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持續擴張,在需求市場的強勁拉動下,以鋼材為首的主要建筑材料價格在短時間內出現較幅度的上漲,上漲幅度之高、持續時間之長出乎國家宏觀管理部門的預期,給建筑業、房地產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都帶來了極的影響。特別是影響到已經剛剛開始好轉的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和拖欠工程款等問題。
一、建材漲價給本已好轉的建筑業帶來新的影響
2003年,鋼材的平均價格與上年同期增長30~40%,水泥平均價格上漲10%左右,進入2004年的前三個月,兩種材料價格仍繼續攀升,特別是居高不下的鋼材價格繼續上漲,在一些經濟發達、供需嚴重不平衡的地區,上漲幅度達到100%以上。而水泥價格也因地區差異呈現不同的上漲幅度,特別是江浙地區最高價格超過了500元,創十年來價格之最。無疑,建材漲價給建筑業帶來了新的影響。
1.從積極的角度看,提高了建筑企業抗風險意識。持續一年多的鋼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對建筑業產生了重、深遠的影響。從積極的角度看,整個建筑行業,包括各級政府管理部門(特別是政府發包工程的項目管理)、建筑施工企業都需要認真反思建筑市場存在的管理、合同、風險等相關的一系列問題,特別是相當數量的建筑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缺乏風險防范意識,為了盡可能爭取到工程建設項目,在投標合同中基本不考慮風險系數,甚至以低于成本價投標,缺少當建筑材料價格上漲達一定幅度以上時要對合同款或單價進行結算調整的條款,市場隱患巨。這次出現的規模建材漲價,將促使建筑施工企業特別注意提高風險防范意識,有利于規范建筑市場的不公平競爭行為,也有利于促進管理部門及時修訂有關法律法規政策,盡快和國際建筑市場環境接軌。
2. 部分建筑施工企業陷入被動局面,面臨生存危機。由于建材價格的上漲,施工企業資金主要都用于支付遠遠超出預算的材料款,在一些地方,由于施工企業無法承擔建材漲價追加的成本,要么停工,要么延緩建設進度,等待建材價格回落后再恢復正常生產,這些消極行為直接影響到承包合同的正常履行。而開發商不僅不追加投資分擔上漲的成本,還以施工企業延誤工期為由而拒付工程款,給本已生存困難的施工企業雪上加霜,如哈爾濱市最的民營企業集團金馬集團在去年底貸款付清全部材料費(其中5000萬元直接用于結清農民工的工資)后,卻因開發商拖欠數千萬元的工程款而陷入困境。
3.影響農民工工資按時發放,加劇了本已好轉的拖欠工程款問題。
在投標實行量價分離后,原材料價格上漲對建筑施工企業影響較。原材料價格上漲,工程成本增加,再加上由于鋼材供應緊張,鋼材生產企業普遍要求先付款后供貨,使施工企業資金緊張的矛盾加劇,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資金鏈”出現斷裂,施工企業根本沒有能力及時發放農民工工資,將產生對農民工工資和其它材料款新的拖欠問題,使正在進行的“清欠”工作難度加重,給社會帶來新的不穩定因素。
二、當前宏觀調控政策對建筑業影響巨
為了防止國民經濟繼續過熱,特別是為了抑制過快增長的鋼鐵、水泥、電解鋁和房地產等行業的投資規模,國家從去年開始逐步加調控力度,連續出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如提高相關行業資本金比例、緊縮銀行貸款、全面清理固定資產項目,整頓期間不再新批轉非農業用地等。到今年4月末統計,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42.8%,增幅比今年1~3月回落5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繼續趨緩,1~4月份增長34.6%,比第一季度回落6個百分點。到目前為止,宏觀調控效果開始初步顯現,投資增長速度在逐步下降,特別是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較為明顯,鋼材價格在國家的強力調控和限價政策指導下,已從1~3月份的3800元/噸降到4月份的3250元/噸。
國家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全面清理整頓,包括央行121號文件規定禁止施工企業向開發商墊支資金,對建筑企業產生了重影響。一方面導致新開工項目增幅減少,在建項目也因資金短缺或缺乏合法手續等原因而被迫停工,建筑企業工程量相對減少,規模擴張速度放緩,以規模求效益、求發展的生存之道受到了嚴重影響;另一方面,開發企業未來的競爭將主要體現在資金實力的競爭上,但銀根緊縮政策將導致開發商資金不足的問題更加突出,拖欠工程款問題將進一步惡化。在當前宏觀調控背景下建筑業如何尋找適者生存的發展道路,顯得更為重要和緊迫。
三、保持建筑業健康發展對國民經濟穩步運行意義重
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各行業賴以發展的基礎性先導產業,在國民經濟中一直處于支柱地位,特別是最近十幾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筑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持續增長,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1991年的4.7%提高到2002年的6.7%。年均增長速度(12%)遠遠高于GDP增長速度,建筑業利稅額逐年增長,前十年平均增長速度為30%,為增強國民經濟實力,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建筑業具有強的就業吸納能力,多年以來,隨著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帶動了從業人數的增加,全國建筑業從業人數占全社會從業人數的比重為5.28%,年均增長速度(1.6%)高于全國從業人員總數的同期增長速度(1.2%)。特別是在城鎮化進程中,量的農民工涌入城市,除服務業外,主要靠建筑業解決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的就業問題。2002年,建筑業從業人數總計為3893萬人,其中來自農村的從業人數為2797萬人,占城鎮化進程中每年新增就業人口的70%以上。
建筑業的重要地位和在國民經濟中的巨作用,要求國家在宏觀調控中要密切關注建筑業的發展與生存環境,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建筑業走向持續健康的發展道路,否則,不僅影響到幾千萬就業人口的吃飯問題,更嚴重影響到國民經濟的發展。四月末,各級政府通過價格調節杠桿有效地抑制了鋼材價格的高位運營,特別是隨著鋼材供需關系進一步的變化,建筑材料價格可能仍會進一步小幅回落,但在相當長時期內不可能回到當初建筑企業簽訂合同時的報價水平,建筑企業當前面臨的緊迫任務就是尋求新的發展出路。
四、當前建筑企業面臨的選擇
1.以市場方法解決市場經濟供需失衡帶來的問題。
各地區市場經濟發育程度不同,受材料價格上漲影響也呈現較差異。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建筑企業和開發企業多是通過市場渠道解決問題,一般是建筑施工企業和開發商積極溝通協商,主動解決漲價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特別是民營開發企業更能適應市場變化,應變能力強,通過協商實事求是地分攤價格上漲帶來的增加成本。與此相反,在一些市場經濟不發達的地區,普遍還存在著依賴政府政策幫助擺脫困境的思想,出現等待觀望的現象,帶來的后果是開發商和施工企業雙輸,陷入兩難困境:對建筑企業來說,由于不能積極與甲方溝通追加工程款,導致停工待料延誤工期或偷工減料影響工程質量;對開發企業來說,不能理性地看待建材漲價這種突發事件,一味糾纏于按合同中清單報價結算工程款,導致工程延期、質量下降,特別是不能按期交房帶來的交房糾紛,影響了企業的信譽和商品房銷售進度,業主也會因此拒交各種費用,造成各種直接和間接的損失。因此,市場上出現的供需矛盾問題,不僅需要國家加宏觀調控力度,企業自身也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冷靜分析形勢及影響,把握先機,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2. 加強對招投標合同的正確引導和管理,改變最低價中標的做法。
我國目前市場經濟發展水平與國外相比存在很差距,即使在發達國家,也并非一概以最低價中標。國際項目招投標過程中招標人非常重視綜合評價標準,中標者往往不是最低標。我國目前建筑市場競爭尚停留在低水平上。另外,無論從立法層面還是技術層面看,還無法解決什么是成本價,怎樣評價投標過低等關鍵問題,在實踐中容易引發惡性競爭。因此,在實際運作中,把最低價中標修改為合理低價中標比較合適。同時要增強風險意識,參照國際慣例,明確規定建設合同必須增加有關風險條款的內容,保障甲乙雙方對等的權利與義務,保障建設工程的施工質量和施工單位的正常工程建設。對于投資額巨、建設期長的重工程,應在清單報價基礎上明確一定時期后須隨市場信息價進行調整的條款。
3.以科學的發展觀建立政府投資工程的應對機制。
在建筑市場清單報價合同中,有80%左右都是政府投資工程,由于單價不可變更,缺乏風險條款,此輪建材漲價對政府工程影響最,停建、緩建項目很多,反映出政府工程市場應變能力不足,管理體制嚴重缺位。為了確保工程質量和工程進度,應及時根據市場行情調整投資數額,包括工程結算時,以合同為基礎,按相應專業和地方造價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由工程承包和發包雙方本著公平合理、實事求是的原則,協商解決價格上漲的負擔問題。二是提高工程款支付比例,緩解建筑企業資金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