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監理是“悟”的藝術
2001—2002年度長江重要堤防隱蔽工程下荊江(湖北)河控監利段共4個標段,總投資近6000萬元,均是護岸項目。從2002年元月30日招標簽字至今,主體工程全部完工。在同期招標項目中,這無疑是一份優異的成績。這也成為采訪該監理站的緣起——在千里隱蔽工程的數十個監理站中,監利站是長江委監理中心推薦的兩個站之一。
“進”與“退”的藝術
監理不是“監工”,為工程服務是監理的首要職責。在隱蔽工程沿線,監理站一般與代表處(業主)住一起。但下荊江(湖北)代表處在監利縣城,距3個標段70多公里。為此,監理站選擇了離幾個標段都較近的三洲鎮作駐地。監理人員與每天的施工共始終。經常在現場一呆就是上10個小時,回去還要整資料,晚上11點后睡覺是常事。
人都是講面子的。監理被打,面子何堪?有次,7標一個監理因為嚴格量方,被船主打傷。按慣例要停工,報告上級單位。可施工正與江水賽跑,分秒必爭啊。況且,按中國特色的處理方式,幾天未必有結果。為了不影響進度,監理站在得到肇事者不再參與施工的承諾后,只停了半天的現場又開工了。整個施工過程中,監理因為驗方嚴格、拒收風化石,數次遭船主恐嚇、打罵,但他們不為所懼,一面捍衛自己的權利,一面以局為重,忍聲吞氣,確保施工正常進行。
這樣的監理,施工單位沒法不喜歡。但施工方的“喜歡”并不是監理的追求,他們心中有部“進”與“退”的辯證法。
“進”,就是盡力為施工創造條件,為施工單位服務:“退”,就是要與之保持一定距離。既不能“打成一片”(否則“執法”會打折扣),也不能“不近人情”,“生活上要做朋友”,否則溝通有障礙,施工方不說真話、心里話。
“進”,是他們的天職。“退”,是他們的良心和使命感所在——整個施工期間,監理人員共拒收各種禮金數萬元,沒有向施工方推薦一方石頭。惟其如此,他們的腰桿能挺起來,威信能立起來!
總監尚文勇對各標段項目經理是這樣說的,“我們會全力做好服務,不會成為你們的負擔,但也絕不是你們的施工員。監理只是監理”。
“控制”的藝術
尚文勇是帶著問號來工地的。原因有二:一是施工環境不好;二是有3個標段位于洞庭湖湖口上游,受湖口水流頂沖,施工現場的水位比上下游高0.5—1米。但既來之,則安之。問題不是能不能完成,而是如何確保優質高效完成。決不能辜負長江委監理中心及責任單位長江科學院的重托。
打鐵先需自身硬。監理站組織全體人員認真學習《堤防監理手冊》,將各種表樣格式、實施細則和管理制度吃透,做到爛熟于心。保證監理的規范化和前瞻性。
由于協調原因,工程開工較晚。之后進度又跟不上去。面對瘋漲的水位,平日輕言細雨的總監拍了桌子,“工程進入倒計時,如完不成我走,但我走之前要把不稱職的項目經理全部趕走。”監理的兩次果斷行動讓進度扶搖直上、化險為夷。3月底開始,工地雨不停,無情地浸泡、沖刷已削好的坡面。面對施工單位的疑慮,監理站毫不猶豫:時不我待,繼續施工。于是,每個標段都買了數百件雨衣,冒雨搶鋪沙卵石墊層和六方塊。另一件是,到3月底為止,有關部門仍未明確對老護坡的處理。施工可是火燒眉毛!監理站花數天時間對4個標段的老護坡查勘,一步步走,一塊塊看,提出方案報上級批準后實施,贏得了主動權。監理站算了一筆帳:如果3月底的雨不施工,將喪失7天的寶貴時間;如果坐等批示,老護坡的施工將是個未知數。
為確保質量,監理站可謂煞費苦心。在選擇監理人員時,傾向于老黨員。因為老同志不愛玩,黨員的素質也過硬。由于監理和施工單位的利益絲絲相關,監理可能每天都會面臨誘惑。為了做到萬無一失,監理站除了對監理人員進行思想教育外,更有制度“殺手锏”——量方監理輪換。在確保質量前提下,量方監理隔一段時間就和其它標段監理互換。有的標段最多換了4次。天網恢恢,虛方難逃。 質量和進度齊頭并進,但發生沖突時要以質量為主。在監理站,質量被當作“整風”運動來抓。去現場檢查時,監理站總搞“突然襲擊”,并且先去自己認為最薄弱的環節。有個標段漿砌石沒有按鋪漿法施工,塊石用料亦未能清洗干凈且屢教不改,監理斷然停工。這一停,施工方起初“心都涼了”。整改后,對方觸動很。此后加強了質量管理,與以往“判若兩人”。離開工地前,監理站逐一檢查各標段,經受了洪水的考驗后,護坡依然固若金湯,無一處受損。“激勵”的藝術工程不是“監”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因此,如何調動施工單位積極性是監理站的重要課題。對不同的施工單位,他們采取了不同的激勵辦法。有個施工單位干得不錯,監理站的原則是多鼓勵。這樣的單位,“表揚”比“批評”管用。結果該單位精益求精,有些監理認為合格的,他們仍拆掉重做。因為他們珍惜監理的“信任”。有個標段現場管理上不去,經多次溝通仍無效,監理站采取“告狀”辦法,給其總部負責人通報情況,問題得以解決。有的標段項目領導班子存在問題,監理站盡可能“糾偏”。有時甚至不惜“干涉內政”,讓一批政府硬朗的施工管理人員浮出水面,直接指揮一線生產。監理站還采取措施,發動各標段開展勞動競賽,彼此交流,取長補短。9標六方塊跟不上進度,監理站立即協調,從8標調劑解決。監理人員的一言一行也激勵著施工單位:住血吸蟲疫區,天天吃蘆葦根,但這幫都市過去的人從來不叫苦;施工單位每兩周將職工送至鎮里洗一次澡,監理一同隨往,但他們從不額外提要求……采訪中,幾位施工單位項目經理告訴,“監理對施工幫助非常,同時,他們的工作思路、方法和駕馭全局的藝術也給了我們很啟發”。
感悟“悟”、“創造”所謂“知易行難”。“實事求是”、“創新”這些原本尋常的字眼,一旦實踐起來卻很難。隱蔽工程建設涉及到各種錯綜復雜的環節,監理作為建設鏈條中的重要一環,自然要面對各種可知、不可知的困難。這些困難是不會寫在教科書上的,這就要求動腦筋、想辦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從監理站如何辨證處理與施工單位關系、把握質量與進度主動權、調動施工方積極性乃至一些細微的工作來看,他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并且是卓有成效的。監理是工作,更是探索、創造。所以監理站的“悟”,其實是創新,是實事求是、不落窠臼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