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單片機基本常識2

發布時間:2014-08-02 共1頁

 Philips公司以其在嵌入式應用方面的巨大優勢,將MCS-51從單片微型計算機迅速發展到微控制器。因此,當我們回顧嵌入式系統發展道路時,不要忘記Intel和Philips的歷史功績。
  當前趨勢
  SoC嵌入式系統(System on Chip)式的獨立發展之路,向MCU階段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尋求應用系統在芯片上的最大化解決,因此,專用單片機的發展自然形成了SoC化趨勢。隨著微電子技術、IC設計、EDA工具的發展,基于SoC的單片機應用系統設計會有較大的發展。因此,對單片機的理解可以從單片微型計算機、單片微控制器延伸到單片應用系統。
  早期發展
  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個4位的微處理器;Intel公司的霍夫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塊4位微處理器芯片Intel 4004,標志著第一代微處理器問世,微處理器和微機時代從此開始。因發明微處理器,霍夫被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列為“二戰以來最有影響力的7位科學家”之一。
  1971年11月,Intel推出MCS-4微型計算機系統(包括4001 ROM芯片、4002 RAM芯片、4003移位寄存器芯片和4004微處理器)其中4004(下圖)包含2300個晶體管,尺寸規格為3mm×4mm,計算性能遠遠超過當年的ENIAC,最初售價為200美元。
  1972年4月,霍夫等人開發出第一個8位微處理器Intel 8008。由于8008采用的是P溝道MOS微處理器,因此仍屬第一代微處理器。
  1973年intel公司研制出8位的微處理器8080;1973年8月,霍夫等人研制出8位微處理器Intel 8080,以N溝道MOS電路取代了P溝道,第二代微處理器就此誕生。
  主頻2MHz的8080芯片運算速度比8008快10倍,可存取64KB存儲器,使用了基于6微米技術的6000個晶體管,處理速度為0.64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
  1975年4月,MITS發布第一個通用型Altair 8800,售價375美元,帶有1KB存儲器。這是世界上第一臺微型計算機。
  1976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8系列8位的單片機,這也是單片機的問世。
  Zilog公司于1976年開發的Z80微處理器,廣泛用于微型計算機和工業自動控制設備。當時,Zilog、Motorola和Intel在微處理器領域三足鼎立。
  20世紀80年代初,Intel公司在MCS-48系列單片機的基礎上,推出了MCS-51系列8位高檔單片機。MCS-51系列單片機無論是片內RAM容量,I/O口功能,系統擴展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硬件特性
  1、主流單片機包括CPU、4KB容量的ROM、128 B容量的RAM、 2個16位定時/計數器、4個8位并行口、全雙工串口行口、ADC/DAC、SPI、I2C、ISP、IAP。
  2、系統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實現模塊化;
  3、單片機可靠性高,可工作到10^6 ~10^7小時無故障;
  4、處理功能強,速度快。
  5、低電壓,低功耗,便于生產便攜式產品
  6、控制功能強
  7、環境適應能力強。
  基本結構
  1.運算器
  運算器由運算部件——算術邏輯單元(Arithmetic & Logical Unit,簡稱ALU)、累加器和寄存器等幾部分組成。ALU的作用是把傳來的數據進行算術或邏輯運算,輸入來源為兩個8位數據,分別來自累加器和數據寄存器。ALU能完成對這兩個數據進行加、減、與、或、比較大小等操作,最后將結果存入累加器。例如,兩個數6和7相加,在相加之前,操作數6放在累加器中,7放在數據寄存器中,當執行加法指令時,ALU即把兩個數相加并把結果13存入累加器,取代累加器原來的內容6。
  運算器有兩個功能:
  (1) 執行各種算術運算。
  (2) 執行各種邏輯運算,并進行邏輯測試,如零值測試或兩個值的比較。
  運算器所執行全部操作都是由控制器發出的控制信號來指揮的,并且,一個算術操作產生一個運算結果,一個邏輯操作產生一個判決。
  2.控制器
  控制器由程序計數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譯碼器、時序發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等組成,是發布命令的“決策機構”,即協調和指揮整個微機系統的操作。其主要功能有:
  (1) 從內存中取出一條指令,并指出下一條指令在內存中的位置。
  (2) 對指令進行譯碼和測試,并產生相應的操作控制信號,以便于執行規定的動作。
  (3) 指揮并控制CPU、內存和輸入輸出設備之間數據流動的方向。
  微處理器內通過內部總線把ALU、計數器、寄存器和控制部分互聯,并通過外部總線與外部的存儲器、輸入輸出接口電路聯接。外部總線又稱為系統總線,分為數據總線DB、地址總線AB和控制總線CB。通過輸入輸出接口電路,實現與各種外圍設備連接。
  3.主要寄存器
  (1)累加器A
  圖1-2 單片機組成框圖
  累加器A是微處理器中使用最頻繁的寄存器。在算術和邏輯運算時它有雙功能:運算前,用于保存一個操作數;運算后,用于保存所得的和、差或邏輯運算結果。
  (2)數據寄存器DR
  數據寄存器通過數據總線向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送(寫)或取(讀)數據的暫存單元。它可以保存一條正在譯碼的指令,也可以保存正在送往存儲器中存儲的一個數據字節等等。
  (3)指令寄存器IR和指令譯碼器ID
  指令包括操作碼和操作數。
  指令寄存器是用來保存當前正在執行的一條指令。當執行一條指令時,先把它從內存中取到數據寄存器中,然后再傳送到指令寄存器。當系統執行給定的指令時,必須對操作碼進行譯碼,以確定所要求的操作,指令譯碼器就是負責這項工作的。其中,指令寄存器中操作碼字段的輸出就是指令譯碼器的輸入。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