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業學的節能工作與學校的發展和建設同步進行。在經費有限的條件下,后勤部門克服種種困難和壓力,在高校后勤“三服務、兩育人”宗旨的指導下,以“買電賣電、買水賣水”成本核算基本方案為依據,通過管理節能、技術節能、技術革新等方式,逐步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水電管理運行機制,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目前,全校人均耗水量為0.286噸/天(包括公共設施、教學、科研和生產),與建設部小城鎮規劃(GB50282-98)的耗水量(0.4~0.8T/d)的最小值少0.114噸/天。
管理節能
學校節能工作取得顯著效果最重要因素是管理,主要體現為領導重視、政策對路、措施得當。
學校領導充分認識到加強技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高度重視,把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節約資源基本國策,建設節約型校園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各級領導在巡視工作時也首先檢查有沒有跑冒滴漏水、長明燈和機器空轉等現象。比如,去年學校運動場看臺上幾盞燈白天還亮著,校長知道后,特列為長明燈事件,對相關部門的管理干部和責任人給予了嚴厲的批評,并加以經濟處罰。為保持節能工作常抓不懈,后勤領導還定期帶領能源管理的管理人員檢查節能工作。
在各級領導的帶領下,每一個能源管理職工都積極認真地做好節能工作,嚴格裝表計費,實行層層核算,隨時查找和處理好跑冒滴漏現象,特別是對個別用戶外出忘了關水關電的情況,水電管理人員都能及時地通過用戶的單位通知到本人,這樣做既確保了能源不浪費,又免除了計量收費的糾紛。
過去,由于學校對水電實行統一使用、統一調配、統一對外付費,水電管理主體模糊,形成了吃鍋飯的局面,加重了學校的負擔,以前在校生規模僅3000余人時,水電費每年凈支出就達110萬元。
為了增強全校師生的節能意識,減少不合理的經費支出,使學校資源得到公平合理的利用,學校對水電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提出了全新的經費分配辦法:由學校的“統管統付”改由水電汽管理中心“買電賣電、買水賣水、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后勤管理處作為甲方代表學校行使監督、檢查職能和負責學校買單部分的管理,水電汽管理中心作為乙方行使經營、管理職能,負責學校買單部分以外的管理。
在具體的實施中,一是對所有樓層和功能單位進行水表、電表的裝表計量,按量收費。
二是取消水電管理人頭經費,破除吃鍋飯的舊體制。2002年下半年學校實行水電管理體制改革后,取消了水電管理的人頭經費,不再對后勤服務總公司水電汽管理中心的人員下撥人頭及運行經費,而改為給予18%的損耗和管理費補貼。即:在各水電總表計量的基礎上,加上18%的耗損給予水電汽管理中心費用,由水電汽管理中心統一對外支付水電費;如果水電汽管理中心不對“跑、冒、滴、漏”實施嚴格管理,由此形成的虧損和缺乏人頭經費,概由水電汽管理中心自己負責承擔并將追究有關領導和責任人的責任。
三是明確水電管理主體,實行“買電賣電、買水賣水”。學校將水電費劃分為四塊,由各自的管理主體進行管理并付費。第一,后勤管理處負責學校“買單”部分:教學、科研機構、公共區域,由學校統一付費;涉及生產、經營、創收和科研產品出售等部門和場所,均嚴格按照實際使用量支付費用;針對一些特殊的教學、科研單位和用戶,通過公示,變暗補為明補,增加了回收的透明度,并接受教職工的監督。第二,學生宿舍“買單”部分:對部分的學生宿舍進行了限電改造,保證了學生用電安全;對學生實行水電定量配給制,充分運用經濟手段進行管理,超量收費。第三,后勤服務總公司“買單”部分:公司各部門的水電費進入成本核算,均按照實際用量加18%損耗補給水電汽管理中心。第四,教職工宿舍區“買單”部分:水電管理不收取18%的損耗,而按量收費,由學校補助損耗部分。逐步將過去的包水收費制改為按表收費,極地增強了住戶的節水意識;對所有住宅區全部改成集中計量控電箱,避免了偷漏電現象的發生,同時還派專人加強了水電管理的巡查工作。
技術節能
四川農業學地處西部山區,引進節能高科技難度較。為此,我們充分發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在采用較簡易的節能設備的基礎上,加強人工調控,花錢少但效果明顯,運行可靠。
在變送電方面,水電汽管理中心的全體員工不辭辛勞隨時進行線路調整力求負荷平衡,減少輸電損失,在嚴格細致的操作管理下,水損耗控制在4%以下,電損耗在11%以下。
在公用設施節能方面,路燈采用定時器控制,在此基礎上,局部實行深夜0:00關燈,早上6:00開燈的辦法。
在學生公寓的供電節能方面,采用了控制識別系統,按8.5度/月每生配額向各學生寢室送電,超出部分由學生補交,并在識別系統的監控下,只要學生插上電爐、電熱水器之類的電阻性用電器,系統將自動關電,使學生不能使用違章電器,這樣既節約用電,又保證了供電線路安全,還消除了火災隱患。
在公用廁所沖洗節水方面,學生公寓的公用廁所和公共地段的公用廁所均安裝了箭牌雷達節水器(雙流產),采用以5-7人沖水一次的計人數沖廁方式,這種方式與一般沖洗方式比較,能夠節水40.3%。
在學生淋浴室節水方面,學生淋浴室安裝計時打卡收費系統:標準為0.08元/分鐘(冬季前5分鐘、其余季節前3分鐘不收費)。實施之后,學生每次洗澡消費1.00-1.20元左右(夏天僅0.30-0.60元/人),不僅為學生減少了開支、節約了熱水,而且又很好地解決了以往實行人頭收費2.00元/人出現的擁擠問題和浪費水的問題。人均耗熱水下降了57.14%,經濟收入增加了16.75%,特別是燃煤鍋爐改為燃氣鍋爐以后,更突顯其優越性。
技術革新
為了環保和校區的衛生保潔,學校將原有的四臺燃煤鍋爐改為燃氣鍋爐,為了減少虧損,學校相關技術人員與燃氣鍋爐廠共同研發了2噸和4噸燃氣鍋爐的省氣器(煙道式鍋爐進水預熱器),這一創舉打破了一般燃氣鍋爐要10噸/小時以上才配省氣器的界限,該省氣器采用真空熱管技術,經使用證明節能達3%(這一項目在成都片區的高校得到普遍推廣,為廠商和學校都帶來了較的經濟效益)。同時,采用了冷凝水及制蒸餾水的冷卻水回收利用技術,每天節約洗澡用熱水5.5噸。
此外,還在新區淋浴室安裝了一個熱能回收器進行排污熱能回收,每天可從排污熱水中回收熱能4707.5MJ能量,相當于每天節約天然氣134.5立方米,節約經費189.6元。
在加強管理和技術革新等方面工作的基礎上,后勤服務總公司督查辦還選擇幾個用水點開展試點節能工作,認真督促檢查,隨時治理水的跑漏滴現象,杜絕漏水。并做好水表數據的收集,力求數據準確。通過一個月的工作,幾處試點與同年相比共計節約用水12720.3噸。
通過幾年來的努力,我們在水電汽管理特別是在成本核算、節能減排工作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離創建節約型校園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今后,學校還將進一步認真學習兄弟院校的先進經驗,繼續發揚“川農精神”,繼續探索節約型后勤建設的新方法、新思路,努力推動節能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學校創建節約型校園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