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
簡介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3]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實現對變電站二次設備(包括繼電保護、控制、測量、信號、故障錄波、自動裝置及遠動裝置等)的功能進行重新組合、優化設計,對變電站全部設備的運行情況執行監視、測量、控制和協調的一種綜合性的自動化系統。通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內各設備間相互交換信息,數據共享,完成變電站運行監視和控制任務。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替代了變電站常規二次設備,簡化了變電站二次接線。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是提高變電站安全穩定運行水平、降低運行維護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向用戶提供高質量電能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
結構和模式
1)集中式系統結構
系統的硬件裝置、數據處理均集中配置,采用由前置機和后臺機構成的集控式結構,由前置機完成數據輸入輸出、保護、控制及監測等功能,后臺機完成數據處理、顯示、打印及遠方通訊等功能。目前國內許多的廠家尚屬于這種結構方式,這種結構有以下不足:前置管理機任務繁重、引線多,是一個信息‘瓶頸’,降低了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即在前置機故障情況下,將失去當地及遠方的所有信息及功能,另外仍不能從工程設計角度上節約開支,仍需鋪設電纜,并且擴展一些自動化需求的功能較難。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結構形成的原由,變電站二次產品早期開發過程是按保護、測量、控制和通信部分分類、獨立開發,沒有從整個系統設計的指導思想下進行,隨著技術的進步及電力系統自動化的要求,在進行變電站自動化工程的設計時,大多采用的是按功能‘拼湊’的方式開展,從而導致系統的性能指標下降以及出現許多無法解決的工程問題。
2)分層分布式結構
按變電站的控制層次和對象設置全站控制級(站級)和就地單元控制級(段級)的二層式分布控制系統結構。站級系統大致包括站控系統(SCS)、站監視系統(SMS)、站工程師工作臺(EWS)及同調度中心的通信系統(RTU)。
站控系統(SCS):應具有快速的信息響應能力及相應的信息處理分析功能,完成站內的運行管理及控制(包括就地及遠方控制管理兩種方式),例如事件記錄、開關控制及SCADA的數據收集功能。
站監視系統(SMS):應對站內所有運行設備進行監測,為站控系統提供運行狀態及異常信息,即提供全面的運行信息功能,如擾動記錄、站內設備運行狀態、二次設備投入/退出狀態及設備的額定參數等。
站工程師工作臺(EWS):可對站內設備進行狀態檢查、參數整定、調試檢驗等功能,也可以用便攜機進行就地及遠端的維護工作。
上面是按大致功能基本分塊,硬件可根據功能及信息特征在一臺站控計算機中實現,也可以兩臺雙備用,也可以按功能分別布置,但應能夠共享數據信息,具有多任務時實處理功能。
段級在橫向按站內一次設備(變壓器或線路等)面向對象的分布式配置,在功能分配上,本著盡量下放的原則,即凡是可以在本間隔就地完成的功能決不依賴通訊網,特殊功能例外,如分散式錄波及小電流接地選線等功能的實現。
使用說明
礦用移動變電站KBSGZY系列(以下簡稱移動變電站)適用于有甲烷混合氣體和煤塵,且有爆炸危險的礦井。我廠生產的移動變電站額定容量:50-6300KVA,額定頻率為50Hz,一次電壓為6KV或10KV,二次電壓400(380)、693(660)、1200(1140)、3450(3300)V,中性點不接地,為煤礦井下的各種動力設備和各種用電裝置提供電源。
1、鐵芯采用高導磁優質冷軋硅鋼片、接縫小、損耗低,噪音小。
2、線圈采用全銅繞制,層間、匝間采用美國杜邦公司NOMEX-410絕緣材料,H級耐熱等級,可在180℃環境下長期運行。
3、采用進口漆對線圈真空浸漆,浸漬漆完全滲到線圈深層。160-170℃烘燥固化,機械強度高。
4、器身采用變壓法真空干燥,器身表面覆蓋一層防潮暈漆,有良好的絕緣性能。
5、長方形大波紋箱式結構殼體,箱蓋與箱沿有良好的隔爆面,超額分配能夠承受1MPa的內部壓力。
6、良好的散熱性能和絕緣性能可保證在高溫、高濕等較惡劣環境條件下正常運行。
事故處理方法
主要任務
1、迅速限制事故的發展,消除事故的根源并解除對人身和設備的危險;
2、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保持設備繼續運行,保證本站電源及對重要用戶的正常供電;
3、迅速對已停電的用戶恢復供電;
4、調整電網運行方式,使其恢復正常。
為了完成上列各項任務,在處理事故時,運行人員必須留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集中注意力保持設備的正確運行方式,盡力設法使所負責的設備繼續運行,迅速而正確地執行領導及調度人員的指示,只有在接到直接領導者的命令以后,或者在對于人身安全或設備完整有明顯和直接的危險時,方可停止設備運行或離開工作崗位。
如果在交接班時發生事故,而交接班的簽字手續尚未完成時,交班人員應留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由接班人員協助處理事故;在恢復正常運行方式之前,或部門領導人員發令交接之前,接班人員應以助手的身份,幫助交班人員處理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