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5 共1頁
命題趨勢試卷(四)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
1.認識城市規劃管理具有專業和綜合的雙重屬性基本特征的目的是( )。
A.規劃管理人員要正確把握所從事的工作在規劃管理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著眼于發揮規劃管理系統的效能,管理才能取得實效
B.規劃管理人員應當正確認識規劃管理在城市管理大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確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進行綜合協調,并在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中,探索管理的運行規律,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能
C.規劃管理人員要提高對規劃管理的認識,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管理工作,遵循事務的客觀規律,不斷研究新情況、新問題,總結管理經驗,探索管理規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D.規劃管理人員要增強政策觀念和全局觀念;正確處理局部與整體、當前與長遠的辯證關系,要大處著眼,小處人手,立足當前,放眼長遠,遠近結合,慎重決策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認識規劃管理具有專業和綜合的雙重屬性的目的是,規劃管理人員應當正確認識規劃管理在城市管理大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確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進行綜合協調,并在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中,探索管理的運行規律,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能。認識規劃管理宏觀管理和微觀管理的雙重屬性的目的是,規劃管理人員要增強政策觀念和全局觀念。正確處理局部與整體、當前與長遠的辯證關系,要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立足當前,放眼長遠,遠近結合,慎重決策。認識規劃管理具有服務和制約的雙重屬性的目的是,規劃管理人員必須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服務放在首位,制約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將管理寓于服務之中。認識規劃管理階段性和系統性的目的是,規劃管理人員要正確把握所從事的工作在規劃管理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著眼于發揮規劃管理系統的效能,管理才能取得實效。認識規劃管理具有規律性和能動性的雙重屬性的目的是,規劃管理人員要提高對規劃管理的認識,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管理工作,遵循事務的客觀規律,不斷研究新情況、新問題,總結管理經驗,探索管理規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2.在行政法律關系中,構成行政主體的要件不包括( )。
A.依法成立的組織
B.能以自己的名義對外實施行政行為
C.具有法定的機構編制、職權與職責,同時必須在法律上擁有獨立的行政職權與職責
D.具有固定的機構場所、名稱、組織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行政主體是行政法主體的一部分,行政主體必定是行政法主體,但行政法主體未必就是行政主體。構成行政主體的要件是:(1)依法成立的組織。該組織是由有權機關依法批準成立;包括行政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2)具有法定的機構編制、職權與職責,同時必須在法律上擁有獨立的行政職權與職責。(3)能以自己的名義對外實施行政行為。(4)能依法獨立承擔法律后果;包括法律規定的有利的后果和不利的后果。
3.下列關于城鄉規劃管理環境決定、制約規劃管理過程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規劃管理要重視對管理環境的再認識、再思考,自覺地糾正管理活動中不適應的地方,自覺地適應管理環境
B.規劃管理要適應我國和本地區的管理環境,不能簡單地照搬外國和其他地區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
C.規劃管理必須適應規劃環境,不可以利用、改善管理環境
D.管理環境是規劃管理存在或變革的基本條件,它決定、影響、制約規劃管理的目標、原則、內容及管理方式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管理環境決定、制約規劃管理過程。首先是,規劃管理要適應管理環境的現狀,管理環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自然資源、技術手段等各種因素。這些要素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其發展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規劃管理要適應我國和本地區的管理環境,不能簡單地照搬外國和其他地區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其次是,規劃管理要適應管理環境的發展方向。管理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處于不斷變化之中的。規劃管理對其適應的過程也是不斷變化的過程。因為,適應與平衡往往是相對的、暫時的,適應、平衡孕育著新的不適應、不平衡;不適應、不平衡又預示著新的適應、平衡。規劃管理正是在對管理環境不斷變化的認識、把握和調整中做到適應和平衡的。例如,隨著我國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規劃管理要適應土地出讓的要求,變革規劃管理相關管理程序。總之,規劃管理作為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它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必須與經濟基礎相適應。規劃管理要重視對管理環境的再認識、再思考,自覺地糾正管理活動中不適應的地方,自覺地適應管理環境。
4.下列關于省、自治區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的職責表述正確的是( )。
A.對舉報或控告的受理、核查和處理
B.負責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的組織編制和報批
C.對全國城鄉規劃編制、審批、實施、修改的監督檢查和實施行政措施
D.負責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核發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省、自治區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主要負責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和本行政區內城市總體規劃、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總體規劃的報批有關工作,規劃編制單位資質等級的審查和許可,對舉報或控告的受理、核查和處理,對區域內城鄉規劃編制、審批、實施、修改的監督檢查和實施行政措施等。
5.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的規定,生產、存儲和裝卸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工廠、倉庫和專用車站、碼頭,必須設置在( )或者相對獨立的安全地帶。
A.鄉村邊緣
B.城市邊緣
C.河水或湖泊邊緣
D.城市與鄉村中間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生產、存儲和裝卸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工廠、倉庫和專用車站、碼頭,必須設置在城市邊緣或者相對獨立的安全地帶。易燃、易爆氣體和液體的充裝站、供應站、調壓站,應當設置在合理的位置,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項中,有二個以上選項符合題意。少選、多選或錯選都不得分)
6.為了適應城市交通迅速發展的需要.為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矛盾,大中城市開始落實"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戰略"規劃,并逐步完善綜合交通系統和建設新的交通設施,主要表現在( )。
A.城市交通工程中,開始重視城市客運換乘樞紐的地位和作用
B.城市中各類停車設施、加油(氣)站的規劃建設面臨新的需求
C.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進展加快
D.城市公共交通專用道路開始實施,部分城市開始建設地面快速公交線路
E.人行系統、自行車交通系統在我國城市交通規劃中是可忽視的內容
正確答案:ABCD 解題思路:隨著城市化進程和城市機動化的發展,我國的城市交通正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為了適應城市交通迅速發展的需要,為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矛盾,大中城市開始落實"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戰略",并逐步完善綜合交通系統和建設新的交通設施,主要表現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進展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專用道路開始實施,部分城市開始建設地面快速公交線路;城市中各類停車設施、加油(氣)站的規劃建設面臨新的需求;城市交通工程中,開始重視城市客運換乘樞紐的地位和作用;人行系統、自行車交通系統已經成為我國城市交通規劃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城市交通已經成為城鄉規劃行業中發展最快,技術內容迅速拓展的領域。
7.根據規范性文件的內容和行政立法的實踐,行政立法程序一般包括( )。
A.核準
B.發布備案
C.編制立法規劃
D.征求意見
E.審議通過
正確答案:BCDE 解題思路:行政立法程序,是指行政立法主體依照憲法、法律、法規的規定,制訂、修改和廢止行政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的步驟。根據規范性文件的內容和行政立法的實踐,行政立法程序一般包括:編制立法規劃、起草、征求意見、審查、審議通過、簽署審批、發布備案。
8.行政法調整的社會關系十分廣泛,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有關學者從不同角度,依不同標準,對行政法進行了分類。以行政法的作用為標準,可將行政法分為( )。
A.行政組織法
B.監督行為法
C.行政行為法
D.一般行政法
E.特別行政法
正確答案:ABC 解題思路:行政法調整的社會關系十分廣泛,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行政法律規范極為繁雜。有關學者從不同角度,依不同標準,對行政法進行了分類。(1)以行政法的作用為標準,將行政法分為:行政組織法、行政行為法、監督行為法。(2)以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范圍為標準,將行政法分為:一般行政法、特別行政法。(3)以行政規范的性質為標準,行政法可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
9.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規定,申報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城市、鎮、村莊,必須具備的條件有( )。
A.保存文物特別豐富
B.歷史建筑集中成片
C.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
D.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報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范圍內還應當有3個以上的歷史文化街區
E.歷史上曾經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或者軍事要地,或者發生過重要歷史事件
正確答案:ABCE 解題思路:申報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城市、鎮、村莊,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保存文物特別豐富;(2)歷史建筑集中成片;(3)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4)歷史上曾經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或者軍事要地,或者發生過重要歷史事件,或者其傳統產業、歷史上建設的重大工程對本地區的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或者能夠集中反映本地區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5)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報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范圍內還應當有2個以上的歷史文化街區。
10.在城鄉規劃的審批主體中,關于詳細規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城市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B.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鄉規劃、村莊規劃應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C.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經縣人民政府批準后,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D.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E.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鄉規劃、村莊規劃應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
正確答案:ACDE 解題思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的規定:城市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經縣人民政府批準后,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鄉規劃、村莊規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鄉規劃、村莊規劃應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