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火電類建設項目案例分析
涉及的考試大綱及內容概要
一、法律法規、相關政策運用
二、項目的產污環節的分析
三、環評重點的確定
四、環境影響識別、評價等級和評價范圍的確定
五、火電類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整體思路和技術路線
內容講解
案例已知條件:
某熱電廠新建工程,建設2臺300MW單軸、雙缸、雙排汽、抽凝式汽輪機、2臺1025t/h亞臨界汽包爐,配備五電場靜電除塵器及脫硫設施,1座180m高的煙囪及2座淋水面積4000m2的涼水塔。項目總投資約為295672萬元,建設期為30個月,項目總勞動定員389人。采用連續工作制,年運轉時數6380小時。
本期工程基本構成見表1。
表1 本期工程基本構成
項目名稱 某熱電廠新建工程
項目性質 新建項目
項目投資 325672萬元
規模 項 目 單機容量及臺數 總容量
本 期 2臺1025t/h亞臨界汽包爐
2臺300MW單軸、雙缸、雙排汽、抽凝式汽輪機 2050t/h、600MW
配套工程 電氣系統、給排水系統、化學水處理系統、除塵系統、除灰渣系統、輸煤、貯煤系統、脫硫系統、熱力系統、壓縮空氣系統、供熱管網、配電系統、事故貯灰場
備 注 年發電量:3.30×109kWh/a
年供熱量:8.89×106GJ/a
本期工程實施后,熱電廠將替代區域部分污染源,污染物變化情況見表2。
表2 項目實施前后污染物變化匯總表
項 目 單位 本期 區域替代源 采用中水削減量 區域總量變化
廢氣量 萬m3/a 1276791 1038872.4 - +237918.6
SO2 t/a 3662.12 7529.98 - -3867.86
煙塵 t/a 446.6 6367.97 - -5921.37
廢水量 萬t/a 174.32 21.55 923 -770.23
CODCr t/a 173.68 9.30 295.52 -131.14
SS t/a 52.72 10.43 140.46 -98.17
灰渣 萬t/a 51.44 23.77 - +27.67
脫硫石膏 萬t/a 15.3 - - +15.3
注:灰渣和脫硫石膏均為產生量
一、法律法規、產業政策
《印發<關于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國經貿資源[2000]1015號)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等;
《國務院關于酸雨控制區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區有關問題的批復》(國函[1998]5號) 國務院 1998.1.12
我國酸雨控制區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區的污染控制要求。
1、兩控區控制目標為:到2000年,排放二氧化硫的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并實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有關直轄市、省會城市、經濟特區城市、沿海開放城市及重點旅游城市環境空氣二氧化硫濃度達到國家環境質量標準,酸雨控制區酸雨惡化的趨勢得到緩解。到2010年,二氣化硫排放總量控制在2000年排放水平以內;城市環境空氣二氧化硫濃度達到國家環境質量標準,酸雨控制區降水pH值小于4.5的面積比2000年有明顯減少。
2、禁止新建煤層含硫份大于3%的礦井,建成的生產煤層含硫份大于3%的礦井,逐步實行限產或關停。新建、改造含硫份大于1.5%的煤礦,應當配套建設相應規模的煤炭洗選設施。現有煤礦應按照規劃的要求分期分批補建煤炭洗選設施。城市燃用的煤炭和燃料重油的含硫量,必須符合當地城市人民政府的規定。
3、除以熱定電的熱電廠外,禁止在大中城市城區及近郊區新建燃煤火電廠。新建、改造燃煤含硫量大于1%的電廠,必須建設脫硫設施。現有燃煤含硫量大于1%的電廠,要在2000年前采取減排二氧化硫的措施,在2010年前分期分批建成脫硫設施或采取其他具有相應效果的減排二氧化硫的措施?;ぁ⒁苯?、建材、有色等污染嚴重的企業,必須建設工藝廢氣處理設施或采取其他減排措施。
4、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綜合防治措施
第一節 降低煤炭含硫量
1、限產關停高硫煤礦
2、加快發展動力煤洗選加工
3、限制城市燃料含硫量
第二節 控制火電廠二氧化硫排放
1、燃用洗后動力煤
2、關停污染嚴重的小火電機組,降低發電煤耗
3、嚴格控制新建火電廠二氧化硫排放
4、有效削減現有火電廠二氧化硫排放量
5、合理布局電廠,大力發展清潔發電技術
《關于發展熱電聯產的規定》(計基礎[2000]1268號)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建設部、國家環??偩?nbsp;
各類熱電聯產機組應符合下列指標:
一、供熱式汽輪發電機組的蒸汽流既發電又供熱的常規熱電聯產。應符合下列指標:
1.總熱效率年平均大于45%。
總熱效率=(供熱量+供電量×3600千焦/千瓦時)/(燃料總消耗量×燃料單位低位熱值)×100%*
2.熱電聯產的熱電比: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建設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文件(計基礎[2000]1268號),關于印發《關于發展熱電聯產的規定》的通知中第七條規定:供熱式汽輪發電機組的蒸汽流既發電又供熱的常規熱電聯產,在總熱效率和熱電比兩項指標上應符合表3中的要求。
表3 常規熱電聯產的指標規定
熱效率指標(%)
熱電比指標
單機容量(MW)
指標值(%)
>45
<50 >100(年平均)
50~200 >50(年平均)
>200 >50(采暖期)
本項目為常規熱電聯產項目,其年平均全廠熱效率為54.1%,采暖期熱電比為134%,均滿足表3中的相關要求。
熱電比=供熱量/(供電量×3600千焦/千瓦時)×100%
二、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聯產系統包括:燃氣輪機+供熱余熱鍋爐、燃氣輪機+余熱鍋爐+供熱式汽輪機。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聯產系統應符合下列指標:
1.總熱效率年平均大于55%
2.各容量等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聯產的熱電比年平均應大于3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嚴格禁止違規建設13.5萬千瓦及以下火電機組的通知中關于國家對燃煤火電項目尤其是13.5萬千瓦及以下火電機組審批要求的內容;(國務院辦公廳 國辦發明電[2002]6號 2002-04-15)
一、未經國家批準,各地區、各部門不得違反建設程序,擅自審批和開工建設燃煤火電項目。當前,尤其要嚴格禁止違規建設13.5萬千瓦及以下的火電機組。凡未經國家批準在建的13.5萬千瓦及以下火電項目要立即停止建設,尚未開工的項目一律不得開工建設。對以資源綜合利用、熱電聯產、獨立供電區域、工業性試驗和新技術示范等名義建設的13.5萬千瓦及以下火電項目,需報國家批準。
《關于加強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環發[2003]159號)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2003.9.29
《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環發[2002]26號)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2002.1.301.
本技術政策的技術路線是:電廠鍋爐、大型工業鍋爐和窯爐使用中、高硫份燃煤的,應安裝煙氣脫硫設施;中小型工業鍋爐和爐窯,應優先使用優質低硫煤、洗選煤等低污染燃料或其它清潔能源;城市民用爐灶鼓勵使用電、燃氣等清潔能源或固硫型煤替代原煤散燒。
城鎮應統籌規劃,多種方式解決熱源,鼓勵發展地熱、電熱膜供暖等采暖方式;城市市區應發展集中供熱和以熱定電的熱電聯產,替代熱網區內的分散小鍋爐;熱網區外和未進行集中供熱的城市地區,不應新建產熱量在2.8MW以下的燃煤鍋爐。
城鎮民用炊事爐灶、茶浴爐以及產熱量在0.7MW以下采暖爐應禁止燃用原煤,提倡使用電、燃氣等清潔能源或固硫型煤等低污染燃料,并應同時配套高效爐具。
逐步提高煤炭轉化為電力的比例,鼓勵建設坑口電廠并配套高效脫硫設施,變輸煤為輸電。
到2003年,基本關停50MW以下(含50MW)的常規燃煤機組;到2010年,逐步淘汰不能滿足環保要求的100MW以下的燃煤發電機組(綜合利用電廠除外),提高火力發電的煤炭使用效率。
電廠鍋爐煙氣脫硫的技術路線是:
1)燃用含硫量≥2%煤的機組、或大容量機組(≥200MW)的電廠鍋爐建設煙氣脫硫設施時,宜優先考慮采用濕式石灰石―石膏法工藝,脫硫率應保證在90%以上,投運率應保證在電廠正常發電時間的95%以上。
2)燃用合硫量<2%煤的中小電廠鍋爐(<200MW),或是剩余壽命低于10年的老機組建設煙氣脫硫設施時,在保證達標排放,并滿足SO2排放總量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宜優先采用半干法、干法或其它費用較低的成熟技術,脫硫率應保證在75%以上,投運率應保證在電廠正常發電時間的95%以上。
《關于印發〈熱電聯產項目可行性研究技術規定〉的通知》(計基礎[2002]26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建設部
《國家環境保護“十五”計劃》(環發[2001]210號)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財政部
3.《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
根據國發【2005】40號《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本項目建設符合國發【2005】40號《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