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專題設置
1、區域環境現狀調查
①地形、地貌;②地質、水文;③氣象、氣候;④社會經濟;⑤動物、植物;⑥地質災害;⑦環境空氣、環境噪聲、水環境、生態環境等。
需要注意:社會環境中應包括文物古跡、環境敏感保護目標分布、功能區劃、生態環境、水土流失等內容。
2、生態環境影響評價
評價等級一級。
評價范圍:公路中心線兩側300~500m范圍;有敏感點或有動物作評價時可適當擴大。
預測評價內容:主要預測對自然保護區的整體影響、對植物生長分布及動物活動規律、棲息環境的影響;對植被覆蓋率的影響。公路占地和營運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對林業生態環境、農田、植被、濕地等,取棄土【場】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3、水環境影響評價
評價等級:三級
評價范圍:橋涵通過的河流、湖泊,線路兩側各500m內水域;
施工期:橋梁施工中采用鉆孔灌注基礎,鉆出的渣土不直接排入河流,并設有泥漿沉淀池,施工人員生活污水。
營運期:服務區與收費站的生活污水
4、聲環境影響評價
評價等級:一級
評價范圍:兩側各200m,兼顧附近敏感點及敏感區。
施工期:評述測范圍:施工場和料場外緣100m。
運行期:路線兩側30m內執行執行4類標準(70/55),以外執行2類區標準(60/50)、預測范圍通常距公路中心線兩側200m范圍,預測評價通常為公路竣工后的第7年和第15年。
5、水土流失的影響
主要評價公路施工中高填、深挖處的坡面及取棄土(渣)場地,擾動后容易引起塌方、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影響。
6、環境空氣影響評價
評價等級:一般低于三級,做一般說明。
預測范圍:中心線兩側200m,附近含有城鎮、風景旅游區等,可適當擴大至300m范圍。
施工期:主要分析物料貯存和道路運輸揚塵、拌和場粉塵、瀝青煙的影響;
運營期:主要預測公路運營后汽車尾氣中CO、NOx對環境的影響。
重點是施工期揚塵預測與評價。
7、環保措施評述
(1)、設計期
(2)、施工期:招標、投標,落實環保相關內容,實行環境監理。
生態、水土保持、聲環境、環境空氣、地表水、文物保護、特殊保護區
(3)、營運期:聲環境、生態、環境空氣、水環境、
(4)、基本農田保護方案
(5)、施工場、料場、取棄土場選址的環境合理性。
(6)、環保投資
另外,如設計到珍稀瀕危動植物資源,還應有可靠的保護措施等。
8、替代方案
從環境保護角度論證選線合理性。
9、公眾參與
10、環境經濟分析