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對室外高壓設備進行預試時,在工作地點裝設遮攔網圍欄,遮攔與試驗設備高壓部分應有足夠安全距離,向外懸掛“止步,高壓危險!”標示牌,并派人看守。被試設備不在同一地點時,另一端還應派人看守。
4、室外擴建、改建施工時,采取非金屬板(木板或其他板材)對施工區域進行封閉隔離,其出入口要圍至臨近道路旁邊,并設置“從此進出”標示牌。進入配電裝置設備區至施工地點出入口處的道路兩旁應設置遮攔網圍欄,圍欄上懸掛適當數量的“止步,高壓危險!”標示牌,標示牌應朝向圍欄外面。
5、當施工地點上方有高壓配電裝置運行時,應設置安全限高標志。
6、在室外構架上工作,應在工作地點臨近帶電部分的橫梁上懸掛“止步,高壓危險!”標示牌。在上下鐵架或梯子上,懸掛“從此上下”標示牌。在臨近其它可能誤登的帶電構架上,懸掛“禁止攀登,高壓危險!”標示牌。
二次系統安全隔離措施
1、在全部停運的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和儀表、自動化監控系統等屏(柜)上工作時,在檢修屏(柜)兩旁及對面運行屏(柜)上設置臨時遮攔或以明顯標志隔開。
2、在部分停運的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和儀表、自動化監控系統等屏(柜)上工作時,在檢修間隔上下與運行設備以明顯標志隔開。
3、在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和儀表、自動化監控系統等屏(柜)上或附近進行打眼等振動較大的工作時,采取防止運行設備中設備誤動作的措施,必要時申請暫停保護。
4、在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和儀表、自動化監控系統等屏間的通道上搬運、安放試驗設備或其它屏柜時,注意與運行設備保持一定距離,防止誤碰運行設備。
智能化
智能化變電站是數字化變電站的升級和發展。在數字化變電站的基礎上,結合智能電網的需求,對變電站自動化技術進行充實以實現變電站智能化功能。智能化變電站的設計和建設,必須在智能電網的背景下進行,要滿足中國智能電網建設和發展的要求,體現中國智能電網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的特征。智能化變電站具有以下功能特征:
1、緊密聯結全網。
2、支撐智能電網。
3、高電壓等級的智能化變電站滿足特高壓輸電網架的要求。
4、中低壓智能化變電站允許分布式電源的接入。
5、遠程可視化。
6、裝備與設施標準化設計,模塊化安裝。
為了加強對變電站及無人值守變電站在安全生產、防盜保安、火警監控等方面的綜合管理水平,越來越多的電力企業正在考慮建設集中式遠程圖像監控系統,這促使了電力綜合監控的網絡化發展。以IP數字視頻方式,能夠對各變電站/所的有關數據、環境參量、圖像進行監控和監視,實時、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個變電站/所的情況,并及時對發生的情況做出反應,適應許多地區變電站的需要。
管理要點
1.變電站設備點檢管理
①及時發現變電站設備的隱患,有利于及時采取防范措施,把故障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止變電站設備進一步劣化及變電站設備事故的發生。
②變電站設備點檢制符合預防為主的方針,是預防維修的重要基礎。通過點檢資料積累,提出合理的變電站設備維修和零部件更換計劃,不斷總結經驗,完善維修標準,保持變電站設備性能穩定,延長變電站設備壽命。
③參加變電站設備的日常點檢,對變電站設備的結構、性能進一步掌握、理解,提高自覺地愛護變電站設備的責任心和變電站設備保養水平均有好處。
④點檢制是變電站設備運行信息反饋的主要渠道之一,變電站設備的故障和事故停機率大幅度下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可靠性逐步達到并保持較高的水平。點檢也是編制變電站設備維修計劃,提高計劃準確性的重要資料。
2.管理實行“三定”制度,維修要及時
實行“三定”制度,主要設備實行定機、定人定崗位制;每臺機械的專門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和考試,獲得“操作合格證”之后才能操作相關的設備;此外,還要嚴格實行安全交底制度,使操作人員對施工要求、場地環境、氣候等安全生產要素有詳細的了解,確保機械使用的安全。
3.加強變電站設備的使用管理
變電站設備使用的日常管理由專人負責,即貫徹“誰使用,誰管理”的原則。應聘任設備員,該設備員應具備變電站設備基礎知識和一定的設備管理經驗。變電站設備使用應按規定配備足夠的工作人員(操作人員、指揮人員及維修人員)。操作人員必須按規定持證上崗。變電站設備使用的工作人員應能勝任所擔任的工作,熟悉所使用的設備性能特點和維護、保養要求。所有變電站設備的使用應按照使用說明書的規定要求進行,嚴禁超負荷運轉。所有變電站設備在使用期間要按《設備保養規程》的規定做好日常保養、小修、中修等維護保養工作,嚴禁帶病運轉。變電站設備的操作、維修人員應認真做好《設備運轉當班記錄》及《設備維修記錄》。各項目經理部的設備員應經常檢查《設備運轉當班記錄》的填寫情況,并做好收集歸檔工作。
4.變電站設備使用和維修管理優化
在變電站設備管理過程中,一般將設備的使用、保養、維修視為獨立的過程,分別由不同的人員負責管理。這樣雖然有利于責任的明確,但也在無形之中切斷了相互交流。因此,要進一步提升變電站設備的管理水平、提高設備的工作效率、降低設備費用,有必要加強機械操作、保養和維修人員相互之間的信息反饋,同時將設備的保養納入機械的預防性維修的體系。通過與設備操作人員交流設備操作的過程,維修人員可以快速準確的找出問題所在,提高維修效率和準確性;在與維修人員的交流過程中,操作人員可以避免犯相同的操作錯誤,降低因操作不當而造成的機械故障,同時能逐漸掌握一些變電站設備的養護和維修方面的技能,進行簡單的設備維修工作。另外,也要培養維修人員具有完成搶修任務和應急修理的能力,做“一專多能”的人才,通過對設備操作和維修人員的管理,以達到良好的變電站設備管理效果。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必須克服“重生產輕維修”的錯誤觀念,堅持預防性維修在機械維修工作中的主導地位,以降低施工過程中變電站設備的故障率,減少維修費用,提高作業可靠性和勞動生產率,給維修工作帶來主動性,為施工生產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率。但由于診斷人員的技術素質和實踐經驗有限,往往因判斷不準確,而造成對機械部件或總成件的錯誤拆卸,有可能造成對某些零部件的過早更換,從而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