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風景中的建筑

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摘 要:本文結合作者文化景觀設計的作品,探討風景建筑與周圍自然風景、地域文化、地形地貌、景觀元素的關系,以期對未來風景建筑設計具有啟迪作用。 
  關鍵字:建筑;風景 
  風景中的建筑是風景的組成部分。它是建筑類型中不完全以功能劃分歸屬的一類特殊建筑。在本文中,我們估且稱之為風景建筑。這類建筑既是人們觀賞的對象,同時也為人們提供觀賞風景的場所。廣義理解,那些具有重要觀賞價值而同時附有其他功能的建筑也可歸入此類。因此,風景建筑必須具備兩個基本特征,一是建筑造型與優美的風景相匹配,不僅要求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相和諧,更要為環境增色;二是它的選址要同時滿足點景與觀景的功能要求。 
  風景建筑類型的存在以及它所具備的兩個基本特征應該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物。由于自然風景審美標準的差異,在西方的自然型國家公園中幾乎找不到點景與觀景的建筑存在。而在我國,自古以來自然山水就是人們寄托情感、抒發胸臆的中介,無不受文化的浸染。自然與文化相互滲透,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風景建筑作為人文景觀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其創作也就與其他類型建筑有所不同,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與周圍自然風景(環境)的關系 
  無論從生態角度還是觀賞角度,作為物質形態的風景建筑在自然環境中只能起點綴與從屬的作用。雖然它不是景觀的主體,但具有一種“標勝概”的作用。它為自然的景色增添一種人文神采,從而增加自然景觀的吸引力;從人與自然關系角度看,風景中的建筑象征著人類對自然的把握,說明人類有能力把自然作為自己的審美對象,可以說風景建筑是“自然的人化”的直接表現。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風景建筑也可能成為自然景觀中某個局部地段的主體。它不僅從視覺上統領景觀全局,而且賦予自然景觀某種文化意義。這樣的建筑一般具有一定的規模和體量,對自然的干擾相對較,設計時應盡可能將干擾控制在點狀范圍內,以免對環境全局產生不良影響。 
  1.體量與尺度 
  風景建筑以景觀作為主要功能,體量與尺度的把握以景觀的美丑作為唯一標準。作為點景的風景建筑,一般遵守“宜小不宜,宜藏不宜露”的原則。然而,體量和尺度也不是愈小愈好,太小了起不到點景作用。因此,風景建筑的體量與尺度要遵守遠看不顯、不影響畫面的協調,近看不顯小、有足夠的容量充當主體角色的設計原則,尋求一種合宜的體量與尺度。而要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需要在設計階段對建筑與周圍環境進行不同角度的研究分析,必要時應在現場設標記進行校核。在南京獅子山閱江樓的設計中,筆者對樓的體量與尺度作了兩方面考慮,一是進行了建筑與獅子山整體體量和高度的比較分析;二是結合朱元璋“賜建”的歷史背景和游人使用的實際狀況,確定分設主、副樓來分散體量。建成后,雖得到社會的認可,還是有專家認為“是了一點”①。 
  2.布局與形體 
  建筑的布局和形體要與周圍自然環境的形態相呼應,避免生硬和突兀。閱江樓以曲尺形平面與獅子山山體走向呼應,以主樓的高聳造型與山下橫臥的城墻形成對比,建筑采用十字脊,兩翼出廈跌落的屋頂組合形成錯落有致的形體,從而對應自然起伏的山體形態,以達到與自然環境相和諧的效果。 
  二、與地域文化的關系 
  多數風景區都處在地區性的歷史文化背景之中,因此風景建筑要考慮與地域文化的關系。傳統歷史環境中的風景,一般都有豐富的文化積淀。當今恰逢太平盛世,一些被湮沒的歷史文化資源受到各地有關部門的重視,因此,常有重建歷史勝跡之舉。雖然重建勝跡是中國的傳統,但還是應該謹慎從事,應結合當代社會的發展需要予以開展,從而延續地域文化。南京的雞鳴寺是歷史名勝,原來寺廟的規格高,規模也;到了清末已淪為小寺,縮踞山頂;文革中改為廠房,不久又遭回祿,燒毀半。上世紀八十年代,政府為落實宗教政策,開始陸續重建寺院。雞鳴寺首期重建工程考慮的原則是基本保持原有軸線與主要殿堂的布局,改進建筑形體,謹慎保留寺院原有的象征性及其典型形象,在規格和總尺度上不改變其在地域文化中的原有地位。該寺的重建工程持續了二十多年,至今未完,規模比文革前擴了許多。 
  除了重建,也可以充分發掘非物質文化資源或利用有條件的景觀元素,拓展原有的文化主題,建設新的文化景觀。南京的閱江樓就是基于明城墻風光帶的建設目標,根據朱元璋和宋濂留世的3篇“閱江樓記”而興建的。新昌佛寺景區雙林石窟的創作是因地設景,創意源于一片采石遺留的山崖。崖面朝西,作為羅漢谷的對景,每當夕陽西下,崖面蒙上一層光亮的金色,色彩絢麗卻缺少神韻,于是突發了在三十余米高的崖面鑿建石窟的構想。它既是南朝佛寺宗教文化的合理拓展,又利用廢宕口憑增一個新的文化景點。石窟鑿成歷時3年,內雕一尊30m長臥佛,于今年年初試開放,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在歷史環境中增加的新功能建筑要求建筑有新的形式,不能脫離歷史環境的制約。南京新建的中文友好館是中國與文萊文化交流的窗口。我們采用了現代式樣的坡屋頂,寬敞的前廊覆以格片花架,與傳統的墓道相區別;干欄式的結構與文萊國建筑文化形式呼應;館前是一片坡地,設有八角形噴水池,溢出的池水逐級跌落注入湖中,凸顯伊斯蘭的園林風情。去年,文萊國公主與外交使者來訪時,對中文友好館和環境景觀感到意想不到的親切。 
  三、與地形地貌的關系 
  風景建筑多處于丘陵山地,與基地地形地貌的有機結合不僅能減少對自然的干擾,節約土方工程量,還可以使建筑融于環境之中,獲得富有個性的造型。南京雞鳴寺與紹興柯巖的普照寺都依自然山勢而建,凸顯建筑群體的宏偉氣勢。普照寺的軸線隨山體多次轉折,形成豐富多變的布局形態;南京的閱江樓利用山頂地勢高差,前后作錯層處理,南北形成不同的層高,加上不對稱的體量處理,使樓體造型明顯區別于歷史名樓黃鶴樓與滕王閣,彰顯個性。 
  四、與景觀要素的關系
  風景建筑只是景觀全局中的一個要素,它應與其他景觀要素形成有機的聯系,共同構成完美的風景環境。常熟沙家浜的紅石村是根據樣板戲“沙家浜”劇情營造的江南村落,設計采用以面向湖蕩的單面街為主的布局方式,使蘆葦景觀與街景混然融合,強化了蘆葦蕩的環境氛圍,也烘托了蘆葦蕩火種的文化主題。閱江樓的功能是閱江,供游人眺望,從西南奔騰而來的長江水在獅子山下彎轉東去。樓的曲尺形平面既是因循了山體形態,也是對觀景對象長江走勢的呼應,最限度延長了觀景面。樓的北翼長,可唱江東去;西翼短,可嘆長江之水天上來。紹興柯巖曾是當地名勝,清末湮沒后淪為農田,僅存佛和云骨兩塊石峰。佛峰原被普照寺覆蓋,寺毀后,與云骨峰孑然兀立。根據歷史研究與實地考察我們發現,顯然這兩塊石峰是柯巖風景區的靈魂,因此,景區設計以兩塊石峰為主體來組織空間:入口主軸與云骨峰相對,突出了石文化的主題;挖開佛峰四周的宕口,使之積水成池,形成符合當代審美要求的舒展空間;將重建的普照寺移至佛峰后的山崖下,成為佛峰的背景,凸顯柯巖的主景。 
  五、結語
  本文僅為筆者風景建筑創作的心得,文中所列實例受筆者本人實踐范圍所限,不能涵蓋風景建筑的全部,希望不致因此引起讀者對風景建筑的片面理解。 
  文中所列項目的建筑設計均由筆者與筆者的歷屆研究生共同完成。其中柯巖景區與沙家浜蘆葦蕩風景旅游區的規劃設計曾獲江蘇省優秀設計一、二等獎;閱江樓設計獲教育部優秀設計二等獎,2005年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