專人和專門措施,確保防毒護具處于良好待用狀態
D.所有上述答案
22.應急行動級別與企業性質的內在危險性有關。大多數企業采用三級分類系統,這三級分類系統中不包括
A.預警B.現場應急C.全體應急D.應急待命
23.在疑似職業病病人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用人單位_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A.可以解除B.不得解除或終止C.可以更改D.可以終止
24.職業安全健康危險源是
A.污染環境的風險
B.可能導致危害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根源或狀態
C.造成死亡、疾病、傷害、損壞或其他損失的意外情況
D. A和C
25.根據2002年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職業病目錄,以下_不屬于法定的職業病。
A.腰肌勞損B.陶工塵肺C.汽油中毒D.局部振動病
26.根據能量轉移理論的概念,事故的本質是
A.能量的不正常作用B.造成人員死傷
C.造成經濟損失D.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27.危險品單位、礦山、建筑施工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資格培訓時間不得少于學時。
A. 16 B. 32 C. 48 D. 64
28.根據安全生產管理原則,對于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需要保護的第一對象是
A.設備B.從業人員C.管理人員D.技術人員
29.系統的安全性評價是運用_的方法對系統中存在的危險進行評價和預測的過程。
A.衛生工程B.人機工程C.系統工程D.安全工程
30.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組織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演練分為桌面演練、功能演練和全面演練三種類型,功能演練是指
A.針對應急救援預案中某項應急響應功能或其中某些應急響應行動舉行的演練活動
B.實戰性演練
C.調用很多的應急人員和資源
D.演練完成后,除采取口頭評論外,還應提交正式的書面報告
31.事故應急預案演練后應對其結果進行評價,演練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為不足項、整改項和改進項,整改項是指
A.不會對人員的生命安全與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
B.在下次演練前予以糾正
C.策劃小組負責人應對其進行詳細說明
D.兩個以上整改項也不會構成不足項
32.以下關于事故應急救援文件的說明,_說法是不正確的。
A.一級文件―預案說明應急管理政策、應急預案的目標、應急組織和責任等內容
B.二級文件―說明某個行動的目的和范圍
C.三級文件―提示說明某個行動的注意事項
D.四級文件―應急行動的記錄。如通訊記錄、應急隊員進出事故危險區的記錄、向政府部門遞交報告的記錄等
33.安全色的用途很廣,下列情況是安全色的應用。
A.管道等涂以不同顏色B.電線的顏色
C.氮氣瓶上涂的黃色D.緊急停止按鈕的顏色
34.站著不動、長期或經常重復地彎腰、軀干扭曲并傾斜的姿勢、經常性重復地單腿支撐的姿勢和手臂長時間前伸等姿勢極易產生疲勞。其原因主要是
A.動態作業B.動作力量過大C.動作幅度過大D.靜態作業
35.在事故應急預案的文件體系中,一級要素“應急準備”不包括以下_二級要素。
A.應急資源的準備B.應急人員教育、訓練與演練
C.互助協議的簽署D.救援醫療與衛生
36.在事故應急預案中,泄漏物控制屬于要素。
A.應急響應B.現場恢復C.應急策劃D.應急準備
37.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而引起的疾病。
A.粉塵B.放射性物質
C.除A、B外的其他有毒、有害物質D.以上都正確
38.苯急性中毒主要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的麻醉作用,而慢性中毒作用主要為的損害。
A.呼吸系統B.造血功能C.消化系統D.排泄系統
39.根據《重大危險源辨識》規定,重大危險源辨識依據是
A.物質的理化性質及其數量B.危險物質的數量
C.物質的理化性質D.物質的危險特性及其數量
40.在下列工廠防塵措施中,最后考慮。
A.佩戴防塵口罩B.采用濕式作業
C.安裝除塵器系統D.經濟、可行時改革工藝,減少粉塵產生
[上一頁] [1]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